蛹虫草在我省和辽宁民间,俗称北虫草,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其所含有的虫草素比天然的冬虫夏草还要高。北虫草作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市场空间大,前景好。近年来,笔者对北虫草的室内代料(小麦、大米)立体栽培与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项技术具有配方新颖、组方合理、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生产周期短、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等特点,其栽培原料成本降低45%~50%,单位面积出草率超过10%。适宜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推广应用。
一、技术条件要求
1.1营养
1.1.1碳源 北虫草可利用的主要碳源物质是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等,尤其以单糖或小分子双糖的利用效果为佳,营养生理实验表明,以甘露醇为碳源,菌丝生长最好。
1.1.2氮元素 北虫草能利用的氮类物质尤其是有机态氮的种类较多,如蛋白胨、豆饼粉、酵母膏等均可,也可利用若干无机态氮,但以牛肉膏为氮源的利用效果为好。
1.1.3矿质元素 北虫草菌丝及其子座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原素是矿质原素,生产中应予酌量添加。
1.1.4生长素 适量的生长素有刺激和促进北虫草菌丝生长,并大大提高其生物产量,在生产中要适量添加维生素类。
1.1.5碳氮比 适宜的碳氮比(C/N)是人工栽培北虫草的必需条件,否则将导致或者菌丝生长缓慢、或者污染严重、或者气生菌丝过旺,难以发生子座,即便有子座分化,其产品数量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产中一般以C/N为3:1~4:1为宜。
1.2温度 北虫草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为18℃~25℃;原基分化温度为10℃ ~25℃之间,生产中为刺激原基的适时形成,可适当调控温差10℃以内的范围;子座生长温度为10℃ ~25℃,孢子弹射温度为28℃~32℃,最高应控制在32℃以下。
1.3水分 北虫草所需水分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培养料中,实验证明生产中培养基含水率宜调至60%左右最好,在采收第一批子实体以后,培养基含水将降至45%左右,所以应该在转潮期补足水分,通常用营养液进行补水,可同时补充营养。菌丝体培养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5%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间应调至80%~90%。
1.4氧气 北虫草与其它食用菌一样,需保持清新的空气。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0%,则不能正常分化子座,同时出现密度大,子座纤细的畸形子实体。一般生产中二氧化碳浓度在0.5%左右即可。
1.5光照 北虫草生长的前期即菌丝发育阶段,要求保持完全黑暗状态,特别是临近完成发菌时提前施行光照处理,是会诱导过早进人生殖阶段,使产量、质量严重降低。在菌丝成熟由白色转成橘黄色的时候即原基形成时,此时需要较明亮的光照,,需要保持在100~200勒克司光照刺激转色,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夜间可用日光灯作为光源,但不可昼夜连续光照)可使菌丝转色好、色泽深,为后期获得高产优质的子实体打下基础。
1.6 PH值 北虫草适应酸性环境,菌丝生长阶段适宜PH值5~7,最适为PH值5.4~6.8。
二、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培养基配制→装瓶→灭菌→冷却→培养→转色管理→子座生长期→采收→加工
三、栽培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3.1菌种选用菌丝洁白、适应性强、见光后转色和出草快、性状稳定的速生高产优质菌种,是获得栽培成功和高效的关键。
3.2栽培原料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大小麦为主料。
3.3栽培容器选用罐头瓶、塑料瓶(耐高温高压)为栽培容器。
四、主要栽培措施
4.1培养基配方
4.1.1大米70%,蚕蛹粉23%,蔗糖5%,蛋白胨1.5%,酵母粉0.5%,维生素B1微量。
4.2将大米在清水中浸泡5~6小时,蒸至半熟,趁热捣散,加入辅助原料,调水为60%~65%,PH值为6左右。用750ml罐头瓶装料,每瓶干料约50克。将料面压平,瓶口用聚丙烯薄膜封口。
4.3灭菌
4.3.1在0.12兆帕压力下蒸气高压灭菌40分钟~50 分钟即可。常压灭菌把培养料瓶(袋)放人灭菌锅内,升温至100℃,保持4小时~6小时,然后取出,冷却后移人接种室。灭菌后的培养基要求上下湿度一致,米粒间有空隙,不能粘稠成糊状。
4.4接种:
4.4.1接种工具、菌种外壁、操作人员双手等,用75%酒精擦拭或浸沾消毒。
接种前用优质气雾消毒剂或常规方法密闭消毒30分钟,即可穿戴消毒衣服进入接种室接种。
4.4.2培养基冷却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接种固体菌种为10克或液体菌种10ml。为防止污染,可适当增加接种量,以利菌丝加快生长,迅速占领料面。接种完后可移人经杀菌消毒和防虫处理的培养室内培养。
4.5菌丝培养 接种后进行发菌培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2℃,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子座生长温度为10℃~25℃。最初将温度保持15℃~18℃遮光培养。当菌丝生长至培养基1/2时~2/3时,可将温度升至20℃~23℃,经15~2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瓶。
4.6子座培养
菌丝成熟后,由白色逐渐转成橘黄色时候,表明菌丝营养生长已经完成。此时,增加光照同时给予lO℃~15℃的温差刺激,促进大转色。当培养基表面和四周有橘黄色色素出现,开始分泌黄色水珠,并伴有大小不一的圆丘状橘黄色隆起物时,为子座开始形成。此时室内温度保持18℃~23℃,空气相对湿度80%~90%。在子座形成之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光源方向,保证受光均匀。整个培养期间要适当通风,但不可揭掉封口塑料薄膜,可在薄膜上用针穿刺小孔,以利于气体交换。
五、 采收
5.1.1采收标准子座呈橘红色或橘黄色棒状,高度达5~8cm不再生长时,此时头部出现龟裂壮花纹,表面可见黄色粉末状物,应及时采收。
5.1.2.采收后应停水3~4天,然后注入营养液5ml左右,10~20天后可生长第二批子座。
5.2 子实体采收后,将根部整理干净,及时晒干或于低温下烘干。然后用适量的黄酒喷雾使其回软,整理平直后扎成小捆,并包装保藏。 (毛玉帮摘自吉林省食药用菌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