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祐五年(1245),仙居陈仁玉的《菌谱》问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食用菌的专著。
陈仁玉,字惠公,一字德翰,号碧栖。南宋嘉定五年(1212)出生于仙居城南黄村。祖、父 均为武科进士,母为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姑妈。陈仁玉年轻时博览天文地理诸籍,读书之余, 好培植花木。开庆元年(1259),赐同进士出身。景定元年五月(1260),升直华文阁。八月,升入敷文阁,任浙东安抚使。后以兵部侍郎告老还乡。元兵南下时陈仁玉寓居台州郡城 ,与权知州王珏修城死守。义兵败,率残兵退至石塘山(今温岭石塘镇)隐居,并“戒子孙 世世无仕元”。
《菌谱》是陈仁玉年青时住在家乡仙居时写成的。据《菌谱》自序中说:“仙居界台、括, 丛山峻拔,仙灵所宫,爰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芼之,固藜藿之至腴,莼葵之上瑞”, 其味十分香美。自从宋宁宗庆元六年至嘉泰三年(1200—1203)临海谢深甫出任右丞相,直到谢深甫的孙女谢道清为理宗皇后,数十年间,朝中谢氏家族,皆喜爱家乡这种鲜美的特产。周密《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天台出桐蕈,味极珍,然致远必渍以麻油,色味未免顿减。诸谢皆台人,尤嗜此品,乃并舁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馔。”由于当时朝廷上下对台菌的酷嗜,入山采摘的人络绎不绝。陈仁玉认为对于这种珍贵的土特产,很有辨识的必要。 因此,他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品尝,“欲尽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写成了《菌谱》一书。
《菌谱》共11篇,分别介绍了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共11种蕈。言简意赅,内容丰富。首先,《菌谱》中对菌的生长条件,作了详 细的记载,认为“芝菌皆气茁也。”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气候、温度、湿度均适宜的生长 环
境。其次,《菌谱》中还介绍了11种食用菌的形状、颜色、味道和食法。记载了某些食用菌 的药理作用以及误食毒蕈后的解救办法。
陈仁玉的《菌谱》,开创了我国菌类植物学的先河。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和清代吴林的 《吴蕈谱》,都是在陈谱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中国菌文化博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