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1|回复: 2

“西峡模式”袋料香菇标准化管理监控技术:第一部分 袋...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351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4 11:53:29 |显示全部楼层


“西峡模式”袋料香菇标准化管理监控技术
    河南西峡的香菇生产模式,以其生产时间充足,配方优良,生产工艺稳定,产出的香菇菇形圆正,菇质优良,花菇率高,效益好而闻名国内外。在西峡袋料标准化生产程序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农药,是西峡县获得河南省“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部分  袋料生产
1、栽培季节
    “西峡模式”的栽培方法,是以木屑合成培养基栽培的菌棒,在室内养菌,经越夏管理后,秋冬培育花菇为主的生产形式。以宽0.9米高0.6米的接种箱或塑料接种筒的全封闭“无菌操作”家庭式接种方式接种。这套技术,汇集了西峡县1991年以来的探索经验,并以从每年的栽培时间由4月20日截止栽培期,逐步缩短到三月、二月的原由中,找到并克服了影响栽培成菌效率的制袋接种、越夏管理及催菇育花措施中的多种不利因素。因此,这一模式的最新栽培方法,可以根据选用香菇菌株的菌龄长短,来决定栽培的任意季节及月份。
    例如:计划在九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可在春夏二季依次选用939,9015,135,L26等菌株。夏秋季节栽培选用L26,087,925,983,CR02,CR04等菌株,当年出菇的截止栽培时间为九月下旬。在冬春季节出菇的品种,宜选用低温广温菌株CR02,925,983等。
1.1 菌种培养料,以粒度1~4毫米的细质木屑为最适宜。麦麸用量为木屑的20%,含水量以55%为宜,PH值6.5~7.5。
1.2 菌种生产,可以根据用种数量,批量投放。培养料的装瓶或装袋,均应适度压实,有利于掰块点种。菌种的点种方式以培养料表面接种的菌种生产形式有利于观察菌种纯度,确定接种安全系数,不宜使用中心深穴接种的菌种。禁止使用含杂菌菌种。
1.3 菌种的使用,一般要求长满瓶(袋)开始用种。待用菌种应避光低温存放。菌种储运,应防止碰撞或重压。如果菌种表面出现菌皮,要去掉菌皮。接种时保持接入呈块状菌种。如果压碎,会影响菌块萌发时间。含水量缺乏或过多的菌种不宜使用。
    监督要点:①培养料配方准确,含水量接近比例,不过量。②菌种应有足够萌发活性。③过龄菌种或手捏变色菌种应慎用或不用。④烂袋,烂瓶,掉棉塞等怀疑感染杂菌的菌种禁用。
2.菇棚建造
    菇棚是人工设置的出菇环境,以花菇培育为主的立体层架出菇棚,是冬季采暖、保温、保湿的最佳模式。采用双层遮阳,具有避光降温双重作用,采用塑料大棚,具有采光、保湿、和空气调节控制多种功能。完备的立体层架菇棚可以取代栽培袋在室内的封闭降温、点种菌袋培养和成品菌棒的全程管理,实现工厂化流水线作业。
    用于覆土栽培形式的食用菌温湿光气调控菇棚,是利用恒定的地温和太阳光采暖与一体的多功能出菇棚。适用于四季覆土栽培出菇形式,如夏秋菌棒脱袋覆土出菇、冬春菌棒墙式出菇、生料菌床出菇等。特别适用于风大、干燥,气温低的地方,抗风、保墒、易建好管、用地温恒温。在高温地区使用高棚双层遮阴网夹草杉,可以调低自然温度3~10℃。
2.1 立体层架育花菇棚的建造:以专业化规模生产每棚1000袋左右的规格,每个菇棚长9~10米,棚与棚纵向间距1米;两排菇棚横向间距2.5米,方便运输和管理。菇棚呈"介"字型,底面总宽2.9米(其中:菇棚中心走道宽1.1米,两边出菇层架各宽0.9米,共分6层),中心高2.3米,左右边沿高1.8~2米.每棚可放1000袋;每亩667平方米,约建12棚左右.菇棚上层遮阳网高3.5米左右.
    菇棚的立柱和棚上层遮阳网立柱应栽入地下0.4~0.6米.四边拉线采用地埋式拉线桩,有较强的抗风,抗倾斜应力.顶层遮阳网,全部固定在支竿顶部的8号铁丝上,有利于缓冲4~6级以上大风.
    按上述要求搭建的双层遮阳网菇棚内部温度,比环境温度35℃调低2~5℃.如果在双层密度为85%以上的遮阳网下,再加盖草杉,棚内比棚外的自然环境温度35℃调低4~7℃.
    监督要点:①每行栽杆对直,牢固,杆顶高度统一.②上层立杆顶的拉线拉平,拉直,拉紧.③出菇棚架牢固,周边无毛刺,放袋竹木棍上无尖刺毛茬.④上层遮阴网拉平,缝在8号铁丝上.⑤塑料棚膜搭严菇棚,四边各留出20~30公分.⑥出菇棚架上层遮阳网比菇棚长0.5米左右,便于加装菇棚端头抽口扣绳.⑦出菇棚上的塑料薄膜和黑网(或夹草杉),应用绳子每隔0.5米左右固定一道.⑧塑料棚膜两边(棚门除外)用沙土压牢.棚门用沙土袋压牢,方便进出菇棚.
2.2覆土式出菇棚的建造:这种菇棚具有廉价,易建,抗风,多用,调光,保湿,调温,调气,易管,增产等特点。适用于反季节(夏秋)鲜菇,花菇兼用,以及墙式出菇,覆土出菇和床栽袋料出菇等多种出菇形式.菇棚建造:用5~7米长的竹子,间隔1米插入土中,行间宽6.2米,两行竹子相搭,固定成中心高2米的弓棚,棚长视场地而定.
3.主要原料配备
    原料配备以18×60公分栽培袋,每袋装晒干木屑1.5公斤,每炉1500袋为参考,加配麦麸15%,石膏1%,石灰粉0.5%.每1000袋用料见附表.
“西峡模式”袋料香菇1000袋原辅材料配料表
注:此表按18×55公分栽培袋配料为例,参考2003年西峡市场价格及西峡县食用菌科研所"春栽袋料技术要点"
品名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合计(元)
备注
木屑
1250
KG
0.3
725
含每袋0.35元育林金350元
麸皮
200
KG
1.1
220
营养素
10
4.5
45
20公分×55公分袋用12包,每包500g
石膏粉
12.5
KG
0.4
5
工业,食用类,一级品
菌种
20
KG
6
120
秋栽用种量60~80KG,夏栽30~50KG
栽培袋
11
KG
17.5
187
双面12丝厚
扎口绳
0.75
KG
12
9
如用双套袋为1.5KG,不用封口蜡,酒精减半
封口蜡
2
KG
8
16
每块500g,石蜡,松香,食用油合成
消毒剂
10
0.7
7
每盒内10小包
酒精
2
KG
3
6
用镊子接种,只需1kg
干湿计
2
2
4
棚内,棚外各1个,用于对比调控
酒精灯
1
2
2
双套袋封口不用
棉巾
1
1
1
5~8公分方巾
透明胶带
1
7
7
宽5公分.浮水检孔和出锅检孔的微孔贴片
小毛刷
2
1
2
双套袋封口不同
合计
1352

3.1春夏季栽培,秋冬出菇的原料配备:以坚实木质的阔叶类原料为主料,粉碎厚度1~3毫米,粒度3~6毫米,用∮4~6毫米的木屑粉碎锣加工的原料,经过3~6个月的越夏消耗,仍然可以为菌丝提供充足的出菇时期后继营养,可以出菇3~4潮.
3.2秋冬季栽培,春夏季出菇的原料配备:以木质纤维比较疏松类原料为主,如玉米轴,棉花杆,豆秸,葡萄枝,猕猴桃枝,稻草,花生壳,春栽香菇废料等类加工成粒.段.绒状均可.这类原料出菇2~3潮,主要产量集中在1~2潮.
    检控要点:①各种袋料应呈颗粒等柔和状,用手抓握不扎手.②食用菌废菌棒要经过粉碎处理,无硬质干快.③麦麸类辅料必须要新鲜,不要变腐败.石膏选用食用及工业铸模用产品.
4.拌料
    培养料合成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每袋菌丝长势及每批(棚)的管理易难程度.菌丝生长势态,菌棒管理方法.出菇易难程度以及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系.因此,培养料的合成,要求均匀,含水量与酸碱度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石膏和麦麸是配方辅料中的主要原料.先将石膏掺入少量粗质木屑,进行预混合,在拍.压.拌合中打碎石膏中的结块后,再撒入摊开的大堆木屑中。麦麸可以直接均摊在摊平的木屑类主料上面,再用多齿菜耙子或铁锨进行预混合,翻拌2~3遍,打碎麦麸及木屑.锯末等原料中的干结团块后,再用石灰粉混合后的水洒均匀拌合2~3遍.拌料的方法和顺序是:用铁耙把木屑摊好并加入石膏,麦麸的原料粗扒一遍,用铁锨向两边翻堆--向中间拢堆--扒平摊均匀--石灰粉混入水中均匀撒水--向两边翻拌(检验加水量和PH值)--向中间拢堆(检验加水量和PH值)--拢向装袋场.
监督要点:①按场地大小配入适量原料.例如:按袋量配,1000袋或1500袋培养基原料一次加入拌匀,防止不均匀.②如果没有加水经验,第一次应少加水,拌一遍看看,不足再加,切勿加水过量.一旦加水过量,就要按比例加入合成培养料.③石灰粉加入方法,可以用一个大水桶(如大油桶),一次加足水约240公斤,均匀洒在平摊的料上,防止不均匀.④秋冬栽培原料中假如的微量肥料,可以先用少量水化开,用撒水壶撒到摊开的原料上,保证加入均匀.⑤检验含水量:一看:合成原料干湿均匀,场地上无积水,料上无浮水;二摸:用手抓合成料,有湿润感,用力握无水渗出,但手上有水印.三测试:用没有打开的栽培袋,夹入少量合成原料,用手压挤,拉开袋膜,轻轻一抖,袋膜上基本不沾料,用力一抖,可全部脱掉为合格.⑥PH值检测方法:常用的无试纸检测方法:手抓合成培养料,一般闻之有霉菌味,微酸味,微甜味,较浓甜香味,无甜味有轻微石灰水味.石灰水味浓的几种气味.其中,微酸味的PH值约在5.50以下,微甜味PH值6.5左右,较浓甜香味PH值在7.5左右,无甜味有轻微石灰水味PH值在8.5左右,石灰水味浓的PH值在9以上.
    试纸测试:用广泛试纸一片,夹入拌好的培养料中,用手指用力压紧,松开后试纸颜色为黄绿色或淡绿色为合格,浓绿色为超高.
5.装袋:
    用装袋机装袋,有利于减少培养料对栽培袋造成的微孔.要配备适宜的相应型号装袋机.栽培袋大,机型口径小,装出的袋料不均匀。西峡菇农组成的装袋队,不用装袋机,女人每人每天手工装袋200~300袋,男人每人每天手工装袋300~400袋.
    装袋要领:拍打两面料均匀,抓住袋口轻轻墩,防止墩成大屁股,紧提袋膜不综纹;填料足,口抖净,拧劲折鼻绳缠紧,墩袋不要带木屑,袋口扎实捏不动;检验质量很简单,一看二摸用手掂:摸着硬,按着软,手掂两头腰不弯。
    手工装袋方法:用5~10公斤塑料油壶对角切开,做一个装料铲,每袋1~2次即可装满。一手提袋口轻墩,装满后,一手提住袋口,一手均匀拍打袋面,促袋料均实.手抓提袋口,重提轻墩。袋口留8公分,抖净袋膜内原料,拧上劲,折回鼻,用绳子扎紧.装好的料袋放在阴凉处,防止日晒涨气变酸.
监督要点:①扎口坚实,袋底不变形(无大屁股),墩袋时应防止木屑垫刺袋底.②验袋呈"摸之硬,按之软,掂住两头腰不弯"的适度装实状态.③夏秋栽如有涨气,用针刺孔,再用透明胶布贴住.
6.检孔:
     把装好的袋料放入大水盆或水缸中,拨转几圈,发现微孔进水处有湿润颜色圆团,迅速捞出用纸擦干,贴上5公分宽的透明胶片.
监督要点:①如有大孔,先贴严再浮水.②发现微孔,捞出立即擦干贴严.若速度缓慢,湿团消失,需要二次浮水.③胶片必须贴紧贴严.
7.排垛:
    灭菌垛排放位置宜选在袋料接种后,养菌放置的最近处,有利于袋料接种前后,减少搬运距离,减少劳动强度和确保接种后的安全系数.
    采用蒸汽炉充气灭菌的袋料排垛底部铺一层塑料,用砖铺成12公分高8公分宽的条格状通气道,(或用3~4公分厚的木板垫12公分支脚),铺一层麻袋护袋透气.每行排长2.5~3米,排放20~24袋每排叠放10~12层,1500袋约排5~6排.袋料排垛时,袋底一律朝向剁外.每排两头每隔一层缩收一袋.排好的袋剁四周均向剁中倾斜15度左右.防止袋料堆剁倾倒.
监督要点:①每隔3~4层,用麻袋布铺一层.②底部蒸汽气道应畅通无阻隔.
8.灭菌:
    袋料排好,用6×6米塑料布盖严,剁角折齐,外盖黑网,用沙土袋压紧四边.留一冷气排放口,蒸汽上足后再压住.剁顶中心放一块砖.灭菌全过程保持砖块顶起状态,作为圆气标志.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双层幅宽17~20公分的栽培袋,从砖块顶起开始计时8小时停火,隔8~12小时,取出的袋料达到彻底灭菌。因此,规模化应用的灭菌时间从砖块顶起计时12小时结束.停火闷2~3小时趁热出炉,搬入室内.或原地不动,点燃3~4盒气雾消毒剂封闭降温.
监督要点灭菌,是袋料栽培的重要环节,如果出现灭菌不彻底,将会"全功尽弃".应严格把关)①蒸汽输出管插入剁中部.②灭菌烧火开始用大火,至100℃后保持"顶砖"状态.③做好后夜值班,防止睡觉掉火.如有掉火,每次从烧到"顶砖"开始,累计增加灭菌时间3~4小时.④严防灭菌炉(或锅)缺水干炉.烧坏设备及配件.⑤做好点火,顶圆气及中途情况记录备查.⑥大规模栽培,可以省去二次检孔,待降温6~8天接种时,选出微孔感染孔,贴上胶片,重新灭菌.

主题

听众

4351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4 11:54:26 |显示全部楼层

“西峡模式”袋料香菇标准化管理监控技术:第二部分 菌...

9.接种
    是袋料栽培程序中最关键的一个程序,按照如下要求操作,接种成功率98%至100%.
    袋料温度降至常温即可接种.检查接种箱的门口,袖口封闭严密,袖筒固定松紧绳.清理箱内灰尘,先用气雾消毒剂熏一次再使用.
    菌种棉塞先用火烧一遍,去除棉塞表面灰尘或用克霉灵配液浸一遍.
    箱内放入袋料,菌种,酒精灯(气温30℃以上时不用酒精灯,用套袋封口),封口蜡,小毛巾,打孔椎(直径1.5~2公分),小茶缸,打火机等接种用品全部放入,接种袖口放入箱内,点燃气雾消毒剂等待20分钟.最佳方法是进入接种状态后,两手不再抽出,点燃酒精灯化蜡.点燃消毒剂.在等待过程中,酒精擦手,打孔椎消毒,菌种袋(瓶)表面及口内外消毒.稍等5~10分钟,菌种掰大片备用,袋料点种面酒精消毒,打孔,两手用酒精巾擦手,分掰接种菌种块(如食指第一关节大小),塞入接种穴.菌块小头朝下,轻轻压实,切勿用力过大,压碎菌种块,影响菌种萌发速度.菌种表面与袋膜表面平即可.
监督要点:①蜡封接种全程,均由一人完成,不要二人配合。②监督接种箱门,袖筒口或塑料接种筒扎口,必须密封,不漏气.③菌种块分块呈锐角三角形,塞入孔中,正好被袋膜的张力固定封严孔口.④封腊用酒精灯火焰高度小于2公分.⑤气温超过30℃时,只宜在上午,下午和夜间接种.气温超过35℃,宜用套袋封口,不宜用酒精灯化蜡封口.接种时间宜在夜间或空调房间.⑥接种过程中,手指接触袋料的位置要限制在酒精消过毒的袋面,禁止手指接触其他任何部位.
10.养菌:
    袋料接种后的菌丝体培养环境要求避免强光直射.有空房间条件的,可以在房间内以井字架形式排放4~6层为适宜.没有空房条件,或规模化生产的养菌期,可以直接放入出菇棚内养菌.
    接过菌种的袋料,放入建好的出菇棚中,充分利用双层遮阴网,一层草杉,一层薄膜的调光,调温作用,调控棚中温度接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其中,以减少夜间低温袭击和防止白天高于35℃气温为主要控制目标.保持养菌棚中空气新鲜和干燥。高棚层架养菌期,气温低时放在棚上层,气温高时放在棚下层。地栽菇棚的养菌,常用6~8层墙式排放方式.低温季节,可用堆剁积温方式养菌.养菌期温度10~35℃范围均可,最适18~28℃,调控减少养菌棚内的温差。
监督要点:①日常气温0~15℃,发菌速度缓慢,可用覆膜采光,用干热风增温或自然温度管理.15~30℃,可用自然温度管理.35℃以上,要严格监控袋内温度,38℃以下,严格遮阴,全用散射光,全天通风管理,可以在通风情况下,向菇棚内地上浇井水调温.袋内温度超过40℃,6小时内虽无烧菌事故,但是需要在上午11点和下午3点分别用井水向棚内的地上和棚上喷浇凉水降温.因为黄来年先生在《中国香菇栽培学》中介绍:菌丝在40℃温度中,超过10小时就会死亡,42℃只能存活4小时.②菌丝培养期的菌团长到4~5公分时,进行一次选杂,选出感染杂菌的菌棒,采用套袋,灭菌,点种的方法,实现对杂菌的处理和抑制.③菌棒培养全程,保持环境以干燥通风为主.采用套袋封口方式的菌棒,脱袋后如果需要井水降温,不宜向菌棒上喷浇水分,必须保持点种穴口呈干燥状态,否则易感染杂菌,引起坏袋.
11.刺孔:
    刺孔具有促进菌丝生长的增氧作用,用于促控菌棒培养时间的调节。刺孔后的自升温现象,为低温季节菌棒促长,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菌棒刺孔的自升温,应限制在28℃以下的菌棒管理中应用。菌棒刺孔后的棒内与棒外温差2~4℃左右。所以,刺孔后应严密监视温度变化。
    第一次刺孔:菌团直径长到5~8公分,用牙签沿菌种穴周围刺孔4~6个,孔深1公分.
    第二次刺孔:菌团直径8~10公分,用毛衣针粗的钉子沿菌团边沿向内2公分刺孔,孔距2公分左右,孔深1公分.
    第三次刺孔:菌团直径长到10~15公分,4个点菌孔大部分已经连通,采用二次刺孔要求刺孔,两个菌团之间的明显接合位置,不宜刺孔.
监督要点:①菌团上面的袋膜松弛,有空隙的地方不刺孔,袋中营养料虚软的袋子不刺孔,防止孔中流通空气感染培养料.②刺孔的位置应距离菌团边缘大于2公分的位置.防止刺透菌团.③培养料偏湿的袋子适当多刺孔.④气温超过33℃时,宜选用阴雨天气刺孔。刺孔后要保持棚内适当通风。如果在室内井字型堆放,层数应低于4层,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烧伤菌棒.⑤5月20以后的夏栽袋料,以静止培养为主,保持菇棚遮阴通风。等待立秋后再刺孔。或在气温超过35℃的菌棒刺孔,采取少刺,勤刺,晴天不刺,防止刺孔后的积温烧菌.⑥无论何时上架的菌棒,出现转色现象后,均要每隔10天左右转动一次菌棒,发现有积水,立即在积水处刺孔排水.⑦如有菌棒凹陷处的袋膜贴紧,影响转色,要用锥子挑起袋膜,切不要挑破袋膜.
12.放大气:
    用较粗的刺孔锥,在菌棒上刺大孔,叫做放大气.是促进菌棒成熟,转色和脱水,用于越夏菌棒在越夏菇棚中的耐热性能调控,并为带袋出菇,提高优质菇而做好缩水缩棒松袋膜的促控措施之一.
    待菌棒发满菌20天左右,分辨不出菌团与菌团之间的接口时:或长满菌丝后,遇18~25℃适宜转色气温,菌棒局部开始转色;或在气温长期低于20℃以下,菌棒发满菌后,袋面开始产生瘤状物时,开始放大气.
    用直径5~8毫米的螺丝刀(也叫起子),在菌棒四周,顺长刺孔4行,每行10~15个孔,菌棒两头各刺4~5孔.
    挑膜,是用锥子挑离袋膜的操作方法。是在放大气过程中,针对菌棒灭菌或发菌时在垛中压凹的地方,袋膜紧贴菌棒,影响转色和脱潮而采取的促控措施。
监督要点:①放大气必须是在出菇棚架上进行。因为刺大孔后菌棒内外温差高出2~4℃.②气温超过35℃,停止放气,改用密刺小孔,孔深小于1公分.孔距1~2公分.③放大气后的6~8天内,如遇超过38℃的气温,要用井水给菇棚降温.限制袋温39℃以下.气温28℃以下,刺孔深度为菌棒直径的二分之一,气温30℃以上,刺孔深度为1~2公分.气温高于35℃,刺孔深度小于0.5公分,或改用牙签密刺小孔.
13.转色:
    转色过程中的菌棒,排出黄褐色液体,在菌棒表面形成转色层.菌棒转色是菌丝生理成熟的症状,或因环境温度出现20℃左右的持续温度影响。转色后的菌棒具有抵御杂菌侵入的作用.转色过程,多余的液体如不及时排出,造成菌皮转色过厚,可能影响出菇.积水过多,遇越夏高温,产生腐败损坏菌棒.因此,每隔10天左右,转动一次菌棒,促使袋膜中的积水从刺孔中排出.
14.越夏:
    规模化生产菌棒的越夏管理,不同与每个菇棚,每户,每片,或每一大型菇场的同一类型菌棒管理,它包括未转色菌棒,正转色菌棒,已转色菌棒,转色结束的菌棒,以及夏季栽培菌棒的发菌期管理.其中,不同生长状态的菌棒,和菌棒的存放场地,调光,调温条件不同,它们的管理方法也有不同.例如在室内以井字架形越夏,是以散射光,大通风,多刺孔,刺小孔,防积温,防积水的淡转色促脱水措施为主,限定层高4层以下.而在出菇棚架上越夏的菌棒管理,比室内简便的地方是每袋单排,可以忽略袋间自升温,通风,遮光要求一样是强通风和散射光,隔绝太阳直照菌棒表面,因为在平均常温33℃的晴天,太阳光下的直照温度38℃左右,而袋膜内的直照温度可达55℃.如此大的温度差异,足以烧死棒内菌丝。因此越夏的重点是遮阳防止光照,保持通风,高温浇水.
    现以实际现场管理的指导命令为参考,说明越夏管理的具体要点.
例:袋料香菇菌棒的转色及越夏管理指导命令
1.没有转色菌棒管理:按照刺孔和转色的不同要求进行标准化管理。菌棒表面的刺孔密度以2~3公分孔距为适宜。含水量大的菌棒,可以适当增加刺孔密度,促其加速脱水.
2.转色菌棒管理:菌棒全部长满,已经开始转色的菌棒,菇棚上的塑料薄膜全部提升到棚沿以上,保持棚内全通风。
3.放大气:用筷子粗的螺丝刀(也叫起子,或用8号铁丝),沿菌棒四个面,顺长方向刺孔4行,每行10~15个孔,孔深为菌棒直径的二分之一,气温高于35℃时的孔深为1公分.
4.挑袋膜:结合放大气,用锥子挑起菌棒凹陷袋膜紧贴袋料的地方,促进菌棒转色。
5.转袋排液:转色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拨转一次菌棒,促使菌棒分泌的黄褐色液体从刺孔中流出,防止积聚,与高温腐败造成坏棒或转色厚造成出菇困难.
6.注意事项:
①刺孔要避开菌棒表面的瘤状物,刺在菌瘤上可能引起杂菌感染。
②严格掌握刺孔深度,超过2公分可引起自升温而烧菌.因刺孔后的袋温比外温高2~4℃.棚内温度超过35℃停止刺孔。必须刺孔的,可以选在阴雨天或在气温低于35℃的天气刺孔。
③气温超过35℃,菇棚上的棚膜全部掀到棚沿以上.防止棚膜在雨天下雨聚水,压坏棚膜或棚架.
④气温超过38℃(或袋内2公分超过40℃)要在中午和下午,用井水(15~20℃)喷浇菇棚地面和顶部降温。如果向菌棒浇水,只宜喷雾或浇过路水,不可对准菌棒直浇,引起袋内积水,腐败菌棒.
⑤转色结束,菌棒表面不再分泌黄褐色液体的菌棒,在越夏过程到出菇前的管理中,不要翻动菌棒。防止因振动引起高温期出菇,长成薄片菇,影响质量和产量。如果引起出菇,要及时取得联系,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
⑥夏季栽培的菌棒,必须在防水,防光照,放风的菇棚中越夏。即在菇棚上必须有3米高的高密度遮阳网,菇棚上有遮阳网,草杉和塑料棚膜的配合条件。自然温度为35℃时在这样的菇棚中测试为28℃左右,而棚内的第6层和第一层的温度差是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351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4 11:56:44 |显示全部楼层

“西峡模式”袋料香菇标准化管理监控技术:第三部分 出...

第三阶段    出菇管理
15.催菇:
    催菇,是利用自然(或人为制造)的温湿度条件,结合品种适宜的生殖特殊需要,而采取的促使菌丝扭结而形成子实体,实现由菌丝培养管理,到产出成品的出菇管理的转变.
    袋料香菇的催蕾方法很多,菇农根据自己选用的香菇菌株生理生殖特性,菌棒菌龄与适熟条件,在适宜出菇的季节或温度条件下,结合菌棒的不同质量,选择适宜的最佳措施。秋季催菇的一般气温,是按日常最低温度下降到香菇品种最佳出菇范围时开始进行催菇.每一种催菇方法不同和催菇后的管理湿度不同,菇蕾出现的时间也各有不同。可以根据菇场的条件和出菇时期的气候条件,认真分析和选择适宜的催菇方法。
15.1 碰棒震动催菇法.菌丝体含水率大于50%(或按夹水率大于10%)的菌棒,为防止菌棒出菇太多,影响菇质,常用的催菇措施.一是翻动菌棒:把出菇架上的菌棒逐个拨动,移位,起到振动的作用.二是碰棒:两手各拿一个菌棒,适度碰撞后,再放回原位.也有的是把菌棒从架上扔到地上,再拣起放回架上.
    这种方式的出菇数量比注水的较少,菌棒经过振动后,用喷雾器给棚内和菌棒表面喷湿,保持棚内湿度85%左右,封闭棚膜,经常保持棚膜上有雾珠状态,调控温度,中温品种14~24℃,低温品种8~22℃,高温品种15~30℃左右。大约6天左右,开始有菇蕾出现.
15.2浸水催菇法
    菌棒失水率小于20%的菌棒,适宜采用浸水催菇方法。
    先用螺丝刀在菌棒点种面刺孔两行,每行6~8个孔.放入水池中,如需补充营养,可以放入大铁桶中,立式排放两层,用竹木排压住,再压石块等重物防止菌棒上浮.灌入井水,浸水4~6小时.2.5~3小时开始检测菌棒吸水后的重量,达到栽培袋时的重量,立即停止浸水.捞出放回菇棚,再用大于10℃的自然温差连续管理,温湿度管理与15.1相同,直到出菇。浸水后3~4天开始出菇。
    浸水的方法适用于各潮菌棒,尤其使用三潮以后,袋膜孔多,不适于注水的菌棒,可适当延长浸水时间.
促控要点1)浸水时间,以大多数菌棒的称重达到栽培袋重量为准.(2)放入菇棚以棚的上几层为适温区.(3)拉大温差促蕾,出菇后的菌棒放最下层,未出菇的菌棒放最上层,并保湿促蕾.
15.3注水催菇法
    菌棒失水率大于10~30%的菌棒,均可采用注水催菇方法催菇.
    把注水器接到自来水,水塔,高吊水桶或水泵直接供给的压力水源上,把注水器逐个插入菌棒的三分之二位置.即插在中心处,贴近菌棒一边的地方输水.这样输水比中心输水的出菇数量易于控制在一个面上,出菇时间比较集中,有利于培育花菇,割袋膜选育菇蕾的时间短,菇茬清晰.注水后的菌棒管理方法与15.1相同.
    注水时,见到菌棒表面的小孔中有黄褐色水浸出,即可拔出注水器,插入下一个菌棒中.
    注水的方法,适用于头潮和菌棒比较完整的二潮.需要补充营养的菌棒,也可以采取补水方法给菌棒补入营养液.
15.4增温催菇
    增温催菇的方法,主要针对自然最高日照温度低于20℃的天气.增温的方法有利于塑料大棚采收阳光增温,棚内用蒸汽炉喷入蒸汽增湿,棚中地上修回龙式火道增温,烧煤柴用铁管向棚内输入热气等方法。增温时,不允许向棚内泄露烟气,以防止损伤幼菇和工作人员中毒事故.
    增温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催菇方法的温度补偿,尤其是中温和高温品种的催菇,温度增至催菇品种的上限温区为适宜.如出菇温度12~25℃,则以20±4℃为宜,保持温度,并要每天提升一次温度达到30±2℃,保持2~4小时,连续2~3天即可达到催菇效果,然后按上限温区保持到菇蕾长出为止.一般温差刺激3~4天即可大量出菇.
促控要点1)增温催菇的菌棒,必须是补足菌棒水分和营养,菌棒表面含水率达到55~60%.(2)增温催菇全程,棚内湿度保持85%左右。(3)增温的温度提升幅度越高,棚内的上下层温差越大,一般在棚内上层25℃时,下层约15~18℃.因此,棚内低层的菌棒出菇效果可能不整齐。可用吊扇,吊排气扇等方法调节上下层温差.
15.5热水催菇
    日照温度低于15℃的天气,采用热水催菇,效果很好。用35℃的热水,灌入放有菌棒的水池或大铁桶中,热浸1.5~2小时,捞出菌棒,用塑料薄膜包严保暖。第二次可以加入开水调节水温。如需要补充营养,可以在配水过程中,按照营养配比混入开水中。例如按水重量(或容积)配入0.5%的尿素、1%糖、0.1%二氢钾。
    热水催菇,适宜阴湿、寒冷的天气,没有阳光,无法采暖,又需要催菇时采用。
    气温低于10℃以下的天气,要采取适宜的增温方法,保持浸水后的菌棒在15℃以上的温度中,促进菇蕾分化和出菇。如果没有增温条件,就无法保证顺利出菇,甚至催菇失效。因为中温和高温类菌株的菇蕾形成温度在15~25℃之间。
    增温与保湿相配合,菇棚环境湿度保持75%以上。可以结合用开水喷雾,防止喷水引起袋温下降。
15.6塑料大桶催菇法
    用塑料大桶代替水池或铁桶催菇,具有省搬运菌棒,省压菌棒排杆,省压池(桶)石块,省时间,省人力的优越性。
    选双层幅宽1~3米的塑料桶料5~10米长(超长操作不方便),选择地面水平,无砂石和针刺物质的地面,将大桶两头向中间卷(如卷衣袖),卷至中间,在大桶内立式排放菌棒,排至大桶袋口提起后的高度,超过50公分左右扎口。扎口后的大桶袋口高于菌棒30公分左右。大桶两端均已放满后,在两头各钉入两根木桩,钉入深度大于30公分,木桩高于大桶扎口。在扎口与木桩中间夹入木板挡水袋下倘而漏水。在另一扎口内放入一根长30公分左右的2寸硬管,再扎口。用水泵向2寸管内灌水,直到注满为止。
    菌棒在塑料大桶内浸泡的时间及把握浸水多少的方法与浸水催菇相同。浸水后的菌棒可以根据以下情况处理:(1)浸水时的气温和温差含盖被浸水的菌棒品种最佳出菇上限界限的天气,可以直接灌入30℃左右的热水,或用井水浸水后,排出大桶内的水分,在大桶内放入温度计,扎住大桶口,让太阳直接照射盛有菌棒的大桶,掌握大桶内的温度30℃左右,保持2~4小时,每天进行一次,3~4天即可出菇。出菇后的菌棒放入菇棚进行管理。(3)如果没有阳光直照增温条件,可以直接放入出菇棚架上,参照增温催菇方法进行催菇管理。
监督要点:(1)浸水或泡袋时间,可以根据菌棒吸水情况灵活掌握。对于没有刺大孔,直接浸泡的菌棒,浸水时间最长不宜超过24小时。(2)如果排水后在大桶内保湿、采光增温催蕾,要注意监控大桶内的日照温度限定在33℃以下。超出极限温度,可以采取遮阳、洒水等方法调节温度。
15.7综合催蕾
    这种方法是把刺孔增氧、振动、干湿差、大温差、保湿、保温和厌氧催菇结合在催菇操作程序中,实现准确快速催菇效果。
    操作方法是选择日常气温12~24℃的晴天,用筷子粗的螺丝刀在菌棒的点种面刺孔两行,每行6~8穴。刺孔后浸水2~3小时,捞出菌棒立式排放在朝阳、通风、不积水的平地上,用塑料棚膜盖严,在易于观察的地方放置1~3个温度计,四边用沙土(或袋)压严,让太阳照射增温至28~33℃,保持2~4小时,再用夜间12℃左右的温度刺激1~2小时后,继续保持温度15~24℃,2~3天即大量出菇。
监督要点:(1)日照温度超过28℃时,要每隔30分钟左右观察一次温度,防止温度过高。(2)温度达到监控指标,用喷水法或黑网遮光等方法调控温度的恒定。(3)温差刺激后大约48小时后,大量出现菇蕾,每天中午选出菇菌棒放到菇棚的下层,每天选棒一次,逐层向上排放。
15.8浇水催菇法
    主要用于覆土出菇的菌棒。在覆土后的出菇和休养后的后茬出菇。用井水排灌在菌床上,每天1~2次,或用喷灌的方法,每天2~4次,连续进行4~6天,盖严薄膜,调控适宜出菇的温度,等待菇蕾出现。
    浇水的方法,具有调温、恒温的作用。井下5米以下水位的水温常年温度在15~17℃,低于15℃时浇水有升温作用,高于30℃气温时浇水有降温催蕾和低温育蕾作用。
促控要点:(1)结合浇水前后,可先喷灌增广剂、营养液或驱虫抑杂药剂。(2)浇水过程,注意菌棒含水量超限时,应停止浇水。(3)浇过水后的菌棒,冬防降温影响出菇,夏防42℃以上的高温烧死菌棒。
15.9拍打催菇法
    主要用于覆土出菇的菌棒。在覆土后的转色过程中,或二茬以后的催菇方法。菌棒达到出菇条件时的营养足含水量适当,强光温差结合促控中,可以结合轻轻拍打的方法进行催菇。
    用竹片、树枝或鞋底,轻轻拍打露在菌床外面的菌棒,一次即可。特别适用于高温品种在夏秋季节温差较小的季节催菇。拍打催菇容易出菇太密,应慎重使用。
15.10其他催菇方法
    除了上述催菇方法之外,还有激素催菇法,充电催菇法等,例如(1)用3000~5000倍的恩肥溶液喷洒出菇面,具有出菇早、增产20~50%的效果。(2)用0.5~0.7ppm浓度的三十烷醇喷洒出菇面或浸水,提高产量25%左右。(3)用0.3%尿素,0.4%过磷酸钙溶液浸泡或喷洒菌棒,可以增产20%左右。(4)用稀土50~100ppm溶液喷洒菌棒或菇蕾,均有出菇齐和增产效果。(稀土的商品名称叫“农乐”,商丘稀土微肥厂出产的叫“益植素”)充电催菇方法没有实用价值,这里不作介绍。
16育蕾
    幼小菇蕾培育期的统一管理要点是保持棚内湿度85%左右。选蕾和育蕾全程,以喷雾形式保持菇棚内的温度为适宜。
16.1选蕾:
    袋料香菇的选蕾割膜,是培育优质香菇的重要环节。选择个如黄豆大小的菇蕾,用锋利的小刀沿菇蕾外围2~3毫米环割四分之三,不要将孔开得太大或太小。让菇蕾自由长出割开的圆孔。菇蕾选留的距离以5~10厘米选留一个优质蕾为好,每个菌棒选留数量以培养基多少,营养状况决定,例如培养30~50克重量的鲜菇,大约需要200~300克培养料菌丝体来供给营养。一般头潮选留8~15个比较适宜。
    选蕾时,多余的菇蕾剔除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小于半个黄豆粒的菇蕾,用手指轻轻按压菇蕾顶部,菇蕾即可死去。第二种较大的菇蕾是在袋膜上开一个直口,用刀尖剜去菇蕾,菇蕾体积大于0.5公分时如果采用压挤方法选定菇蕾,压挤后的菇蕾在菇棚内气温高于18℃的湿润条件,容易产生杂菌,引起菌棒的杂菌污染。轻则影响出菇和产量,重则造成菌棒损毁。
    菇蕾选留的多少,与当茬潮期的长短密切相关。假设每棚选定每个菌棒5个、15个、30个三组不同数量的菇蕾,在菌棒营养、培养温度同等条件下,假设日常气温10~20℃,前者培养15天,而后者分别为12天和10天左右。因此,选蕾定株时,可以根据采收期、收购商或市场需求的质量和时间来选定。
16.2育蕾
    菇蕾选好后,如果出售的产品是鲜菇,不要求形成花菇,育蕾全程的管理,以增加环境空气湿度为主,湿度保持85%左右,晴天每天给菇棚内喷雾3~4次,喷湿代替通风。如此培养,达到采收标准采收为止。
17育花
    如果需要的产品是花菇,要在全棚的大部分菇蕾直径长到1~1.5公分,如同手指头大小时,逐渐降低对棚内空气湿度的调控。湿度控制由85%降到65%左右,随全天气温的变化,一般为上午65~70%,下午55~65%。如此管理2~3天,就可以培育全棚花菇。育花全程棚内地上保持干燥,无潮气挥发。
    花菇菇蕾长到2~3公分时,可以拉大控湿幅度。上午调控棚内湿度68%以下,下午调控湿度40%左右。促使花纹深度和白度。如此方法管理,直到采收为止。
监控要点:(1)育花前期,在同一个菌棒上的菇蕾大小不一致时,直径大于2公分的菇蕾形成花菇的机率降低,或者长成边花菇。最佳方法是剔除大于2公分的菇蕾,降低营养消耗,有利于同步育出自然花菇。
    (2)下午关闭棚门之前,加强通风和光照,促使菇蕾表面干燥,防止夜间回潮,花纹变色。早上开启棚门时,棚外干湿度必须低于68%以下,否则不宜开门。
    (3)如果遇阴、雾天气,要在封闭棚门的条件下,给菇棚内增温排潮。防止白花变红。已经达到采收期的要尽快采收烘干。
    (4)花菇培育的增温方法有管道加温、地下回龙火道加温和棚内煤炉加热管排气加温等方法。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允许向棚内泄露烟气,防止造成煤气中毒。不要在棚内停留,防止缺氧窒息。
    (5)花菇采收时,不要堆放,尽快摆放到炕筛上入炕或出售。因花菇堆放后,挥发的潮气导致花纹变色,降低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