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uzhln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转帖]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429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11-17 10:16:14 |显示全部楼层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技术报告

摘要:平菇(营养丰富、易于生长且适应性强、生物效率高,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大量栽培,本课题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一.前言

1972年荷兰De Vessels首次用裂解酶分离了裂褶菌原生质体,随后又分离了双孢蘑菇和草菇的原生质体。1980年以后,有关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的报道大量增加。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对诱变剂较敏感,是良好的诱变对象。据报道,用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其筛选率比用菌丝片段提高了16倍,比用分生孢子提高了100倍。此外,还可将不同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发生重组,从而获得重组融合子。食用菌杂交育种法由于受到同宗异宗交配系统的限制和细胞壁的障碍而只限于种内杂交,有时还只能在某些品种间杂交,而种间,属间等远缘杂交则非常困难,并且这种方法的工作大,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的幅度和进度受到限制,采用该技术应用在食用菌育种上,可以使食用菌的远缘杂交,相同交配型的杂交以及共生菌根菌的驯化栽培成为可能。

二.研究目标

研究不同酶解条件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四.实施方案

培养菌丝------提取原生质-----原生质体的再生

五.实验方法及结果

(一)实验方法

l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平菇89(本实验室保存)

1.2 培养基:

1.2.1 液体培养基:

PAD培养基:马铃薯汁20%,葡萄糖2%,水1000mL,pH6.0。

OS培养基: 洋葱汁15% ,酱油15%,蔗糖5%。

GYP培养基:葡萄糖2%,酵母粉0.15%,蛋白胨0.15%。

1.2.2 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

(1)OS培养基:80克洋葱提取物、50克蔗糖、50毫升酱油、0.6mol/L甘露醇渗透压稳定剂1000ml.

(2)麦芽糖培养:麦芽糖10克、葡萄糖4克、酵母浸出粉4克、 0.6mol/L甘露醇渗透压稳定剂1000ml.。

(3PDA培养基

4)混合再生培养基:平菇子实体提取物20%、马铃薯20%、葡萄糖2%80洋葱提取物、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2%

以上几种培养基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中,至总体积为1000mL。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为2%。如采用双层培养则培养基琼脂的用量为0.8%。

1.3 试剂

溶壁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生产

1.4 原生质体制备

1.4.1 酶液配制:称取适量溶壁酶,溶于0.6mol/L稳渗剂,0.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备用。

1.4.2 菌丝培养:取直径5mm的菌丝块接种于盛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25O毫升三角瓶中,每瓶接种一块,25℃静置培养5天。

1.4.3 原生质体制备与计数:将培养好的菌丝用相应稳渗剂洗3次,无菌滤纸吸取多余水分,每25Omg湿菌丝加1ML酶液,在适当温度水浴中酶解一定时间,双层擦镜纸过滤,置于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吸取少许酶解液,血球计数板计数。

1.5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再生:将适量原生质体悬液接种于相应液体再生培养基中,静置培养2—3d,然后吸取1ML培养液涂布再生固体平板。原生质体再生率的计算:再生率=再生菌落数/原生质体总数×100%。

(二)实验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429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11-17 10:16:17 |显示全部楼层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技术报告

摘要:平菇(营养丰富、易于生长且适应性强、生物效率高,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大量栽培,本课题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一.前言

1972年荷兰De Vessels首次用裂解酶分离了裂褶菌原生质体,随后又分离了双孢蘑菇和草菇的原生质体。1980年以后,有关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的报道大量增加。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对诱变剂较敏感,是良好的诱变对象。据报道,用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其筛选率比用菌丝片段提高了16倍,比用分生孢子提高了100倍。此外,还可将不同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发生重组,从而获得重组融合子。食用菌杂交育种法由于受到同宗异宗交配系统的限制和细胞壁的障碍而只限于种内杂交,有时还只能在某些品种间杂交,而种间,属间等远缘杂交则非常困难,并且这种方法的工作大,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的幅度和进度受到限制,采用该技术应用在食用菌育种上,可以使食用菌的远缘杂交,相同交配型的杂交以及共生菌根菌的驯化栽培成为可能。

二.研究目标

研究不同酶解条件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四.实施方案

培养菌丝------提取原生质-----原生质体的再生

五.实验方法及结果

(一)实验方法

l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平菇89(本实验室保存)

1.2 培养基:

1.2.1 液体培养基:

PAD培养基:马铃薯汁20%,葡萄糖2%,水1000mL,pH6.0。

OS培养基: 洋葱汁15% ,酱油15%,蔗糖5%。

GYP培养基:葡萄糖2%,酵母粉0.15%,蛋白胨0.15%。

1.2.2 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

(1)OS培养基:80克洋葱提取物、50克蔗糖、50毫升酱油、0.6mol/L甘露醇渗透压稳定剂1000ml.

(2)麦芽糖培养:麦芽糖10克、葡萄糖4克、酵母浸出粉4克、 0.6mol/L甘露醇渗透压稳定剂1000ml.。

(3PDA培养基

4)混合再生培养基:平菇子实体提取物20%、马铃薯20%、葡萄糖2%80洋葱提取物、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2%

以上几种培养基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中,至总体积为1000mL。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为2%。如采用双层培养则培养基琼脂的用量为0.8%。

1.3 试剂

溶壁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生产

1.4 原生质体制备

1.4.1 酶液配制:称取适量溶壁酶,溶于0.6mol/L稳渗剂,0.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备用。

1.4.2 菌丝培养:取直径5mm的菌丝块接种于盛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25O毫升三角瓶中,每瓶接种一块,25℃静置培养5天。

1.4.3 原生质体制备与计数:将培养好的菌丝用相应稳渗剂洗3次,无菌滤纸吸取多余水分,每25Omg湿菌丝加1ML酶液,在适当温度水浴中酶解一定时间,双层擦镜纸过滤,置于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吸取少许酶解液,血球计数板计数。

1.5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再生:将适量原生质体悬液接种于相应液体再生培养基中,静置培养2—3d,然后吸取1ML培养液涂布再生固体平板。原生质体再生率的计算:再生率=再生菌落数/原生质体总数×100%。

(二)实验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9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20 22:40:01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跟生产貌似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是育种时候用

 

我做过灵芝 和羊肚菌的  就是科研用

[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7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8-2-16 12:31:43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界了,我还是好好种子我的平菇吧。总有一天我也跟上先进:)

还是不错,多谢介绍新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2-19 22:27:40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08-7-16 22:56:19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真是假,都应该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8-10-24 14:12:13 |显示全部楼层

能透露点资料吗?

能介绍点资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2

积分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8-12-2 20:36:46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7

积分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9-2-7 15:33:25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菌种也应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所以现有没有因为太容易,容易的引人犯罪。你想一下如果现在让你开发一个新品种,和现有一个好品种就摆在你面前,对那些没有什么技术水平的人来说,他会选哪一种。所以我们要想一种好的办法能让自已菌种不变异的情况下也保护好自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4:44:15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食用菌生产不是没有好的技术,而是由于知识产权的不到有效保护,而没人愿意推广,试想一项实用技术从构思、研究、试验到成熟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和资金,一旦成功生产者都想无偿使用,好多生产技术到最后连实验费用都收不回来,谁还愿意投入精力和资金搞研究。据我了解西北农大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农业生产科研成果不足2%,中国农科院也不到20%,我和几位专家谈过,大多项目连保护费都收不回来,所以就尽量不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