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种植热。有芦荟;有仙人掌;有人参;有树木……。
2007,全国首个食用菌之乡诞生:河南、商丘、夏邑县。
冷眼旁观:
不知从何时起,双孢菇成了农民口中最热门的词汇,某某某大胆吃螃蟹,尝试种植双孢菇而赚了大钱的传闻比比皆是。提供种子、提供技术、包回收等等承诺,免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大家都在积极备战。
之前的双孢菇行情确实不错,农民种植出来,销售的价格都在2元以上,最高价格接近3元,按这个价格,种植确实有利润,并且不低。双孢菇一时间供不应求。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四处看花,发展双孢菇种植户。
这中间出现了几个特殊的人群:1、拥有技术,提供菌种,包回收的人。这部分人大多数是江浙人。2、与江浙人合作发展种植户的人,这个人是当地人。3、提供种植所需原材料的人。4、只管收购,赚取差价,扰乱市场的人。
想赚钱的农民要做的事情:用钱买材料建设场地,用钱买菌种种植,等待收购产品。
看看各种原料的价格:1、菌种,1.5-2元/平米。2、稻草,500元/吨。3、牛粪,500元/吨。4、竹竿,10元/根。5、棉毡或者草苫,1.5-2元/平米……
一个中等的蘑菇棚建设好,费用在2-3万,不包括土地和人工费用。
2007年建设的蘑菇棚,2007年底,2008年端午前,都是蘑菇的生长旺季,但价格不旺,从2.85元/500g,跌至0.75元/500g,按这个价格销售,成本都无法收回。并且销路不畅。
反思:
双孢菇,种植的人都很少吃。在国内的销路很小,几乎全部需要出口外销。双孢菇种植出来后需要深加工后销售,市场受制于深加工出口企业。国外需求减小,出口不畅,收购减少,价格直线下降。
概念的炒作太疯狂。食用菌有许多种,双孢菇只是其中一个。在某些地方,食用菌就是双孢菇,是高价值的同义词;其他的食用菌都叫蘑菇。
上面提到的四类人群,推波助澜。有高价包回收的大旗竖着,各种原材料价格逐步攀升,和双孢菇种植有关的材料都是抢手货。有些材料的价格几乎成倍的上涨,在利润面前,近乎疯狂的人们不考虑成本了。
在风险面前,不能团结到一起,不能利用市场这个杠杆来平衡。
到目前位置,还没有看到双孢菇价格上涨的希望。而一个生长周期即将结束,辛苦一年的希望全部泡汤,也许有人能收回成本,但也丧失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