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料的隧道式后发酵
双孢菇工厂化的双区制或三区制生产,后发酵大多在专门的隧道设施内进行,需要7天
时间。隧道式后发酵与传统的后发酵相比有以下许多优点:①不必在栽培室中进行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巴氏杀菌,所以对建筑设施、附属机器、电力系统损坏少;②能
有效地利用培养料发酵热,省能源,效率高;③可以在隧道内进行大堆发菌(也称为第三次发酵),发好菌的培养料直接铺床覆土出菇;④不必增加栽培室的建筑面
积就可以增加栽培次数。例如,采用隧道进行后发酵和发菌,可把一区制的双孢菇生产工艺改为二区制或三区制,出菇室由1年栽培4次增加到8次甚至10次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隧道式发酵室宽3.5m,高3.5~4m,长20m。地板是钻有透气孔的混凝土预制板,全部孔隙面积加在一起大约相当于地板总面积的25%。为便于气流在地板下分布流通,在有孔地板与下层水泥地面之间留有0.5m的空间。所用风机具有每吨培养料每小时150~200立方m、静压约100毫m汞柱的鼓风力,因此需要选用高压风机。如果后发酵或发菌的结果不理想,大部分是因为鼓风力量不足所致。
为较好地分配循环风压力和限制空气流速,对着气流入口的远端底层地面至少要倾斜高出2%。隧道内绝大部分是循环空气,它由培养料层下面的有孔地板吹入,并由隧道上方的回风口循环或排气口排出。为便于在后发酵结束时降温及排除氨气、二氧化碳(CO2)等废气,隧道内除循环风口外,还设有排气口,大门上部有可闭可开的气窗。
在隧道内进行后发酵或集中发菌,一般不需要外加热量,靠培养料本身产生的发酵热即可完成。在寒冬季节,在培养料后发酵的初始阶段,需要在有孔地板下吹入一些热蒸汽,以启动高温微生物的自然发酵过程。
进行后发酵时,将培养料均匀地堆于有孔地板上,料厚1.8~2m。隧道上方留有1~2m的空间,通过培养料层的空气在这一空间进行流动,经通风调节器与新鲜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吹入底层。隧道的容积越大,装料越不容易做到均匀,一般装50吨(100m3)左右的隧道较易管理。
隧道内的料层和空间设有温度探头,以便观测并调控温度。在培养料层中插有温度传感器,插点设置在料堆两端、中央的上层、中层、下层,以及空气排出口等部位。如果培养料温度超过规定值,可增加循环风中新鲜空气的比例来降温;如果培养料温度低于规定值,可减少循环风中新鲜空气的比例来增温。如果培养料密度或厚度不匀,培养料密度高的部分(堆得紧的地方)循环风量会降低,此处培养料就会变成嫌气状态。所以装填培养料时,要尽力装均匀。设备条件较好的栽培场,采用可摆头的卷扬机装进或移出发酵隧道中的培养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