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3-31 17:21:17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背景下,产业化成为一种需要加速完成的强势的集体意识。因为更多政策研究与决策者注意到,比如乳业,当他们集约化产业化程度提升,将成为改变分散化的市场交易为组织或企业交易模式的一种力量,这些产业化企业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或签约农户,分散化的农户因此而被新的结构重新组合,风险与监管难度亦将因此降低。 产业化看起来是一个无可逆转的过程,但事情都有两面性,经过若干年的产业化进程,可以预测,小规模种菇的生产者将越来越少,原本传统手工的工艺开始逐渐被机械设备所替代,那时食用菌也许就不再是一个惠农产业了,完全成为生物农业或是生物食品产业。产品价格将要上涨,全国总产量将会停止每年15%左右的快速增长。 我们分析中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未来将会有几种模式并存。第一种模式,区域性产业化发展。以县(市)生产基地为单位,建立市场,创建品牌,保证菇农标准化生产,保障菇农增收,因为菇农生产是占绝大部分的,2500万从业者中,菇农最少是2000万,只有各主产基地顺利的把菇农转化成为产业化工人和具有标准化生产技能的现代菇农,产业市场发展才会快速完善起来。以主产县为单位的区域产业发展目前在我国成功的基地县有很多,其中,河北平泉县的做法是最典型的,平泉主产香菇、滑子菇、黑木耳等30多个品种,去年全县总产量8万吨,其中滑子菇6万吨,反季节花香菇1.1万吨,夏季高温香菇0.3万吨,其他0.6万吨,产值8亿元,县内食用菌相关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在该县每个村都有菇农大户带头修建冷库和煮菇车间,这样就避免了产季期间收购商压价,因为价格低了可以仓储,实在不行就水煮盐渍进行简单初加工。在县菌办的具体组织协调下,全县各乡镇食用菌生产根据气候等自然条件整体布局发展,县内企业之间每年收菇都有竞争,这样就进一步保证了菇农的利益。第二种模式,工厂化生产。因为产品的目标市场不同,高品质加周年生产使得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有很大市场。未来几年,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规模会越来越大、生产区域会越来越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会越来越大、生产品种会越来越多、产品质量会越来越稳定、连锁经营等品牌企业生产模式将逐步完善。第三种模式,个人和企业联合体。这种模式以期货签约式为主,主要为大型食品工业生产企业签约基地菇农按其要求生产,这种模式虽然现在有,但未来将更加完善,企业给个人的获利空间会更大,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将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