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新上一个投资较大食用菌项目,地方某位领导的一席话:种菇不就是农民捣鼓的行业吗,哪有技术含量?
种菇门槛低么,种菇简单么?而我了解的几个事例是:长春市某房产大鳄在某区投资上千万万元种植香菇,棚子盖了不少,厂房设施也花了不少银子,结果朵菇无收。至今那里一片凄凉,蒿草长了一米多高;又有一位很有钱的女老板成立什么**现代农业科技开放公司,投巨资六七百万元引进所谓最现代化的液体菌种生产线,省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纷纷宣扬过,结果呢?几年赔进去上千万,偌大的厂房仅留几位更夫在看守,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李玉院士言:“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从产量2500万吨,到产值超过1500个亿,跃升为我国第五大农业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走在前列”。巨量市场引得一批批跨界而来的种菇者。近几年,煤老板、房产老板投资建菇场的市场消息见诸报端,但是在食用菌行业叱咤风云的还是雪榕、丰科、大山合等老将们。跨界者还少有成果。是这些跨界者误读了种菇么,种菇门槛有多高?在业界的种菇老手们眼中,跨界种菇者的情况提供了反思,此前千家万户菇农传统式种菇使种菇看起来极其没有技术含量,但是规模化种菇却面临着重重挑战。我们应该看到,资本要素对于食用菌行业的确会有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的食用菌产业基础、组织化基础还不能支持这种要素推动产业大跃进。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业基础仍弱,与制药等行业相比,门槛算不上多高,而且是完全竞争市场,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食用菌传统模式生产仍占很大比重,并且还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市场细分少。不仅规模化程度低,在组织形式上,菇农散户比例很高,全国各地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种菇者。
相对于各界跨界者,笔者认为,这对于推动食用菌行业发展有利。但是新技术的应用要与行业基础相适应,目前食用菌行业处于转型期,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这意味着很多新的东西应用比较慢。食用菌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一般而言,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而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总而言之,食用菌行业属于长时间精细操作的行业而不是资本大进大出,投机炒作的行业。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的介入,这个行业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小散户已经不具备竞争的优势,并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行业壁垒逐渐提高,食用菌行业逐渐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后进入者在人才、经验、管理、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跨界者对种菇存在误读,他们从对菇的一无所知,到发现种菇其实很不易,那里汇聚了很多行家,有分子育种,有营养配方研究,有设施研究,有工艺研究,有标准研究,有病虫害控制,哪样都是尖端的技术。资源、区位、环保以及技术营养和管理、病害防控、市场把握,这些都是食用菌企业要面临的挑战,关联环节很多,种菇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跨界资本进入食用菌行业很正常,但是进入的主要还是资本,不是拥有这些资本的人,食用菌其实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个体菇户能种好,不见得种菇容易,不见得企业规模种菇就种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