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适宜地栽的优良品种 1、选择优良的抗杂菌种 地栽黑木耳对菌种要求严格,要想达到高产的目的,必须了解品种的经济性状,包括产量和质量性状。选择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耳片厚,在出耳期不易烂耳,肉质柔软品质好,产量高的黑木耳品种。同时还应考虑到是否单片,耳根小等。一般来说,单片品种产量高,质量好,但抗逆性一般。要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特点,正规科研部门选育的黑木耳菌种。最好几个品种搭配使用。 早熟品种抗逆性强,有效积温400~500℃产量一般,菌丝长满袋后熟7d~10d;中晚熟品种抗逆性一般,有效积温500~800℃产量高,菌丝长满袋后熟30 d~60 d,达不到有效积温不出耳。 早熟品种的特点是栽培袋菌丝生长快要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就能出耳,这时划口产量也最高,划口时间越拖减产越大。晚熟品种,菌丝满袋后若提前划口,则划的口内未长出木耳而容易污染杂菌。应在菌丝满袋后30 d后才能划口。中熟品种的出耳时间一般为早晚熟品种的中间,在常温下菌丝长满袋后10~20 d内划口不影响产量。优良菌种能获得高产、优质产品。除了取决于菌种自身的特性外,还必须有严格规范的生产管理,掌握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 2、玉米粒二级菌种制作方法 将玉米粒提前1天浸泡,再将浸泡过的玉米用锅煮到玉米粒肿胀但不开花,捞出用清水冲洗后再装瓶,一般装到齐肩处,瓶口用棉塞塞上,放入灭菌锅内灭菌,常压锅灭菌100℃维持8—10h。高压锅灭菌1.5千克/厘平方米,维持2.5h。压力自然降到0.5时放汽出锅,出锅后瓶温降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完种进入25℃左右培养室养菌。 3、木屑二级菌种制作方法 配方:木屑78%左右,麸子20%,石膏1%,食糖1%。将培养料按比例拌好,糖溶于水中后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使水份达到60%~65%。即用手紧握培养料使料能成团,手上有湿润感,但不能有水珠,即可装瓶,将料装到齐肩处压紧,中间打1个孔到瓶底,塞上棉塞,装锅灭菌,常压锅灭菌100℃维持8—10h。高压锅灭菌1.5千克/厘平方米,维持1.5h。压力自然降到0.5时放汽出锅,出锅后瓶温降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完种进入25℃左右培养室养菌。 二、合理安排黑木耳栽培季节 科学安排生产季节,是获得黑木耳高产优质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决定黑木耳生产季节的关键是出耳期的温度应在10~25℃之间。在不少栽培者由于生产季节安排失误,拖后延迟出耳期,高温25℃以上造成烂耳、流耳、杂菌污染,从而减产,劣质,减收。为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应根据黑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春季:东部山区晚熟品种一般在元旦左右开始生产,1月25日之前生产完栽培袋。中熟品种菌袋一般2月中旬之前接种完毕。早熟品种2月中旬~3月中旬接种完毕。所有品种均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划口完毕并下地摆袋,8月份采收结束。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提前5d~10d。秋季:东部山区,中晚熟品种5月1日~6月10日生产栽培袋,早熟品种5月20日~6月20日生产栽培袋,8月10日~20日下地摆袋。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延后5d~10d。北方的地栽黑木耳春栽应是“冬养菌,春出耳”,秋栽应是“夏养菌,秋出耳”,一般年降雨量在800~1500cm的地区都能生产黑木耳,特别是在4月~9月的降雨季节,对黑木耳的生长是很有利的。 代料栽培黑木耳,要先培养菌袋,时间需要40~60天;然后转入出耳生长期还需要50~60天。因此各地安排栽培季节时,要照顾好两个方面:既要考虑到菌袋培养期间内的最适温度和不允许超出的范围;同时又要兼顾长耳期间的最适温度和不允许超出的范围。要错开伏天,避过高温期,以免高温高湿造成杂菌污染和流耳。 应当认识到黑木耳菌丝温度越低,生长速度越慢,但菌丝强壮,浓白,抗逆力强;子实体色黑,肉厚,折干率高,质量好。反之,温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但细弱易老化衰退;子实体片薄,色淡,易流耳。根据黑木耳这一特征,在栽培季节上,要紧紧把握自然气温,安排接种期和出耳期。根据各地实践,总结出以“出耳期为准绳,以此倒计时”的经验,即以有利于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掌握15℃~25℃的月份为界限。①倒退40~60天为菌袋最佳接种期;②倒退70~80天为菌种制作期。 适时安排出耳期 在安排栽培季节时,必须掌握好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这一关键。菌丝生长最适的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4℃时,菌丝生长缓慢,时间拖长且易老化;高于30℃时,菌丝则生长过快,但细弱易衰退。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0~25℃之间,属中低温型。温度超过25℃子实体易自溶腐烂,温度低于10℃,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所以子实体生长期应选择气温在10~25℃范围之内。高于28℃子实体开片快,片薄色淡;超过30℃子实体发生自溶,造成严重减产并影响产品质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茬生产。东北地区春茬应在6月末结束,秋茬则在9月末采完。要合理安排时间,栽培袋尽量不要越冬.越冬一方面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杂菌污染相对严重,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合理选择培养料、栽培袋 1、培养料的选择 黑木耳为木腐菌,各种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均可用于栽培黑木耳。培养料是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的物质基础。培养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其主要原料是木屑。纯柞木木屑产量最高,其次是硬杂本木屑,椴木、杨木等软木也可以栽培黑木耳,但产量偏低。林区的不成材枝桠、树头经粉碎均可用于栽培。 2、培养料的配方:利用硬杂木木屑为主料,其配方:硬杂木(阔叶)木屑86%.麦麸或米糠10%,豆饼粉2%,石灰1%,石膏粉1%,黑木耳多维营养源0.15%,水分60%。(注:如果木屑贮存时间过长,可以加石灰调节酸碱度,使pH值8左右).;由于降低了麦麸含量、提高了培养料的pH值,从而抑制了霉菌生长。 培养料配制原理: 1、C∕N不能太低:即氮素水平不能偏高,这是黑木耳营养特性决定的,氮素水平偏高,不仅降低了菌袋的抗杂能力,也不利于黑木耳的结实。实践证明,氮素水平高,木耳纤维化程度低,是造成流耳的内在因素,但C/N也不能太高,否则会使菌丝生长偏弱,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2、PH值不可太低:很多栽培者依据黑木耳菌丝适于偏酸性环境的特点,把PH调到6左右,但在实践中培养基的PH是动态变化的,灭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解反应,菌丝发育过程中代谢的有机酸,都会使培养基PH大幅度下降,如果PH降至一定程度,不但抑制了菌丝的活力,也会为杂菌污染创造了条件。因此培养基必须有充分的PH缓冲能力,实际配料时用0.5~1%白灰拌料是非常必要的。 3、合适的含水量:在这个环节上,很多人因经验不足或控制粗放造成重大损失,在生产实践中有人担心耳片吸取培养基的水分及开口处水分散失将造成菌块缺少水分,因而有意识的将水量调到65%这个上限,再加上各种培养料的持水性掌握不准,往往造成培养基水分偏高,实际上菌丝的代谢过程产生大量的水,实际栽培中采用划口技术所造成的水分散失是有限的,袋内水分高了通气性变差,菌丝呼吸受到抑制,抗杂菌能力减弱,实际生产中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合控制水分,一是定量控制,料水比根据料的干湿度按1:1.1~1.2准确称量;二是培养料经翻匀、闷堆30分钟后,再用手测试。 3、栽培袋的选择 目前栽培黑木耳所用的塑料袋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乌袋)和聚丙烯(亮袋)2种,高密度聚乙烯袋具有拉力好,菌丝贴袋较好,菌丝与袋不宜分离。但不耐高温,如果用高压锅灭菌,压力应控制在1.2千克/厘平方米维持2h。聚丙烯袋优点是耐高温高压,灭菌可以在1.5千克/厘平方米压力下维持2.0h,但室内温度低时装袋易破碎,而且菌丝易离壁。规格一般为17厘米×33厘米;17厘米×35厘米或16.5厘米×33厘米;16.5厘米×35厘米等。 四、栽培菌袋制作 1、按配方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加水至含水量60%左右,用手握培养料成团,松手后团不散开,手上有湿润感,手指间将要有水珠,但不能有水珠渗出,即可装袋。袋要装紧,高度17~18厘米(17×33的菌袋)中间打一个孔洞,袋口套上颈圈,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也可采取插棒法,装锅灭菌。 2、装筐灭菌 栽培袋必须装入特制的灭菌筐内灭菌,并且应准备足够的筐数,总筐数起码是每次灭菌筐数的2~3倍,灭菌时间必须达到要求的时间,否则易发生灭菌不彻底导致杂菌污染。常压锅100℃维持8—10小时,自然冷却,高压锅要充分放出锅内冷气,当压力达到1.2千克/平方厘米维持2小时(丙烯袋可以达到1.5千克/平方厘米维持1.5小时),自然冷却,当压力降到0.5以下时,可以放气出锅。出锅后菌袋凉至30℃以下,即可在无菌条件下接菌,接菌后上架培养。 五、暗光养菌、巧控温度 养菌室在养菌前3天应做消毒处理。春茬耳为了提前出耳,应采用室内集中养菌,室外出耳的办法。养菌室内应具备增温、保湿、通风的条件。养菌应处于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以免光线射入抑制菌丝的生长或过早形成子实体。 养菌室温度控制:养菌前10天应控制在27℃左右,以后随着菌丝的生长温度应降到25℃左右,由于室内温度不均匀,一段为上面温度高,下面温度低,架子中间温度高,架子边上温度低。为避免温度过高菌丝体伤热出黄水,温度计应放到温度最高的地方。养菌室必须干燥,不能往室内扬水,以免高温、高湿空间杂菌繁殖而造成污染。另外,养菌室应经常通风换气,在这种条件下,一般情况下菌丝体需要45—60天长满菌袋。(插棒法一般菌丝体需要30-40天长满菌袋) 注意:养菌前期防低温,此期料温低于室温,室内应保持25—28℃,以便菌丝迅速吃料、定植蔓延,减少杂菌污染;中、后期防高温,养菌进入15d后,袋内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此时温度控制在23~24℃之间为宜,以免料温过高产生烧菌现象,并应适当通风,保证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 五、科学管理、干湿交替 1、选好场地、定向诱导出耳 场地应选择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清新,环境卫生清洁,无污染的地方。切忌洼地,积水地。土壤以黄土或沙壤土为好,不选择粘质土,由于黑木耳出耳期间用水量较大,多采用电动雾灌,因此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电源,可选择在沟溪旁边,若无条件可采取打井取水措施,否则难以获得高产。春耳应选择背风向阳、秋耳则通风良好的地块,做床高15厘米左右,宽2米,长度不限,床面应压紧、压实、压平,撒上少量石灰,床之间留出30~50厘米作业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势,不同降雨量应做不同的耳床,积水低洼地应高出地面20~30㎝,平地又不好排水的地方应高出地面8~10㎝,坡地排水良好的地方应低于地面20~30㎝,床面宽1~1.2㎝,长度不限,高低深浅由地势决定。为使耳片整洁,采用床面铺农膜打眼后在打眼处摆放菌袋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其商品价值。菌袋发好菌后,不经见光诱导,直接划口摆袋,出耳既整齐产量又高。 2、特殊开口处理及出耳期管理 开口处理 菌丝培养经过45天左右,菌袋的整个培养料都长满菌丝,这时培养室温度应降到20℃左右,增加光线强度,这样经过20—30天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即可开口。开口前去掉菌袋口的棉塞和颈环,将袋口拧一下塞入袋内,并进行表面消毒。为使黑木耳根小、单片、品质好,应该采用“用钉子开小口,开口用的钉子直径在3-4毫米,口之间距离2.3厘米左右,开口时要刺破菌膜0.5~0.7厘米”的方法。也可采用小V型孔出耳技术,孔数: 16.5cm×33cm的菌袋装到18cm高,以每袋刺58~70个孔为宜,可根据菌袋大小和孔径大小灵活掌握刺孔数量,孔径大、孔数少,孔径小、孔数多。 催耳处理,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东北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袋催耳。一般两种方法。室内催耳:将开完口的菌袋松散地摆放在培养架上,袋与袋之间应留5厘米左右的距离,以利于通风换气,增加室内光线强度大约5天左右,开口处菌丝重新恢复后,适当向地面喷少量水或当温度超过20℃应打开门窗通风降温。经过15天左右,就有部分开口处出现耳基,这时就可以摆放到地里;大地直接催耳,将长满菌丝且经过后熟的菌袋运到出耳场,一边开口—边摆放,摆放后10天左右,开口处菌丝重新恢复扭结,这时可以喷水,在耳基形成前应尽量喷雾状水。大约再经过15天左右就有耳基形成。 后期水分管理 随着菌袋开口处耳基的形成,可以用微喷直接喷水,晴天应早、晚多喷水,白天不喷水,以避免高温,高湿杂菌繁殖过快,造成污染;早、晚气温较低,多喷水有利于出耳和耳片生长,而且水份蒸发较慢,省工省水,阴天早、晚、白天都要喷水,只要缺水,就应喷水,让耳片加速生长,雨天不喷水,当黑木耳生长到后期,如果遇到炎热天气。应当尽量晚上多喷水,早晨少喷或不喷水、以免水份太大,遇阳光暴晒而造成流耳,当耳片充分展开,刚开始弹射孢子时,即可采收,采收应采大留小,直至采收完毕。 出耳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此时气温以10~25℃,耳床湿度80%—90%为宜,耳片没有达到1厘米以上时,禁止向耳袋直接浇水,应向草帘喷雾状水保持湿度,以免感染杂菌。当耳片达1厘米以上时,应加大喷水量,并加强通风,促进耳片迅速生长。浇水3~4d后,停止喷水3d左右,让耳片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增强后劲。做到“干长菌丝,湿长木耳”,这样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有利于耳片的生长。切忌不干不湿,否则耳片发红、烂耳。后期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可促进耳片肥厚、黑亮,提高商品价值 六、适时采收、精心凉晒 耳片平展后即可采收。以色泽深褐,耳片边缘内卷,有弹性,7、8分成熟时采收,此时产量高、品质好。采收黑木耳要采大留小,让小耳加快长大。采收时间应在晴天的早晨、耳片潮软时进行,要尽量保持耳片完整并把耳根摘净,撕成单片晾晒。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保持干燥,以利于下批的采收。黑木耳的加工,晴天采收的可在阳光下曝晒至干,湿耳开始晒时,不宜经常翻动,以免损坏。阴雨天采收后用文火烘干,温度由35℃逐渐升到60℃。烘晒干后盛于塑料袋中,密封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