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是采用生物培养器(罐体设备),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发酵)的方式,生产食用菌菌种。液体菌种的特点是: 1.缩短发菌时间,制种快。由于液体菌种的菌丝片断小,在动态培养下,易分散,菌丝分裂迅速,在短时期内能获得大量的菌丝体(球)。接种后菌种与栽培料接触面广,萌发点多,萌发快。故菌种发菌时间通常与固体菌种比较,缩短了三分之一左右(指固体原种)。
2.菌种质量好,菌龄一致。液体菌种应用时能定量、均匀喷接于料面,菌种萌发封面好,减少了杂菌污染。由于菌种量相等、定量,菌袋(瓶)之间菌龄均匀一致,菌种发满袋(瓶)快,菌种活力强,出菇整齐,产品质量好。而固体菌种,发菌时间长,自上而下自然生长,上下菌龄不一致、不均匀,活力弱。
3.菌种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以豆粕、玉米粉、糠麸、蔗糖、马铃薯等为原料,作为液体菌种培养基,价格低廉。液体菌种培养周期短,约为一周左右,较固体菌种20-30天大为缩短,生产效率高,又易大量培养,条件可控,适宜于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周年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化生产。
由于液体菌种具有上述的优越性。近些年来,液体菌种的生产和应用在食用菌的栽培上迅速开展起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外,如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很多采用了液体菌种。近几年,国内亦涌现出许多液体发酵设备生产厂家及生产中采用液体菌种的报导。吉林省也有厂家生产发酵设备,有许多企业和养菇户购置了国内生产制造的液体菌种发酵生产设备(即液体种子发酵罐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应用在食用菌栽培上。就全国而言,凡是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条件较强的,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显现出液体菌种的优越性。但大部分应用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并对此产生怀疑等等。到底行与不行,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
首先,要把影响液体菌种质量的有关因素弄清楚。
1.发酵设备:目前国内开发生产的食用菌液体菌种专用发酵设备(罐)是以工业微生物发酵罐和药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路线的模式作为参考而制造的。属于简易的液体菌种发酵罐,虽然价格便宜,但不能精确控制有关发酵过程的重要参数,例如:温度、空气流量、溶氧量和PH值变化等。值得提出的是,关于溶氧量的问题是液体菌种生产的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因为好氧性菌(食用菌就属于此类)在菌丝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促进菌丝的生长发育。氧气在液体中的溶氧量,由供氧(空气压缩机经无菌处理的过滤无菌空气)和需氧(罐体内液体培养的发酵液)两方面组成,必须综合考虑。氧气在液体中的溶氧量与压力、空气流量、温度和发酵液的粘度有关,以及氧气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严格讲,国内生产的发酵设备(指供生产液体菌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大部分工艺简陋,粗糙,罐内壁对接焊缝不磨光,易产生死角,是染菌的隐患。罐体缺少检验管路,无法进行定时取样(只能从外观上检查或从排料阀取样,浪费太大,又不方便),只能一罐培养到底,凭经验工作,影响准确性,很难保证菌种质量。
2.对灭菌的要求:液体发酵培养工艺的灭菌分为空消和实消两种。“空消”是指罐体未装培养料之前,对罐体、管路和空气过滤系统的灭菌,是保证灭菌能否彻底的基础,只有经过达到符合灭菌要求(标准)的空气过滤系统,才能有效地提供无菌空气,此外,选择适宜的过滤介质对保证无菌度高也是关键。选择直径0.3-0.5μm的玻璃纤维滤材,不但能捕捉细菌和噬菌体。而且其纤维只占滤材的6%体积,且有94%的过滤空间,是一种大容量、低压降的薄膜过滤器。 “实消”是指装完培养料后对罐内的灭菌。其目的是将培养料经灭菌达到“无菌状态”。无论空消或者实消都必须防止产生死角区。特别是实消时要防止产生泡沫,维持好罐压,必要时加消沫油(豆油)。泡沫大,溢到罐内顶部(生产上叫冒顶)是增加染菌的重要因素。另外,环境对于空气的影响也很大,空气压缩机房和罐体发酵培养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空气中杂菌基数,对于液体菌种培养成功率,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3.菌种质量:在规模化、周年化生产过程中,菌种需不断扩大繁殖,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求。但菌种频繁继代繁殖(尤其是反复的罐转罐的菌种),易造成菌种的种势降低或退化。此外,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不同,必须及时接种应用,暂时不能使用的,必须放低温条件下(2-4℃)暂存,保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2小时。总之,这些因素都能促使液体菌种活力减弱,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种势的稳定。
4.发酵工艺: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即初生菌丝阶段、次生菌丝阶段(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老期。我们所需的液体菌种是要求选择“对数生长期”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正是菌丝繁殖中最活跃、活力最强的阶段,是菌种应用的最佳时期,提前或错后都不是最佳种子。对这个阶段的判断,在生产上十分重要,单凭经验很难保证准确性。在生产上必须要有严格的标准,高科技生产工艺在推广使用时,必须在保证科学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考虑生产应用时的普及性,但这决不是在降低科学标准条件下进行普及。由于品种的不同,其发酵工艺参数也不一,不能统一对待。另外,国内发酵设备配置不一,都需要通过试验摸索出所用菌种的相应生产工艺,并制定出确切地、科学地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这才能保证液体菌种的质量,有利于食用菌人工栽培需用液体菌种的生产需求。
5.人员素质:由于生产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要求严格,设备再好,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也无法实施。况且,现有设备多数条件不够完备,更增加了失败的几率。所谓高素质人员,必须是经严格培训后,按着科学的标准严格去执行,会干,又要知道怎样去检查。例如:判断最佳液体菌种,要做到一看(看发酵液澄明度—前期混浊后变澄明,染菌则呈现混浊)二嗅(培养好的种子液,可闻到水果香味,水果香味变淡,则说明菌种已老化)三检查菌球湿重(又称菌浓),即取100毫升发酵液置量筒内静止20分钟,观察菌球沉降后,所表示出的百分浓度值。一般要求菌球湿重在30%以上,有人误认为菌球湿重越高越好,有的已经达到90%以上。实际上,这样的菌种几近老化,不能使用。四要镜检:就是进行显微镜检查。镜检的目的有两个,(一)观察菌丝发育准确情况,(二)观察发酵液是否染菌,特别是发育早期,在外观上不易发现时,早发现早处理,以免造成浪费。镜检时“对数生长期“菌丝特征是:着色深(美兰单染色法),菌丝粗壮,分枝多,锁状联合明显可见。当然,也要观察是否染菌,应是无杂菌污染,才能做液体菌种用。五要检查PH值,发酵正常的培养液的PH值比较稳定,只比刚培养时降低0.3左右,有时更少些,如果急剧下降,可能染菌了。上述五点必须综合考虑,缺一不可。现生产上大多数不采用显微镜检查,只凭感官经验鉴定,很难保证液体菌种质量,值得深思。
最后,再说明一点,液体菌种在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在使用时,如果接种时间、接种量及培养料质量控制不当,也会导致菌种萌发差、易造成污染,使生产受损。
1.接种时间的控制:按上述五点要求达到标准要求,已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应立即用于生产,这样菌种活力强,萌发好。液体菌种保藏后使用,易造成菌种酶活下降或菌体老化自溶,降低活力。因此在生产上要做好计划安排,减少或杜绝生产上等待菌种或菌种已经培养好再等待下一个生产环节,不能及时使用菌种,不能连续生产,导致影响菌种质量降低的矛盾。
2.接种量:液体菌种接种量以达到菌种接入瓶或袋内均匀覆盖表面为宜。一般850毫升的塑料瓶接16-20毫升。菌种量少,菌种只能局部萌发,种势弱,易造成污染,菌种量多,造成浪费。
3.培养料质量: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在培养料上的要求,比较而言,液体菌种在质量上要求更高些。在应用有机的碳、氮源类培养料时,最好利用煎煮后的过滤浸汁,这样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发育的充分利用。灭菌不彻底,培养料变质、发酸、含水量高(或少)不适宜时,均会导致液体菌种萌发不好。在生产上液体菌种萌发效果不佳,常误认为是菌种质量问题,而忽视了培养料的质量,必须全面考虑,才能确保液体菌种应用时的可靠性,使液体菌种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发挥它在食用菌人工栽培上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