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3-7-31 08:38 编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各界对其都有不少期待。当今我国农村菇业家庭经营细碎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菇农传统小作坊生产模式存在着严重的效率损失,导致我国农村菇业比较收益极为低下。而在农村发展食用菌大规模经营叉有相当的难度,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食用菌企业经营与家庭小菇场经营之争,即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赞成家庭菇场的经营模式,但在实践中这种经营模式并没有显著的发展,思想上的认识不足、理念上的抱持不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对家庭菇场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一、有利于家庭菇场的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农村菇业目前只能适度地规模经营。如果经营规模过大,则效率损失越大,自然人们就会倒回到规模相对小一点儿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理性种菇人的经营本能。在技术程度允许的规模经营范围内,则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过小的规模反而又出现效率损失。目前我国农村菇业中技术应用程度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在相当范围的地区,食用菌生产的手段大多还是传统的栽培方式,现代的机械化、智能化的设施手段并没有应用。菇农不能形成规模,又各自为政,再加上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是市场价的,科技应用程度是比较低的。在如此低的技术应用水平之下,食用菌规模经营只能是适度的,不可能是太大规模的,太大规模必然伴随着效率的损失。从这一点上来说,适中规模经营的家庭菇场模式应是—个理性的选择。
二、家庭菇场经营比企业经营更有效率 首先,食用菌企业经营中代理成本的存在抵消了相当部分的生产效益。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得家庭经营的菇场要优于企业经营的菇场。代理成本的存在是由于企业中存在管理雇佣劳动力和监督其劳动努力程度的需要。食用菌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并且要求生产决策随着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微调,事前不可能进行比较完整的决策,因此更需要事后的监督。相当大的监督费用、代理成本必然减少一部分生产效益,这使雇工制的企业与不用雇工的家庭小菇场相比首先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
其次,家庭成员这食用菌生产剩余的索取者与雇工是菇场主获取利润的服务者比更有激励去工作,其产出就要比雇工高得多。家庭成员是菇业生产剩余的索取者,他们都是为自己工作,除去生产成本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自然会卖命劳动,因为投入和产出是正相关的关系:投入越多,产出越大。而企业的雇工则是为他人工作,为食用菌企业老板追逐利润甚至是超额利润服务的。
再者,家庭劳动力分担了菇场的风险,风险又是一个迫使人们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把亏本、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只能从各个方面尽本人所能地去防止各种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本人十分投入地去悉心经营。所以现代经营理念中就出现了利用风险机制澈励人们努力工作的设计,而且制造的风险越大,当事人就会努力越大。菇业家庭劳动力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大,而且来自于各个方面,典型的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自然风险指本生产年中气候条件怎样,老天爷照不照顾。市场风险是指原材料是否涨价、食用菌产品价格是否降价等等。如此多且大的风险使家庭成员在菇业经营中敢不殚精竭虑!与此相反,食用菌企业中雇工则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风险,只要我工作了,而且是按照老板的要求工作了,至于最后的经营效果我就不管了,收益好坏老板都得给我工钱。如此小的风险自然使他不可能象家庭成员那样去勤奋工作。这些因素都使得家庭经营的规模相对小一点的菇场在生产上要优于将要雇佣大量雇工的食用菌企业。
三、家庭菇场经营易于制定和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在家庭菇场规模经营中,菇场主起着重要的菇业生产的领导作用。菇场主凭借着自己较为丰富的食用菌生产经验和家庭成员对其的支持和服从,组织起菇场内的食用菌经营来说可谓是得心应手,而食用菌企业的老板与之相比则要逊色甚远。在每年的年中甚或年度开始之际,每家的菇场就单独决定或者与家里人共同协商制定本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食用菌品种的选择,菌需资料如何购买,市场如何销售,生产技术如何采用等等。如此详尽的计划在菇场主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之下得到了彻底的实施,自然会取得显著的生产成效。
四、家庭菇场有助实现农村食用菌产业化标准化 建设家庭菇场,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未来农村菇业的发展方向肯定是朝着产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没有产业化,就做不到标准化。只有按着工业的规范化流程去操作,包括用料、工序、产品检验标准等等,这一系列的标准都建立起来,才能形成好品牌、好品质食用菌产品。建设家庭菇场,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产业化、标准化的问题。
现在消费者在购买食用菌产品时,都会考虑到这个产品是不是标准化,比如说在生产过程、种菇过程当中,菇户都用了哪些原料,使用了哪些药品等等。如果想要消费者信任你的产品,对你的食用菌产品满意,想要购买你的产品,就必须让消费者知道,你这个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流程是什么样的。只有了解这些信息,消费者才会建立与产品品牌的信任感,也才能甄别出哪些产品是自己可以放心购买的。但是在以前,这些信息都只有菇户自己知道,如果没有产业化、标准化的改造,这些信息没有办法被监管,也没有办法让消费者感知。建立家庭菇场,有助于菇户逐渐建立起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从而让农村菇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家庭菇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家庭菇场能提高菇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家庭菇场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我国家庭菇场发展初级阶段,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家庭菇场规模大与小的问题,笔者认为:坚持以发展中小型家庭菇场为主,适当控制规模。
第二,正确处理家庭菇场与种菇大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关系,坚持三者长期共存、协调发展。家庭菇场与种菇大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这些新型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各有其不同特点。家庭菇场与种菇大户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其经过工商注册、有法人代表,有别于现在的种菇大户,却类似于一个种菇大户的升级版。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某种意义上说则是家庭菇场的高级版。种菇大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推动食用菌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方面,所起到的特别示范作用,恰恰是家庭菇场无法替代的。因此,各地发展家庭菇场要因地制宜,既不能喜新厌旧厚此簿彼,也不可刮浮夸风弄虚作假搞“虚胖”。
第三,坚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制度。如今,由于家庭菇场的认定标准、注册方法、经营范围,还处在探索阶段,使许多地方的工商部门感到无章可循。国家、省一级层面出台正规的家庭菇场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从注册登记、土地流转、人才培养、食用菌科技、产品营销等方面加强对家庭菇场的服务刻不容缓。有了规范的家庭菇场认定细则和措施,就可将那些等待注册的“准家庭菇场主”及时“扶上马”,再“送一程”。
第四,家庭菇场的成员最好是职业菇农。未来“职业菇农”应该成为支撑中国现代农村菇业的主体。“职业菇农”必须有执业证书,起点高。具备职业准入资格如持有(菌类园艺工证书)。因为“职业菇农”除了是生产者之外,还是食用菌先进科技的应用者、食用菌生产的投资者、食用菌经营的决策者、食用菌生产市场与自然风险的承担者。发展农村菇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菇农”。这是中国农村菇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