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最近接触了一位日籍华人,在日本打拼出了一番天地,同这位仁兄彻夜长谈,感触很多。
不可否认,我国食用菌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相当多的食用菌中小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这些食用菌中小企业融资十分艰难,而在日本,凡有成长潜力以及技术实力的中小企业。日本从立法、补助和融资上,都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帮助。日本的“中小企业宪法”也为中小企业护航。日本通过法律的制定,规范了中小企业的行为,调整了中小企业与国家、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了经济活动的协调进行。从保护,到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再到产业培养,这是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发展的路径。他们对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给予现金补助,最高赞助2000万日元,日本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85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促进临时措施法》明确规定,大力推行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提高它们自身的技术水平;对开展经过都道府县(类似于中国省级政府)确认的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采取补助金、融资、税制减免等资助措施。为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研究,日本政府建立了技术顾问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00多个公立试验机构,聘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顾问。日本政府还专门制定了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给予50%的赞助,资助下限为500万日元,上限为2000万日元。
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保证。在资金方面, 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一直积极采取政策上的支持和金融上的扶持, 使广大中小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日本政府曾多次对中小企业实行政府贴息贷款政策, 每次贴息贷款政策都有极其详细的规定, 如资本金和职工在多少范围内、最大贴息贷额度是多少、贴息率为多少等等,并详细地划分为十几个档次。日本还是最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体系的国家,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的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对于日本,我们国家并没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众多食用菌中小企业不仅得不到政府支持,甚至守到严重不公平的待遇。日本的食用菌中小企业不追求市场规模,而是把企业定位在大行业的产业链里,用专业水平做成细分行业龙头。我国的食用菌中小企业在发展模式、管理理念上,走的是企业规模、市场占有量的路线,讲究的是企业规模和产值规模,总想把企业做大。而日本的食用菌中小企业却越做越小,但越做越精。这是我国和日本食用菌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最大区别。
中日两国食用菌中小企业发育环境明显不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食用菌较大型企业,对食用菌较大型企业(当然他们都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可以一掷千金。从各方面给予扶持,甚至可以非法上市。而相反对食用菌中小企业有太多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多搞什么大的“样板工程”“形象工程”,只对较大型食用菌企业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只考虑他们,食用菌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帮助,甚至还为食用菌中小企业设置了一道道门槛。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一些食用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直以来,食用菌中小企业就是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中国食用菌中小企业都处在产业链的末端,是相对微利的领域,无论是在品牌、规模还是影响力上,都不可能财大气粗,人脉的缺乏以至于往往不具备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食用菌中小企业其实是在一种不公平的逆境中,与同行业的有背景的较大型企业进行不公平的竞争。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重视非常值得中国食用菌界好好借鉴。在日本政府一系列支持下,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从而提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至于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毫无承受能力。所以我国政府应该扶持食用菌中小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企业过渡。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让食用菌中小企业可以在一种公平的环境中,大展拳脚参与竞争,何愁菌业不旺?我国成为世界食用菌强国将指日可待!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