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产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白灵菇作为中国特有的品牌产品,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稳定持续发展。根据产业现状和今后发展的重心,下面提出几点设想:
3.1合理调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
从现有白灵菇生产发展情况看,南北省区将有一轰而起的来势。应当充分认识到,每个产品的开发,都必须按照其种性特征,对照本地区的地理气候是否适宜等综合考虑。白灵菇属于中温发菌,低温变温出菇的菌类。南方诸省,无霜期短,一些县市冬季无零度,腊月也仅20天1-2℃低温,而又很快上升到15℃以上,这对白灵菇生产不大理想。而华北、西北及华中靠北的部分省区,入冬自然气温度已降到可适于白灵菇0℃刺激,催蕾出菇的气温,条件十分有利。而且这些地区多为棉花主产区,棉籽壳资源丰富。这些自然气温和原料资源的两大优势,对发展白灵菇更适合。因此今后白灵菇产业的重点应放在这些省区建立基地,并 提倡“一县一品”重点发展。
白灵菇生产仅有5-6年历史,产品上市量和覆盖面,不如金针菇、平菇、香菇市场广泛,且价格较高,属于高消费产品。从宏观考虑,发展规模应适可而止。全国重点建立500万袋以上生产基地县(市)30个,年栽培量2亿袋,产量3-4万吨,使市场处于不多不少,价格平稳。为了缓解产菇季节过分集中冬春两季,有条件的县(市)可以发展反季节夏季冷库栽培,使一年四季均有的白灵菇应市。
3.2衔接国际轨道,实施标准监控
白灵菇产品今后必然大量打入世界市场。应当看到WTO之后,入世的门槛越来越高。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欧共体公布的欧盟委员会法规:(EO)No466/2001和2001/EC,对非直接食用的种植真菌、规定重金属含量标准不得超过下列:砷(As)1ppm、铅(Pb)2ppm、铜(Gu)30ppm、汞(Hg)0.05ppm、锡(Sn)250ppm、镉(Cd)0.2ppm、锑(Sb)1ppm、硒(Se)1ppm。黄曲霉素、真菌霉素、霉菌毒素不可有;农药残留应按食品管理条例(Asper Food Reg Uations)规定:杂菌剂1ppm、杀虫剂0.02ppm、杀螨剂0.02ppm。这些标准显然比我国现阶段无公害食用菌卫生标准更高。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简称AQIS,列出实施检验的进口食品清单和检验项目20余项。AQIS除了对食品本身进行检验外,还根据食品法规标准(Food Stand2rds Code 简称FSC)对进口食品的包装标示也进行检验。包括食品名称标示,特定标准,食品性质。
标准化生产是中国白灵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路径;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扩大产品出口的关键。实施标准化生产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白灵菇标准生产,首先是保证实现产品无公害,继而朝向目标市场,争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白灵菇正处于开发热点,产品出口量不大,虽然没受过挫折,面对生产发展和市场消费理念转变要求的现实,告诫我们应当未雨绸缪,尽快地建立健全的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实行全程规范操作监控,并付诸实施。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与国际《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衔接,取得标准认证,要逐步实行产品准入制度。对违反操作规程,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影响白灵菇产品质量的行为,要实行有效的处罚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使产品能够经得起WTO组织的TBT(贸易技术壁垒)和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严格的产品检测的考验,做到产品“三不超标”(农残:重金属、病原微生物)“从田头到餐桌”安全有保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3.3敢于创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要使白灵菇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真正造福于民,必须实行科技兴菇,加大科研投入。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要求,不断总结深入探索菌种选育,栽培模式、生产工艺、栽培管理,迅快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现有各地栽培模式不同,各有干秋。河北省尊化市采取“大棚叠袋栽培法”棚8米×80米,占地1亩面积,每棚栽培7-8万袋,出品量大。鄂北广水采取“小棚叠袋中间覆土”每棚栽培3000-5000袋,小棚易于寒季保温控湿。要很好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白灵菇菌袋不出菇,成为栽培管理中的焦点难题,各地科研部门积极攻关,去年广水市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根据白灵菇菌丝活性强、细胞原生质融合性好的特点,借鉴植物稼接原理,与菇农一起研究“白灵菇子实移植技术”获得成功,有效地解决白灵菇不出菇的焦点难题,获得国家专利。甘肃省通渭县研究成功白灵菇二潮出菇技术,解决生物转化率低的难题。还有许多奥秘有待揭晓。各级政府要舍得投入,从人才、资金上给予扶持,对技术创新者应给予表彰奖励,促进白灵菇科研成果层出穹。新开区要加强菇农技术培训,组织专业科技人员下乡辅导,帮助农民排忧解难,不断探索白灵菇高产优质新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4紧靠龙头企业,产销紧实挂勾
农民种菇难避市场经济深入所带来的约制,产品多,卖菇难,价格滑,效益欠佳。而菇商从企业利益考虑,一般采取“以销定产免担风险”。产销衔接不好,种菇积极性必挫。白灵菇产品作为中国独有的品牌,流通部门应积极支持开发,从多方面疏通产品渠道,打开销路。目前白灵菇市场主要向超市、菜摊、餐饮业和罐头加工业。营销主体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及菇民联营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些流通体系的作用,才能打开产品市场。湖北省广水市的吉阳食品公司两年来积极配合政府实施“白灵菇造福于民工程”。产前供应菌种,签订产品包销合同,定保护价格;产中技术培训,帮助菇农排忧解难;产后收购产品,加工罐头出口。把企业与菇农连在一起,使白灵菇生产一年比一年扩大发展,企业从发展生产中也得到壮大。随着白灵菇产业的发展每个生产基地县、市,要抓住一、二家有国内外销售网络和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实行“订单农业”把产销衔接好,让菇农放心生产,产业才能正常发展。
3.5广开深度加工,拓宽消费领域
现有白灵菇主要依靠鲜品或保鲜应市,产季集中冬季和早春。今后生产发展规模扩大,产季菇品必然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产品出路问题在于加工。它不仅缓解菇峰期产品去向的难题,且可提高附加值,又可增加农村富余劳力的出路。白灵菇加工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一是速冻保鲜:采用PE(聚乙烯薄膜袋)包装,抽真实减压、低温冷藏冷运、低温流通上市;二是切片脱水干制:将菇体切成薄片,机械脱水干燥;三是罐头或清水软包装制品:清水菇软包装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保鲜加工制品,很有市场。加工罐头可以保藏较长时间供应市场,且可以出口创汇。2002年我们公司收购白灵菇鲜品,委托广东海门和河南西峡、泌阳、天津等罐头厂加工。产品销远美国、法国、印尼、新加坡等深受市场欢迎。由于产季已过,库存产品有限,未能满足要求,客户还有意见。我们认为重点生产基地县、市,有条件的产区要办一家罐头加工厂,解决产品出路问题。
白灵菇生产是食用菌产业中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一个项目,它牵动了各地党政部门和科研、教学、生产加工及流通等各方面,为之开发作出奉献。我们衷心祝愿稀世珍品白灵菇更好造福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