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西域绿洲在2009-4-14 14:49:22的发言:
,从有人工栽培蘑菇开始,先有实践然后形成理论,然后理论分析指导完善再实践再完善发展,理论和实践是在不断的交替中互补提高的.有了实践的验证理论的指导才可以形成科学的体系,单纯以实践比理论重要或是理论比实践重要都是片面和要不得的,大老粗没有文化不能证明他不懂理论,只是懂的多少而已,至少也会照葫芦画瓢吧,同时在实践中,他会从中发现属于理论的合理的操作方法,在食用菌行业中很多时候出现专家不如种菇的大老粗,那是因为擅长理论的人很多自己不搞大面积的生产,只限于实验室的试验,而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好于农户自己生产的条件,试验有时是不计算成本的,而农户的生产是综合考虑的,因此在设备环境方面有很大差别,而专家用实验室的条件产生的理论来解释农户的生产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就会有理论家不如大老粗的现象了,实践上成功的理论上都解释的通,理论上可行的实践不行,那一定是理论和实践有脱节或理论上有漏洞.任何一项成熟的理论都是站在实践和前人的肩膀上的. 引“理论和实践哪个重要,命题错误”,这个问题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未解的假命题。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验证、修正和提高。理论既可以被收集整理记载于书籍,也可以在民间得到传递。问题是现在很多编书的人为了项目申报、结题、职称评定等种种目的而天下文章一般抄,写的东西自己没有做过,没有验证过,甚至是编书者胡编乱造的杜撰,这种书不看也罢,那些伪理论害人不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