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发表于 2010-3-25 07:26:38
<p> 液体菌种在微生物生产尤其是抗生素生产已不是什么新鲜、领先的技术,技术完善、设备先进,但即或是这样,依然逃脱不了时有倒灌的事例。西北地区的一家抗生素企业,其中的一个抗生素产品是通过美国FDA认证而且一直畅销美国兽药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感染噬菌体(病毒的一种),汇集了全国以致国外的专家近十年的时间,无法解决,不得不停产至今。微生物生产的很多问题,不是以热情、资金解决得了的,很多时候是我们人类对它的认知不够,加之微生物在所有生物种群中最易变异,对我们全面掌握其生活习性带来很大麻烦。这不能等同与火箭上天,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东西。而且火箭上天是一个国家整合高精尖人才,统一到一个部门去完成的。食用菌生产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在我国目前甚或以后大家认为有可能等同与火箭发射吗?如果有人硬要说有,我也没办法,只能拭目以待了。<br/> <br/></p>
hattsuan
发表于 2010-3-25 10:22:34
<b>最新技术的问世、拆了液体菌种门槛<br/></b><b></b><br/>
<p>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在2003年在日本诞生,由日本起源生物技术株式会社开发的,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改良,日本部分金针菇厂自2007年开始正式引进,到2009年领先日本食用菌技术的公立长野县蔬菜花卉试验所食用菌部将该技术认定为“推广普及技术”(平成21年度 普及に移す農業技術 第一回),获此政府权威认定后,金针菇产量最大的长野各地农协及各菇厂相继引进,开发人有意在中国投资建厂。受到开发企业的委托,现把该技术的大致情况介绍给大家。</p><br/>
<p><b>还原型液体菌种的特点</b><b></b></p>
<p><b>(1)</b><b>技术上的突破</b><b></b></p>
<p>工厂化瓶栽金针菇,如果采用固体接种,就一般需要55~60天的生产周期,通常液体菌种系统(深层培养法)大约需要48~50天,而还原型液体系统竟有40~42天就可以了。本系统的特点是先把您的菌种加工成为“易液化菌丝块”,菇厂把它在无菌水中搅拌接种就可以。由于菌种水很酽,实现了超短期培养,根据上述公立试验所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成品单产和质量最理想时的培养时间(瓶规格850cc – φ65mm)仅为18天,从搔菌到采收需要24天,总共需要42天。另外一个特点是因为结构非常简单,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系统在2007年正式投入生产以后,没有发生影响生产的污染事故。</p><br/>
<p><b>(2) </b><b>运行上的突破</b><b></b></p>
<p>虽然大家都认为液体菌种的前途远远大于固体菌种、但液体菌种设备和人员的要求太高,只要稍有差错,就会造成特大的损失。但还原型液体菌种完全改变了业务模式,它毕竟是由专业企业在拥有相应设备和人才的研究室里加工成为易液化菌丝块后,经过对原种由来的污染和变异试验后定期供给菇厂,也就是说菌种生产和接种都高度分工化了。菇厂只需要购置接种罐和接种机(枪),就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液体菌种系统了。以上运行模式消除了“投资”和“风险”这两大液体菌种的难题了。</p><br/>
<p>咨询邮件: <b>hattsuan@gmail.com</b> </p>
雪逸风
发表于 2010-3-25 10:41:0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田鸿</i>在2010-3-22 23:07:33的发言:</b><br/>
<p>反方观点五:液体菌种能大幅度缩短制种时间,菌丝球的菌龄也一致,但单就产量来看,液体菌种无优势,从包装的多样性来看,液体菌种不如固体菌种。从接种的自动化来看,液体菌种无优势;从固体菌种的发展趋势来看,固体菌种也能大大的缩短制种时间,而且也能做到菌龄基本一致,活力也比液体菌种高。</p></div>
<p>正方观点:液体菌种缩短栽培周期你已经提及,从接种自动化来看,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优势大增,日本以及上海的一些工厂化栽培早已实现液体菌种自动化操作。您所说的固体菌种也能缩短制种时间,菌龄一致,理由何在?</p>
雪逸风
发表于 2010-3-25 10:51:5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文道艾槿</i>在2010-3-24 12:58:41的发言:</b><br/>
<p>我还是反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点没有,那就是酶!学过微生物的人应该都知道酶对于微生物细胞的重要性。酶系统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前者是在细胞内本身就含有的,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产生的。为什么试管母种还要经过二级种、三级种的扩繁才使用?一方面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而且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给菌丝一个环境,让它产生例如木质素酶、纤维素酶之类的诱导酶。敢问一下液体种会在里面加木质素纤维素么?没有这些东西菌丝细胞怎么产生诱导酶?上面有位朋友说他茶树菇得到的教训我想原因就在于此</p></div>
<p>正方观点:如你所说试管种药二级三级扩繁,我们也可以把液体种作为二级种,然后扩繁到栽培种,不仅大大缩短栽培周期,而且是栽培种活力骤增。您也知道酶学观点,液体菌种配方是个关键,在其中加入麸皮、玉米粉之类的农作物下脚料,不仅解决了您说的酶学问题,也是菌种成本大大降低。请指教</p>
峥嵘岁月
发表于 2010-3-26 00:26:03
<p> 想必大家都认可要想将液体菌种成功应用于食用菌生产需要配备精密的设备,掌握一定的微生物知识尤其了解微生物工程学,控制生产和使用液体菌种的环境,要想满足这些条件抛开技术问题暂且不论,不仅前期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其运转成本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和众多的种植户的成本相比恐怕不应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是散户在市场上最有利的竞争优势,让他们放弃掉这显而易见的优势,或者从此撒手不干?或者去购买被别人已经赚取一部分利润的菌棒,只做出菇管理?很难想象有这样的不懂市场不懂成本核算的种植经营者。<br/> 不要告诉我走什么公司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以后怎样怎样,科学的东西更不是靠什么好政策,现在公司、合作社、农户一样也不缺,主张可以取代的尽可大显身手。我曾在论坛的帖子讲过,液体菌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做好是偶然的,出问题是必然,因为它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p>
<p> </p>
hzdl2010
发表于 2010-3-25 22:55:16
我是正方:反方一定认为液体菌再怎么研究也不会像固体菌可以随意使用,散户不能生产所以不能替代固体菌;确然,菌种生产本来就不应该是散户的事,应该是专业企业的事,不能生产液体菌种,不等于不能替代固体菌,散户只要按市场固体菌同样的价格接受液体菌,按说明书操作使用就可以,这样才能做到生产标准化。价格一样,机械接种,企业的效益从何来?很简单,当你购买了一定量的纯净水后,饮水机白送你;液体菌也一样,价格等同而数量不同,就有了可观的效益,产品还回收,统一贴标效益倍增。因此先进而可靠的菌种技术是企业命脉的关键。
菌海一叶
发表于 2010-3-25 23:20:02
<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mso-hansi-font-family: Arial;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mso-hansi-font-family: Arial;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支持正方:但不是讲液体菌种必将取代固体菌种。<br/> 液体菌种的主导趋势是必然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但暂时是迷茫的;也是多少菌人为之痴狂,但大多是撞了墙和受了伤的。液体菌种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用轿车做个类比,不一定恰当,但希望会有一点启示:是柴油轿车好呢,还是汽油轿车好呢?在发达国家柴油轿车占到70%,在我国却是汽油轿车占90%,为什么呢,不是因为生产技术不行,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柴油质量不行;为什么国外都流行低底盘的轿车,而国内却对SUV情有独钟呢?是因为道路质量不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一个将其置于何种环境和怎么衡量的问题,如果液体菌种不再操作复杂(更确切的将是掌握了操作技术),发酵罐自身存在的问题再得到解决,我们又当作何抉择呢?<br/> 关键是液体菌种发酵罐自身的问题还没解决,复杂的操作技术(或技巧)还难以被菌人掌握,储存和运输问题还有待研究,液体菌种的使用效果还难以服人,工业化的设备与作坊式的散户生产还没能有机融合,传统观念与现代的生产和管理理念仍在角逐,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液体菌种是否可以取代固体菌种恐怕难有结论。但不讨论、不争辩就更不能推进发展。个人认为如何解决发酵罐自身的污染、菌种质量的问题是关键;生产出像样的、令人折服的食用菌产品是前提;提高对液体菌种的认识和对液体发酵罐及技术的鉴别力,防止上当受骗,保护液体菌种生产积极性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本人能力有限目前还处在改进发酵罐和提高液体菌种质量的阶段,有时间另行和大家探讨。</span>
hzdl2010
发表于 2010-3-25 21:27:12
我是正方:仅是一个菌种技术就可以改变一村,一镇乃至更大范围的产品质量。精明的企业者可以看到,在三分地上重复投资的工厂化与投资整合分散种植农民的社会资源,那一个更为光明?这时,一场液体菌种应用的序幕即将拉开。。。
hzdl2010
发表于 2010-3-25 21:42:27
<p>我是正方:由于菌种技术革命,预计未来食用菌发展不再是企业发展模式,而“企业+菇农”,分散菇农跟着企业走,这时会出现两种形式,固体菌种企业+分散菇农和液体菌种企业+分散菇农;这时大家不用再争论哪个菌种好,不用为古人担忧。让市场、企业用效益事实来证明吧。</p>
jph6060
发表于 2010-3-25 22:09:22
我是反方: 只要分散在全国各地大小市场的菇农存在, 液体菌种就不会代替固体菌种, 这些菇农是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 现在是将来也是, 我反对集中生产菌包, 再让菇农分散出菇的模式. 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外非常好, 而在中国原料来源丰富与多样, 价廉易得, 有自足的发展空间, 固体菌种不需要复杂高昂的设备, 也不要微生物的专业技能. 就能够稳定和顺利的生产, 门槛低运行成本低是市场竞争的利器. 菇农很朴实, 朴实得连上衣都不穿. 不会承担不确定的任何风险包括液体菌种. 使用液体菌种只能在大规模生产菌包中优势才能充分体现, 液体菌种在发展固体菌种也在发展, 难道要把风险转嫁给菇农吗. 不要给我讲, 高质量低价格会打动菇农, 他们认为你是从他家锅里舀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