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3-6 23:42 编辑
春天来了,不声不响,带着它的温暖和湿润,出菇的是高兴啊,现在不太愁加湿了,也不担心温度了,工厂化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季节了。
但是,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我曾经说过,通风不是单纯的事情,现在问题可能正悄悄的来临。
这一次我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风带来的湿度变化和副作用。
如果中学物理不是混的话,我们都知道,高温空气降温,相对湿度提高,低温空气升温,相对湿度下降。对于培养菌丝来说,大体在22度上下,高的不超过28(毛木耳等),低的不低于16(金针菇等)。因此,春季对于工厂化的厂家,未必是一个美妙的季节。由春至初夏,是外界多雨湿润高温的季节,如果培养室出现因为通风导致的湿度增高,是爆发各种霉菌的季节。即使是非工厂化,只要是用了相对保温的空间培养菌丝的生产者,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暖湿季节,本身外界空气的杂菌含量就高,这是一个源头,如果菇房环境偏湿,杂菌们大展拳脚正逢其时。所以通风就成为菌丝培养的一个梦魇,我曾经治理过的所有大规模污染问题,基本上都是在3-5月发生的。而无一例外,都是通风造成的!
所以,在这样的季节,外界温度随阳光照射而可能急剧升高,加上雨水频繁,地表湿润,空气水源足,整体空气状态就是偏湿的。而反过来,由于冬季的原因,室内器物等温度都没能升温,或者因为要保持培养温度,而始终比外界环境温度低一些。这样,如果通风,极易造成冷凝水结在菌袋和器物表面这样的情况,这属于比较严重的有感觉的状态。而虽然不出现冷凝水,但空气相对湿度上升以至于长期保持在80以上的话,问题的出现就显得没有预兆。培养室是水分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菌包蒸发,这一块是比较稳定的。另一块就是来源于外界的空气交换,这个是变化的。
很多人没搞清楚通风和相对湿度的关系,越潮湿越通风,这对出菇是正确的,但对培养就是错误的。因为换气量越大带来的相对湿度提高就越多,这个是决定于是否有温差的。当然同样情况在夏秋就不会严重,这是因为夏天制冷设备工作时间长,有抽取空气水分的作用,而秋季外界很干燥,即使相对湿度提高,也不过比外界好点,不会达到70%以上。
所谓的菌丝培养适宜相对湿度,并非对生长本身的需求而言,而是对环境在杂菌污染和菌袋蒸发之间相对都适合的一个数据,高于这个范围,容易滋生杂菌,低于这个范围,菌袋表面(近袋口处)容易失水,这两个问题都是稳产高产的大敌,没有条件的是没有办法,有条件的就必须注意增加这方面的调节。
一定有网友会问,那是不是到这个季节就用不着通风了?或者不通风会不会有问题?
对非工厂化条件来说,完全杜绝通风是不可能的,但人为进行遮挡或关闭紧一点门窗的可以做到的,这样也可以降低空气的交换数量,而不至于形成缺氧状态。
对工厂化条件来说,那就要针对这个条件进行一些特殊操作。其中一是可以把通风时间放在夜间和凌晨,手动通风,白天则不通风,这样,避免温差,春季和初夏的夜间温度是不高的。其次有条件的可以在手动控制下,通风结束后开几分钟的制冷,以排除通风带来的水分增加。
一般来说,暖湿季节可能的情况下(视培养室菌包密度)以减少通风为基本的操作路线,高密度培养房必须保持足够通风,但高密度培养室菌包自身产生的热量也多,可以更多次启动制冷设备,大体上也不必要增加担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