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魏本涛

易菇论剑第二十五期:金针菇价格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059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2-6-12 16:30:47 |显示全部楼层
一要规范市场;二要产品精加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2 18:27:4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民 于 2012-6-12 18:37 编辑

                                                      食用菌金针菇价格连续下跌原因之我见
  由韩国金针菇产业的崛起看中国中国金针菇发展
因为金针菇的暴利,中国金针菇行业工厂化企业大肆兴起,金针菇行业利润也越来越缩水,韩国外来进口金针菇数量剧增,更促使中国金针菇市场价格下跌成为主旋律。
韩国食用菌产业曾借鉴和学习于中国,但现在产业水平早已大大超过中国,不禁感受颇多。现写此文,由韩国金针菇产业的发展及其问题,来剖析中国金针菇价格下跌的原因及对策。
(一)国内金针菇行业成本优势逐年缩小,工厂化企业发展畸形
回顾韩国金针菇产业的突飞猛进,由田间生产演进到洁净的工厂环境,整个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只有采摘、整理、装箱需要人工劳力,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效率革命性激增。而我国金针菇机械化方面还是不如韩国,工厂化企业虽然数量和规模大,但主要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但近几年,各阶层人群基本工资都在持续上调,这一优势越来越稀薄。反观韩国,拥有政府扶助,工厂化生产率高,成本低,倾销到中国的金针菇质优价低,这让国内金针菇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当出售价低于成本价,国内的金针菇企业面临的必然是亏本。
比较两个工业化发展程度,不难发现国内的很多金针菇工厂化的发展方针上存在一个致命伤,那就是盲目扩张。在早先的企业尝到金针菇工厂化的甜头后,人人都想分得一碗羹,工厂化企业必然大肆兴建。那么中国金针菇工厂化企业所需要的必然不是广度,而是深度。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大多企业没有足够的深度发展,盲目扩建,分散了企业的资源,产品质量很难有革新,空有巨大的躯壳去竞争,反而更容易亏损。相反,规模相对不大,但注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等各项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生产出色泽鲜亮、口感好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借靠消费者的口耳相传打造出的品牌效应,让企业在不景气的金针菇市场上多了一分胜券。
(二)销售网络单一,缺乏营销策略拉动内需
有调查表示韩国物流网络高度发达,销售金针菇形式也多样化:农户可以通过农协一起销售;农户委托批发市场直接拍卖销售;直接提供给卖场商超或者协议单位。由于物流的发达,批发市场可以足不出户地收取货物。多样而便利的销售,势必刺激老百姓消费金针菇。
当然,中国物流现状的大局势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国情完善销售路径。多个工厂化企业结合,衍生一个物流中转站,下一级销售商网络或电话订货,物流中转站及时上门送货。
此外,工厂化企业对固定的营销链需要有积极主动的营销策略和品牌策划。比如,淡季促销拉动淡季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可以以一个月戓一个季度为单位,营销商在原价格上销售多少箱金针菇,厂家给予一些奖励(比如赠与不同价值的礼品或礼品卡)来刺激一二级经销商,一二级经销商再用一些办法来刺激零售商来促销,品牌策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获取较好的销售与利润,不是靠降价来达到目的。
(题外话,比尔盖茨开发软件他不算老大,比方说他要跟乔布斯比他能力明显不如乔布斯,可为什么他挣钱最多呢?因为比尔盖茨有一个强项就是在商业运作上,商业运营销上比那些弄软件的高出的不是一点半点,有人形容比尔盖茨 能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把沙子卖给你。)
(三)金针菇产能大量上马,导致无序竞争
我们在看到韩国金针菇在全球独占鳌头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失利的一面。韩国政府对建厂进行工厂化栽培大力扶持,农民提出申请就可以获得政府40%~50%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这大大刺激了农民建厂积极性,但2003年和2004年韩国金针菇产能大量上马,竞争激烈,价格从2007年开始一路下滑,造成部分企业保本或薄利多销经营。
这也对金针菇等食用菌行业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扶持力度虽不及韩国,但仍有大量企业对金针菇市场非理性地、盲目地展开竞争。政府在扶持的同时,应该多层面考虑地域市场现状,对工厂化申报进行考量,避免企业盲目跟风,一哄而起,并对盲目贪大追求规模的企业进行规劝,避免承担无序竞争风险。
(四)工厂化企业引进管理人才,丰富企业内涵
国内金针菇相关企业大多急于发展,却缺乏中、高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停留在规模大收益高的认知层面。但在企业忙于埋头苦干的同时,拥有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品牌策划,统筹各个部门,整个企业的效率才能上升。
此外,国内金针菇食品的种类相对单调,延长金针菇产业链将是一个契机。近些年,人们对金针菇的使用方法已经从简单的新鲜食用扩展到了金针菇罐头、即时品、调味品、汤料等各类食品,金针菇加工的保健品、辅助药品等行业也备受青睐。这预示着金针菇未来产业格局的改变,但大多数国人对金针菇的认识还主要停留营养功效,对其保健功效还存在着排斥心理。通过媒介将金针菇的保健功效进行推广,对延长金针菇产业链,转移过剩金针菇到新的市场大有益处。


补充内容 (2012-6-12 18:51):
不能编辑了,题目应为:食用菌金针菇价格连续下跌原因之我所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2 19:06:3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ong 于 2012-6-12 19:26 编辑

金针菇就是个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这就是根本原因。
在金针菇暴利的前提下,即使政府不扶持,照样会有游资大量进入,最终的结果同样是供求失衡,政府的政策仅仅是把这个结果提前而已,如果之前没有金针菇的暴利或者表面算起来暴利,游资不会大举进入,不管你政府怎么忽悠。这个在国内乃至世界屡见不鲜,如:蒜你狠,姜你军,捣你蛋,多晶硅、风能,也是烂市,金针菇只不过是“蒜你狠”放大版,只是蒜的波动区间大时间短,亦或是多晶硅翻版。

至于对策,两个方面,对内:练好内功,从管理和技术方面着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收缩规模,做精产品,保持产能蛰伏以期未来;对外:1,扩展销售渠道,细分市场,做好定位,开辟新的市场,如同韩国金针菇开辟中国市场一般;2,通过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创造需求,创造市场,提升附加值。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2 20:00:51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Black]我也简单的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第一,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食用菌价格低的时候,这也是消费习惯,到什么时候吃什么,比如夏天地雪糕就是比冬季 的销量大,也是有季节性的,工厂化每天都在不停的生产,产量很大,消费量下降价格就要低,另外有朋友也说了批发价格2元多为什么市场的小贩还在卖6元,岢恶的小贩他们是赚钱了,如果他们也像平菇一样的价格相信自然销量也上去了。
   还有很多原因,很多老板不了解食用菌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只看见政府的那点补贴,到后来损失的是自己,政府也不傻。政府啊政府如果你在这样的大力的发展下去小菇农 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看见脱毒灵老先生说的话我感慨很深,老百姓吃的还是香菇和木耳的比较多,工厂化的品种我们就不要去做了,我们拼不过他们,叫他们自相残杀吧,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专门做工厂不做的品种,规模大的就做老百姓难掌握的品种,自己总结自己的模式,争取在食用菌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到最后都是两败俱伤对谁都不利,对我们菇农更是不利,但也希望政府停止对食用菌工厂化的补贴,另外也希望广大媒体对消费者的消费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叫全国人民多吃食用菌,相信食用菌的明天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73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2-6-13 13:54:35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12-6-5 17:32
平菇价格还比金针菇好些,金针菇40斤送到批发市场75元(质量一流),还没有商贩要接收,瓶式栽培也只 ...

黄老师总能以专业的眼光,用身边的实际数据说话,看黄老师的帖子就是觉得放心。另外,“物以稀为贵”总是没人听得进去,是不是管技术的没有发言权,有决策权的又没有看到您的这句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41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3 19:35:39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只能是加工阶段和销售阶段,一般的生产阶段不会出现问题,种植户不会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如果政府监管加强在栽培阶段,只会给生产造成麻烦,使食用菌生产更是困难重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5 12:39:40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金针菇致癌事件一发生,朋友以前每天能卖1000斤金针菇现在卖50斤都难了,估计金针菇没有半年时间不好缓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5 21:25:02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讨论的原因:看到目前金针菇价格实在心寒(虽然我不种),目的:鼓励 激励种菇的朋友不要轻言放弃

原因:1、国际 国内经济大气候都相当差劲。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影响了大部分人的收入,造成消费能力下降。

2、金针菇工厂化规模化 批量化 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工厂数量导致了市场的饱和,供大于求的唯一结果就是贱卖。

3、大部分金针菇工厂没有自己专有的直销渠道影响销售的主动性。

4、大部分金针菇工厂虽然申请了商标,但是品牌的力量没有发挥出来。

5、国人做事一拥而上的习惯使任何一个大众行业在遇到如今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情况下都很难过,不仅仅限于食用菌行业。

6、政府引导、刺激食用菌行业过度,政策性工厂要数量要名誉的从一开始就畸形的理念与市场规律不挂钩。

对策: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市场意识,目前不只是食用菌行业不景气,有些行业还不如食用菌。
2、如果遇到困难就转行 逃跑 那么拿破仑就不会所向披靡,任何行业不会永远都是朝阳时代,坚持不一定胜利,不坚持一定失败。
3、扩展专属销售渠道 比如农超对接。
4、任何行业都有做的好的和做不好的,所以还要继续捉摸研究,从进一步降低成本入手,做到不怕你价格再低我还能保本。
5、利用工厂的优势多品种多元化生产。
6、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产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想法做出品牌。


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没有价格战就没有进步,永远都赚钱那就没有意思了 偶尔坐坐过山车 体验一下心跳的感觉未尝不好玩。
不是崇洋媚外,但是纵观洋品牌进入中国的战略大概是这样:第一年宁可亏本抢占市场目的是打品牌提升知名度,抢得容身之地;第二年保本稳固即得并扩大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第三年价格会超越国内厂家他的市场份额已经后来居上,他的品牌已被大众依赖不可或缺,他开始赚到更稳定 更长久的利益。不是一上来就要赚钱是需要大资本支撑,但是有些事情有了启发还要自己去琢磨着做,胡乱说一通不对之处无数 敬请 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7 13:34: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2-6-17 13:37 编辑

    关于金针菇价格严重下跌,前面很多同人都一致认为,技术的普及和产能的扩大,超越了市场的需求。毫无疑问,这是共识,但仅仅这么一点,似乎太流于表面了,众所周知嘛。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还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施总既然悬赏,我正好缺个移动硬盘,就花时间上来聊聊,目标就是要施总替我买个硬盘,顺便去温岭蹭他一顿酒饭。
    除了前面帖子里的说法不重复外,我将自己的看法总结如下几点,请各位大家指点,但硬盘就最好让给我,谢了!
    1、季节因素,这个因素似乎有人谈过,但是他们谈到的是表象,不是底蕴。为什么春节过了金针菇并不马上降价呢?这应该不是节日带来的问题,而是季节自身,但季节为什么影响消费呢?这就需要再挖一下,我认为是由三个原因带来的,一是天气回暖,金针菇的保鲜销售环境出现不利的改变,实际上到市场的菇品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了销量。二是因为气候转暖,火锅不再,金针菇有很大比例是在火锅里消费的。三是在自然季节栽培的情况下,到这个季节,都是质量次的二批三批产品,形成了天气回暖质量下降的固有概念。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每到三月后金针菇销量就直线下降。
    2、金针菇的流行品种与消费目标相背离。正常自然的金针菇是黄色,而目前市场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基本上是白色。日本人喜欢白色金针菇,是一种文化因素,但中国人并没有这种因素存在。那么为什么中国生产者要使用白色品种呢,根本原因还是两点:一、工厂化技术来自日本,所以品种也跟着日本转了,同时可能当时认为国内消费够不上吃工厂化产品,只能考虑出口,因此也选择白色品种。二、白色品种的欺骗性。金针菇本名“毛柄金钱菌”,基部是要长毛的,而且越老毛越多,下水颜色越深,做成菜肴后变化更加明显。而白金针菇即使快腐烂了,颜色也没有太大变化,这当然有利于销售和生产者,但消费者买到的这个白金针菇必然存在采收偏老、品质不佳,新鲜程度不够等各种问题,一次不好就足以影响顾客的购买欲了。实际上,5月在南京开会,遇到几个重庆和四川的同行,他们也反映在那些地方黄色品种还是比较畅销,价格足够有正常盈利。(四川人那是中国最懂吃的一群啊。)而黄色金针菇的口味口感要好得多,并且,黄色金针菇的好坏很容易看出来,这使得购买者也容易放心消费。 所以,我认为,工厂化栽培选择白色品种对于形成季节性消费数量反差,有重大的关系。否则,作为日常食品,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季节反差。

点评

wshzgz  是白色金针菇的天下,黄色品种价格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半。国人现在根本就认为金针菇就应该是白的,黄色的是因为烂了,实在可悲  发表于 2012-7-4 14:32
wshzgz  正常来说黄色金针菇不论是口感、产量、抗病性和栽培技术方面都要优于白色品系,但是在四川、重庆、陕西等黄色金针菇消费区以外的市场  发表于 2012-7-4 14: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6-17 16:37:13 |显示全部楼层
    3、金针菇的生产模式对消费方式的限制。我们知道,冬季不仅工厂化做,更大量的普及性的季节产品也在做,其市场销量是工厂化目前产能的数倍,为什么反而没有饱和到这样的地步呢?生产成本低价格反而高呢?其中重要的问题是金针菇采取了长柄小盖的生产模式,前面也有网友提到这个。    几乎绝大多数食用菌产品,都是菌盖比菌柄好吃,而例外的只有杏鲍菇和白灵菇羊肚菌竹荪等有限几种。其中羊肚菌还是盖柄不分,竹荪则不吃菌盖,伞菌则无一例外,白灵菇杏鲍菇菌盖也好于菌柄只是差异不明显而已。所以金针菇这种生产模式实际上选择了把好东西做成差东西,我们吃过野生金针菇,那滑过滑菇,金黄圆润,厚实鲜美的口味,与现在这种纤维质的菌柄为主的货相比,有天壤之别。也就是说,金针菇现在消失了应有的美味也限制了他的销量,金针菇的家常菜式基本上只有火锅和汤食,很难做出多少有特色受欢迎的菜肴花样来,而没有日常消费,仅靠一个季节的火锅支撑,却发展周年化的工厂化栽培,当然只能多余了。
    4、销售模式与产业布局的影响。这是金针菇和其他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共同问题,先谈销售模式,大企业都是多级批发,无形中就是增加了产品的市场成本,农户的单级批发就比较有竞争力,越是企业大,批发层级就越多,终端价格便越高,而市场出售不了的时候,终端价格受限,出厂价就只能下降了。这种单一模式使得中间商只顾自身利益,最终限制了价格带来的好处为消费者所享,必然也就限制了消费量的扩张了。此外,食用菌产品在酒店超市的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也为企业自行改变销售模式带来麻烦。5月份南京会议搞的农超对接,表面看是减少了销售环节,实质上钻进了垄断的口袋。大连锁超市配送的内部利益分配,同样是多级批发。超市销售的模式对农产品实际上并无优势可言,因为它使用了大量的包装、贴标、覆膜等额外成本,且只求利润不求销量,立场上和生产者不一致。
    再说产业布局,产业布局不合理,涉及到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保鲜难度三个不利因素。通辽会议上,就有人提到大资金介入后的洗牌,我当时就持否认态度,认为大资金介入是害人害己,结果不幸而言中。大家都可以看到,金针菇工厂都集中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附近,但是,这种地方的人工成本,地域气候带来的能耗成本是明显高的。工厂化规避了劳动力成本的劣势,却限制了销售模式拓展的可能,因为改变销售模式也要依赖劳动力。在广东做金针菇和在山东做,能耗差距大家可以想象。最早广东是金针菇输入省份,现在可能要成为最大的输出省份,星河、玉龙洞、还有雪榕几家的大战已经硝烟弥漫,小菇场自然是灭顶之灾,他们也难免几败俱伤,然而雪榕还是疯狂的投入了惠州工厂。广东的保鲜运输成本也是最高的,农产品外运,在广东更是一条不归路,尤其是金针菇。
    销售和布局的不合理集中化,与消费和价格的分散化平面化严重矛盾,最终结果是小型单元化工厂才能成为胜者,这是我的一个重要观点,改天将单独著文论述。


点评

wshzgz  现在的金针菇都是有点畸形的,白色本身就是一个变异品系,同时为了便于运输,保存一个好的商品外观,现在的菇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盖子都很小  发表于 2012-7-4 14: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