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1|回复: 0

2.15、春回大地万象新 积极报考研究生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8-4 22:51:23 |显示全部楼层

2.15、春回大地万象新 积极报考研究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紧接着就是学习批判,学习评判在中国建国后的前30年已经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了。不过,在老梁的印象中,如果说文化大革命中的批判是从激情、到迷茫、再到麻木不仁的话,四人帮时期的学习批判就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了;现在批判四人帮那可就是出自内心、主动积极了。批判学习的同时,咱的业务工作也没有耽误,菌种室、实验室也逐步建成,咱发酵饲料四级推广网的工作在逐步推进啊!

     1977年秋冬之交,咱老梁又到江苏海安参加全国科研协作会,就在一个下午的4点左右,突然听到广播,全国招收研究生,当时的心情是有几分喜悦,掀起了一定的波浪,但是否自己能够报考,感到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当然,就在这次会议上,结识了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朱雨生教授,有共同的语言,建立了友谊。虽然以后再没有见面、没有信息,但就在2009年,我们意外地通过互联网取得了联系,朱教授的传奇人生,我们的传奇故事以后再讲。

     从江苏返回来,继续打听才知道,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通知规定,招收研究生采取“本人意愿申请报考,经所在单位介绍,向招收单位办理报名手续,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并对报考的条件、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等作了规定。

     科学院于10月发布消息,计划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报名。几经踌躇,最后在咱最高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咱还是报了名,报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专业的研究生。直接办理报名手续的是咱的最高领导,她是地区医院的外科医生,认识的人多,也善于交际,因此很多涉及社会关系的事情都是由她来代劳。据报名办公室的人员说,报名提交的有关学术资料、学历背景上看,我是忻州地区最多的、最好的。

     报名以后,咱就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开始准备了。我复习的规律是每天晚上学习到10点,准时睡觉,凌晨3点起床,夜深人静,专研学习。6点开始换换脑筋,就是到街上绕北城门楼跑一圈回来,锻炼一会儿,继续学习到上班。上班后如果是集体学习,咱就在那里或闭目养神、或回忆、回味昨天晚上学习的内容。反正时间、精力尽量合理搭配、充分利用。这样学习一段时间后,大概到了3月份,正式通知来了,5月中旬全国统一考试,在全国地级市统一设置初试考场。

     想当年咱老梁在畜牧站工作积极,领导器重,报考研究生,同样得到领导的支持。后来得到站长徐文斌的全力支持,咱专门到山西大学母校脱产学习了2个月,住在好朋友姚芝楼的宿舍,他是76年毕业,已经留校任教了。当然后来,姚芝楼也成了大气候,当了山西大学副校长、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这是后话,以后再谈。

     5月中旬考试结束,咱还是正常地上班、正常地参加站里的业务工作,毕竟咱对现在的工作还是很有兴趣的,而且还参加了全国的科研协作会,咱也有发展下去的目标啊!。记得好像是在6月底,我正在繁峙下乡,突然接到单位的电话,说科学院微生物所来了通知,8月中旬到北京参加复试。一阵激动,当天下午就坐火车赶回了忻州单位。单位上的同志们都为自己高兴,经徐文斌站长同意,咱又脱产到山西大学准备考试,这次好像是住在好朋友王顺的宿舍,又安心的复习了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我回单位时还听说,北京中科院派人到单位来调查了,来人调查的是两位女同志。后来见到了这两位女同志,她们说,你单位上对你印象很好,说你喜欢专研学习。写到此,还很怀念这些老同志,打算有机会、抽时间一定去拜访一下。微生物所来调查的其中一位是五台的老乡,她在微生物所人事处工作,他的老公在部队上,开始是团长,现在离休,已经是师长以上的军衔了吧。

      8月上旬,与同班同学白玉明搭伴,硬座到北京。 我住在中关村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好友高书红的宿舍,第二天到微生物所,见到了余永年老师,打听一下复试的课程内容,余老师嘱托再好好准备一下。临阵磨枪,倍感压力,也许是紧张的心情,晚上休息不好,抱怨蚊子太多,喷上敌敌畏,又抱怨呼吸困难,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神经太过疲乏紧张。

     微生物所的复试,既有书面考试,又有面试。当时我们参加微生物所真菌专业复试的共有9位,我是第三名。复试完后,就有清华大学供水排水专业的老师找我谈话,如果微生物所不录取,他们就会接受。 最后,据说,我们参加复试的9位同学,我们前4位录取到微生物所,后面的几位也多被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有关专业录取。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才缺乏啊。

     我大学同班同学白玉明和我一块到北京参加复试,他报考的是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生,可惜复试没有通过。不过,对于白玉明还是很佩服的,他上大学时本是老初一的底子,大学毕业后,又盲目紧跟政治形势,到农村当了农民,耽误了几年,但他报考科学院研究生,竟然能通过初试,就真不简单。后来,他到四川大学读了硕士研究生,到山西大学当了老师。再后来他到加拿大读了博士,就定居在加拿大了。他顽强的求学精神,强烈地追求进步的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还通过电子邮件不时简单交流,保持着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