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采菇丫头 于 2013-6-28 14:54 编辑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3年5月27日—6月5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组织的赴欧洲蘑菇考察团,参加了荷兰蘑菇节,考察参观了荷兰、德国、比利时、波兰等几个欧洲国家的蘑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欧洲是双孢蘑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也是蘑菇工厂化生产最先进的地方,值得去看一看,学一学,所以这也是我这次去欧洲考察的主要原因。 二十年前,中国就有人尝试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近十年,已有多家企业开始步入蘑菇工厂化的行列,可是到现在还没有非常成功的蘑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漳州市种植蘑菇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引领了整个中国的蘑菇生产快速发展,可是至今也还没有一家蘑菇工厂生产企业。这次考察参观,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中国应该借鉴欧洲的现成经验,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快速向大规模工业化、产业化发展。 这次欧洲之行,可谓大开眼界。 荷兰的蘑菇产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产业分工明确、精细;二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三是高投入、高产出。近年来,荷兰已将其先进的工业化蘑菇生产技术扩展到了全世界。 荷兰栽培蘑菇自1900年至今已持续了100多年。1970年以前,荷兰的蘑菇生产 水平与我们现在相似,人工用叉子翻料。当时雇工的薪酬约合人民币10元/小时,全国年产蘑菇仅300t,货缺价高,市价约合人民币80元/Kg,人们过圣诞节才能享用蘑菇。 1970年以后,荷兰蘑菇生产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产业化发展,例如1975年发明了“头端铺料机Head filling machine” ,床架铺料机械化;1980年荷兰1100家蘑菇工厂覆土改用泥炭土,制料与覆土专业化,种菇者只进行 精细的出菇管理。随着蘑菇产业的快速发展,1990年荷兰三家大型专业制料公司开始采用三次发酵技术(PhaseIII),将蘑菇栽培周期缩短为6~7周,技术的进步使荷兰蘑菇总产量大大增加,蘑菇成了大众食品,市价约合人民币20元/kg,被大量加工成罐头供应欧盟各国。 蘑菇的工厂化生产是机械化、空调化、集约化的高级生产方式,使种菇不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具有了工业化生产的先进性。在蘑菇生产发达的荷兰,隧道发酵、发菌技术的应用,使蘑菇生产出现了产业分工,专业的堆肥公司应运而生,蘑菇工厂不再进行堆肥,只专注于蘑菇生产的精细管理,蘑菇更加高产稳产,达到了蘑菇理论产率的极限水平。蘑菇工厂周年出菇8轮,每轮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在30kg/㎡以上,有6间菇房的家庭 工厂平均每天产1t鲜菇,均衡供应市场,效益较高。 荷兰最值得我国学习的是蘑菇培养料集中式“隧道发酵技术”。这种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利用微生物发酵热完成巴斯德灭菌和腐熟”过程,与耗费大量热蒸汽的架床发酵工艺相比,隧道式发酵处理量大、能耗低,效益高,无环境污染。 荷兰专业生产的培养料不但供应本国的生产之需,还大量出口蘑菇培养料包块,他们有先进的蘑菇培养料打包技术,采用液氮迅速降低发菌培养料的 温度,再压制成包块,装冷藏集装箱,长途海运到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出菇。 这次欧洲蘑菇产业考察,跨越4个国家,有荷兰、德国、比利时、波兰,一共看了13个工厂,7个出菇厂,3个发酵料厂,1个覆土厂,一个合作社,一个设备厂,参加了荷兰蘑菇节。 5月29日,我们赴欧洲考察团参加了荷兰的蘑菇节,在荷兰蘑菇节展馆,有世界各国来参展的食用菌设备、材料、产品等,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先进的食用菌机械和设备。其中荷兰先进设备的展览,引人注目,我找到荷兰克瑞斯蒂安公司展位,与该公司董事长和技术总监交谈,提出引进该公司蘑菇三次发酵设备技术的意向,达成我这次欧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克瑞斯蒂安,这家公司历史悠久,有55年历史;技术力量雄厚,有机械、设备、建筑等技术人员数十名,这是一家综合实力很强的公司,主要生产蘑菇机械、设备和厂房建造,可以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世界最先进的三次发酵设备,就是出自该公司。6月1日,我们到克瑞斯蒂安公司参观,该公司董事长亲自为我们讲解三次发酵设备的应用工艺,还亲自带我们參观了他们的机械、设备生产车间。 我们到波兰Unikost农场参观,这是一家专业发酵培养料的工厂,1995年建的,已将近20年历史,工厂的主人告诉我们,该厂效益很好,为他赚了很多的钱。工厂的墙上写着:Twojsukces jestnaszymsukcesem(你的成功 就是我们的成功)。该厂每周生产800吨料,第一次发酵2周,第二次发酵1周,第3次发酵2周,培养料三次发酵后,打包供应给出菇厂,每包15公斤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对环境保护做得非常到位,舍得花钱。我们到比利时里姆斯特参观gtl堆肥厂看到,这家规模很大的堆料发酵工厂,设备先进,由于欧洲对环境保护特别重视,该厂在废气收集处理方面投入较大,其中先进的氨气收集处理系统非常有特色,设备很大,处理完的残余废气用大管道输送到一个水泥地窑,长宽有50×80米左右,上面堆满2米多高木柴头的地方,让残余废气让木柴头吸附掉。 我们还参观波兰Gluchowski农场,该农场主要做四次发酵。该厂四次发酵的概念是,将三次发酵料复土,堆叠12层高度,让菌丝长上复土,然后出售给出菇厂。前年在一些会议上,有听说国外己经有三次发酵和四次发酵了,但是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次欧洲之行,终于搞清楚了三次发酵和四次发酵的概念。 1980年以来,荷兰的蘑菇工厂覆土改用泥炭土,使单产大幅度提高,这个技术已经在欧洲全部应用了,并且推广到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参观了荷兰蘑菇覆土工厂Topterra,这个工厂专门制作覆土材料,不但供应给荷兰各地蘑菇工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覆土材料是蘑菇栽培的重要材料之一,这个工厂从德国进口一种灰白色的土,还有从不同地方采进的泥碳土,经过化验分析,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然后装袋。一种装成1袋1.5吨,可覆50平方米面积,覆土厚度4~4.5cm,每平方米用量25~28公斤;一种1袋装30公斤,可覆1平方米。经过配制包装的泥碳土从该厂运到荷兰各地,并且出口到欧洲各国甚至世界各地。 欧洲的蘑菇工厂高度专业化,不用制种也不用造料,由专业生产公司提供发好菌的培养料和覆土,蘑菇工厂只进行出菇管理。 我们参观了荷兰champasB.V.农场,这是一家专业出菇的蘑菇厂,自己不发酵培养料,培养料是专门的堆料工厂送来的。出菇库房宽7米,长40米,内设二排床架,床架宽度1.55米,6层高度,每层60厘米间隔,最下面一层离地面60厘米,中间通道1.45米,两边通道1.15米。出菇库配有通风系统,喷水装置,操作升降机,照明用日光灯,分布在两侧墙壁。培养料高度约20厘米,复土厚度约5厘米。我们看了该厂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生长状况,以及工人采菇的场景,蘑菇长得很好。 我们在荷兰参观了一家蘑菇工厂Worldchamplnt.B.V.农场,这家蘑菇工厂也是专业出菇厂,使用层叠式出菇床架,出菇床架用行车吊到进料口,装满培养料后,用叉车叉到出菇库一层一层叠起,每个库房排二行,高度为7层,跟通常的标准出菇库一个样,所不同的是可分拆可重叠的出菇床,很有特色,这是他们经过实践的技改成果。 在荷兰第三个出菇参观点是Cox-Wijnhoven农场,设备很先进,不让拍照。这家蘑菇厂的出菇库宽6米,长45米,八层出菇床架,只采2潮菇,从进料到采菇完成,只用4周时间。这家工厂和其他我们已看过的菇厂不同之处,前面看过的都是人工采摘,这家工厂的采菇是用机器,2潮菇总产量为每平方米36公斤。 在波兰,我们参观了Kloptek农场,这是一家专业出菇的蘑菇厂,有二十多年历史,原来只有12个出菇房,2003年以后,逐年在扩建,新建的出菇库4排床架,6层高度,一个库房栽培面积675平方米,现在总栽培面积达16000平方米,用A-15菌种,6周采3潮菇,人工采菇,一天11~12吨产量,一个月产量340~500吨。每周用9个卡车的料,1个卡车28吨,每周用5车复土,1车28~32立方米,都是本地供应商提供的。 在波兰,我们还参观了GrzybekLosicki合作社,这家合作社是2004年组建的,由25个蘑菇厂成员组成,成员每天采摘的蘑菇送到这里经过真空预冷,包装,然后发往波兰和欧洲各地,每个月1400吨,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Kloptek农场是合作社的成员之一,也是合作社最大的股东,合作社得到波兰国家支持的,有占投资额75%的扶持资金,一般在2~3年内兑现给合作社。 这次考察,看到欧洲蘑菇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产业分工明确、精细,基本分为四大部份,专业的堆肥工厂、专业的覆土工厂、专业的菌种工厂、专业的出菇工厂。他们的专业化,使每个部份都做得非常的精细,效益都非常的高,可以说不是一般的高。 这次欧洲蘑菇产业考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欧洲蘑菇产业的先进性,大开眼界之余,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启示。 荷兰栽培蘑菇自1900年至今已持续了100多年,1970年以后,荷兰蘑菇生产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历经四十三年。而我国漳州市最早开始的1966年算起,只有四十七年。同样,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荷兰蘑菇生产是工业化,我国还处于传统的人工操作。在欧洲,一说到蘑菇,人们马上会说这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在中国,一说到蘑菇,人们马上会说这是农民在大棚里种出来的,这种区别实在是太大了。 这次考察回国后,黄毅教授感慨地说,我国双孢蘑菇至少比欧洲落后三十年。虽然业界不少人持不赞同的态度,但是我认为,这种言词并不夸张,虽然近十年已有多家企业开始进行蘑菇工厂化生产,但是进展缓慢,还没有真正取得效益,赚到钱。所以我国的蘑菇工厂化生产可以说是刚刚在起步,就算有十年的历程,跟荷兰四十三年相比,正好差距三十年。 启示一:欧洲将蘑菇产业链细化。我们参观考察所见到的企业都是向供应商购买栽培发酵料,购买处理过的覆土材料,厂家只是专心栽培。在波兰有的还组织合作社,对外销售。在欧洲蘑菇栽培社会分工细化发挥到极致,而国内,“蘑菇技术没难度,从头到尾都会做”的心理,把蘑菇工厂化技术看得太简单了,造成了所有投资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模式,把全部的环节都做下,不明白社会细化分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分工细化,才能够做到极致。理念上的差异,使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缓慢。 启示二:欧洲的蘑菇工厂化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在荷兰蘑菇节展会上看到,从菌种生产设备,到培养料三次发酵设备,上料机,覆土机,采菇机,五花八门,样样齐全。所有这些机械设备,都是欧洲蘑菇行业几十年不断研发创新的成果,使欧洲的蘑菇工厂化生产走在世界的前列。最近几年,国内许多人在建厂前,就开始自作聪明地设计机械、设备,精神可嘉,我并不持反对态度,我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花几年的时间一定能研制出先进的机械设备,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次在荷兰蘑菇节展会上看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机械设备,我想,所有蘑菇先进设备都有现成的,是欧洲经历几十年的不断研发创新的成果,不引进现成的,为什么非要自己花三、五年时间,甚至十年、八年的时间来研发? 启示三: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区别。这一届荷兰蘑菇节,中国只有浙江青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去参展,当时我还在想,中国的设备到荷兰去参展好像没什么意义吧,谁会买中国的设备。但是我们在波兰考察时却看到,蘑菇厂的制冷设备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这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在机械设备非常先进的欧洲,竟然会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说明了什么?有现成先进的制冷设备欧洲人会引进,而不会去浪费时间去搞研发,中国人是有先进的机械设备舍不得花钱引进,宁愿花好几年时间去研发,花十年、八年都在所不惜,这就是中国人和欧洲人的区别。 启示四:欧洲的模式值得借鉴。欧洲的蘑菇工厂高度专业化,不用制种也不用造料,由专业生产公司提供发好菌(经过三次发酵PhaseIII)的培养料和覆土,蘑菇工厂只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就把大公司的资本 技术优势与家庭蘑菇工厂的劳动效率优势结合起来。这种分工合作模式可以使先进技术得以应用推广,提升整个蘑菇产业的效益。 启示五:如何赶上和超过欧洲?这次考察,终于明白了,我国双孢蘑菇为什么至少比欧洲落后三十年。在欧洲,他们的投资理念是高投入,高产出,他们在投资上是以质量为目标的,机械设备上舍得花钱,购进材料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得到的是高回报。在中国,投资机械设备是拣便宜的,不问设备的质量指标,只问价格,买材料不问质量如何,专挑便宜的买。理念上的差异,是使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比欧洲落后三十年,说明了中国要再过三十年才能赶上欧洲的水平,就算中国人比较聪明,打个五折,最少也要十五年。不管如何,闭门造车,埋头苦干,只是在耗时间。要赶上和超过欧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就要转变思维,改变理念。中国应该借鉴欧洲的现成经验,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只有在他们成功的基础上,才能在5~10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