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菌工业化生产(原料处理装置化,出菇环境模拟化,生产装备工业化,推进生产现代化)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朝阳产业,因为食用菌是最具潜力的人类健康食品,这以是不争的共识。然而,分散、低效的小农生产,不确定的产品质量,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大市场、新技术又是催生食用菌工业化的原动力。几十年来,我国从未间断过对食用菌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探索,为此也相继引进多条西方工业化生产线,投资几千万兴建大型菇厂,而这些菇厂大多都是以失败和亏损而告终。近年又相继采用日本、台湾模式,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投资也都在2000-5000万元之间。目前,建一座日产一吨的金针菇工业化菇厂至少也需投资500万余(仿日本、台湾)。由于其大投资、高能耗,致使每公斤菇的成本都在十几元以上,而其中耗电约占成本的50%左右。我们依据三十几年对食用菌生产、研究的积累及所取得的成果认识到:它不需要几千万,五百万的巨大投资!我们只要调整创新工艺、技术,改造创新设施、设备,就可以使得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大大简化,生产装备造价大大降低,工业化能力更为凸显。于此,我们以经取得了部分专利和成果,为将此项目尽快推向更高的工业化水平,更快的惠及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加盟,共同开发本项目。
第二部分:项目介绍
本项目是一座引入“工业发酵”技术的食用菌工厂,它不同于现有“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厂,现有的“工厂化”没有跳出原有生产模式的工艺、技术水平,而原有工艺、技术基本是实验室工艺、技术的扩大化。原因是业界内、外对产业的形成过程很少或忽略了对它的分析研究;特别是产业界常常简单的以实验室工艺、技术为蓝本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许多食用菌生产者都基本沿用实验室技术手段、设施设备(即使有所改进,也还是形同孪生)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因而,就生产技术层面讲,实验室技术就显得缺乏实用性、科学性!当然,国内不乏上千万元投资的食用菌企业,然而,笔者认为他们的工艺路线、设施设备、技术手段都基本沿用了传统方法,印有极强的实验室痕迹,因此,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或不足。我曾在“食用菌的工业化之路”一文中说过: 研究现代蕈菌学的科学成果,特别是现代食用蕈菌的生产工艺技术,就必然要运用微生物学、发酵学、环境工程学、建筑学、机械学、物候学、控制论及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做工具。所以,食用菌的栽培生产,特别是规模化大生产,决非实验室技术、菇农的家庭副业技术模式可以适用。我们必须把它纳入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框架来研究,以上述学科要义为指导,用边缘学的研究方法去寻求突破。在解决了突破方向的前提下,我们整合现有工艺技术精华、现有生物工程设施、装置的合理部分,然后,把它们移植、嫁接、改造、创新后应用于食用菌的工业化,从而可使得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大为简化,工业化程度大为提高,其整体工程造价与现有工业化菇厂相比可降低十倍以上!在此不能不谈一谈工艺路线:
(一)常规工艺工厂化生产:
【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无菌接种】→【育菌出菇】→【采摘加工】
常规工艺条件下的工厂化生产,每一工艺环节都要有不同的场地、设施、装备及庞大的装、容、运支持。工艺的多环节就必然导致劳动对象(物料)的不断移动、转场,其直接后果就是劳动量大、技术难度大、设施设备规模大、对中间产品破坏大、成品率不稳定且能耗大效益低。然而,这是目前所有(包括日、台)生产厂的工艺选择。
(二)革新工艺工厂化生产:
【配、拌料系统】→【装袋】→【灭菌】→【接种、育菌、出菇】→【采摘加工】
我们设计的“革新工艺”条件下的工厂化生产,有效减少了工艺环节,降低了技术操作难度,部分节约了人工成本,增加了工业化要素(本方案可以对现有菇厂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即可产生很好的效益)。
本工艺条件下,日产一吨的设施、设备可以控制在二十万元上下,但因地域的物候条件不同会有很大区别。
(三)创新工艺工业化生产:
1、【调制、喂料、酵熟、灭菌、制坯系统】→【接种、养菌、出菇】→【采收加工】
2、【调制、喂料、酵熟、灭菌、冷却、接种、制坯】→【养菌、出菇】→【采收加工】
我们设计的“创新工艺”应是更高意义上的工厂化生产,是真正意义上的食用菌生产的“工业化”!本工业化菇厂系统不仅可以成倍降低工程造价(相对日、台模式),而且生产过程有效减少了人工投入、能源消耗和污染率。因此,其运行成本大为降低,经济效益大为提高。其重要标志是:(1)、原料处理由专门设计的工业化系统装备完成,其重要装置环节为有益生物群落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最佳生境条件并利用其生物能量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使处理后的培养基对食用菌更“适口”,本技术装备与现有工艺、技术相比可节能、降耗80%;(2)、育菌、出菇由可模拟自然物候条件的“百变菇房”来完成。它模拟养菌、出菇的物候状态,满足常年养菌、出菇的物候需要并且其内部结构可满足多品种蕈菌的育菌、出菇要求,因此,我们称它为“百变菇房”。本工业化菇厂的设计规模可从日产量一吨到十吨、百吨......。
从以上工艺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生产食用菌的工艺方法会有很多,我们的任务是寻找到最合理的工艺方法。我们知道,工艺、技术及其所需的设施、设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艺的变革需要新技术的支持,新技术又必然与新设备、新设施相依存。所以,我们这里涉及到的工艺、技术、设施、设备是一个系统工程,甚至这个系统工程还应包括企管科学,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纳入一个整体,才实现利用工业化手段达成效益提高的目的。
第三部分:效益分析
以日产一吨的菇厂为例:
一、项目的成本由三部分构成:
(一)固定资产(30万)折旧,如果按10年计,则每年应提取固定资产折旧3万元;
(二)生产原料费、耗材,以每吨500元计,则每年的材料成本为18万;
(三)职工六人,月费用1万元计,年总计12万。
以上生产成本合计33万。
二、项目的年产值利润是:
(一)年产值:以每天一吨,年均吨价3000元(平菇)——6000元(金针菇、白灵菇)的最低价测算,则年产值为108万——216万。
(二)年利润:平菇年利润:108-33=75(万元);金针菇、白灵菇年利润:216-33×2=150(万元)
第四部分:其他
(一)工厂化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可信性,供货时间的稳定性,保证了其产品的畅销性,特别是对于超市、大型餐饮企业和鲜品出口。
(二)企业的商业风险近乎为零,因为本食用菌工业生产装置,可以生产多品种菇类,因此有极强的市场应对能力!
(三)如果多生产一些高档品种,再加之反季节供应因素,其效益会更好。
(四)项目是以产品鲜销为前提设计,未考虑深加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