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一百零九:感恩
理论与实践是食用菌栽培的两个支柱,缺一而不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相辅相成,共同推进食用菌工业的发展,并促进废物的利用,改进环境,造福人类。 张树庭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最近张树庭教授八十大寿,回想起我认识张教授近三十年的日子,感慨万千。那时他千里迢迢来到福建,讲授双孢蘑菇和二次发酵,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那时我仅仅还是初入行的年轻人,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深深体会到他对食用菌事业的热爱之深,感染着我,治学严谨,潜移默化着我。当我出全国第一本工厂化专著(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白皮书,1996年出版)后,他欣然提笔,为我这初出道的人提携。那字体是多么矫健,有力,张教授的题词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谢谢张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虽然我不是你的直接学生,但我自认为是你编外的学生,谢谢你,引导我成长,我把你当做我终身的老师。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白皮书封面。
序言 我国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际此即将进入21世纪的前夕,国势昌隆,举世瞩目,时代冀求,菌物腾飞。 黄毅同志,最近三年来,主持,设计,实施白背毛木耳及白色金针菇的大规模生产实践,从中获得了第一手经验,其体会是否可贵。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食用菌栽培的集约化,工厂化,企业化,将其早年具备的教研基础与新近取得的实践心得,融汇结合,撰写为<现代食用菌栽培理论与实践专著,对于我国食用菌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革新,开拓的意义。作者还对新旧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他的观点,可供大家探讨和参考。谨此为序。 华中农业大学 杨新美 1995.10.6
我的另一位终身老师就是杨新美教授,我所出的书,都是他替我写序,那笔画一横一竖,工工整整,入木三分,我虽然不是他直接的学生,我仅是看他的书,长大的,几次开会,得到他的真传,就是严谨治学四个字。可惜的他已经仙去。我依然将他当作我的老师,时常在怀念他。
杨教授和张教授给我题词写序,那完全是在提携我们这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完全是长者对晚辈的一种真心的关怀和厚爱。我送给杨老师的仅仅是半斤不到的椴木白木耳,我知道杨老师是全国最早研究白木耳的第一人。他一看是椴木白木耳,高兴的就像小孩,手舞足蹈,那天场景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我和两位老师的友谊是那么纯洁,那么文雅,那么高尚,不像如今世道,那种违心、金钱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