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7|回复: 9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08:12:17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1 栽培季节选择

    金针菇栽培季节的选择主要参照当地自然季节性气温变化,确定栽培时间,以满足金针菇出菇阶段的温度保持在5℃~15℃的低温范围内,以保证金针菇的优质高产。四川平原地区可以安排在8月底9月初制袋接种,10月即可出菇。

2菌种选择

金针菇的品种,根据子实体的颜色可以分为黄色种和白色种。四川地区普遍种植黄色金针菇品种,主要使用的品种为四川省食用菌菌种场的金针12,川金3号品种。

3培养料准备及配方

原料来源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本规程提供以下配方供选:

①棉籽壳92%,麸皮3%,油菜饼3%,石灰2%,磷酸二氢钾0.1%。

②棉籽壳50%,杂木屑30%,麸皮14%,玉米粉3%,石膏1%,石灰1%,磷酸二氢钾0.1%。

③棉籽壳80%,麸皮15%,玉米粉3%,糖1%,石灰1%。

根据配方和计划制袋数进行原料采购。原料选购时,应购买色泽自然,气味清新,无异味,无霉味,无结块,无虫蛀,无异常发热现象的合格原料。

4拌料

4.1配料

培养基配方确定后,选水泥地平面做拌料场,依据各原料的比例称好原料,依次平铺在水泥地面上。

4.2混匀

配好的原料铁铲翻匀,翻料过程中,将配方中的生石灰兑水,并均匀洒在料堆内,逐步进行,直至完成整堆料。

4.3发酵

    混匀后的培养料堆放自然发酵24小时,使各种原料充分吸收水分。

4.4再次翻料

    对发酵后的培养料进行再次拌料,使原料中的各种配料充分均匀分布。在翻料过程中检查水分,用手抓起一把料,用力一握,有水从指缝析出,张开手后,料呈团不散,轻轻抖动,成团原料即散开,此状态水分即合适。若无水析出,或不成团,则水分不足,需添加水;若水成股流下,则水分偏重,需添加原料。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08:12:49 |显示全部楼层
 

5装袋

5.1菌袋材料及规格

    在装袋前,需提前准备装袋所需的生产物资,有:低压聚乙烯菌袋,规格为22cm×42cm×0.025mm;农用橡筋;封口膜,可用菌袋裁制;塑料套环。

5.2装袋方法

    首先拉开菌袋一头,另一头触地,向袋内填料,装满后,将菌袋口撰住,套上塑料套环,盖上封口膜,用橡筋套住,然后翻转菌袋,从另一头继续填料,并用手压实,填满料后,再上套环,封膜,套橡筋。一般每袋装料量控制在5斤左右。另外,可采用机械装袋,根据装袋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配套物资。装好的菌袋,用编织袋铺地,避免磨破菌袋,整齐码放。完成装袋后,即可入甑灭菌。

6常压灭菌

以外源常压蒸汽灭菌锅为例,首先在地面上摆放砖块,砖间间距12cm,根据供给蒸汽的锅的产生蒸汽的能力,可调整摆放砖底区域的大小(一般为1000袋/锅),砖上铺编织袋,避免毛刺扎破菌袋,然后将菌袋整齐堆码在砖底座上,用塑料膜盖住,用沙袋将塑料膜边缘密封。最后将煤车装满,并点火推入燃烧灶内,加热锅内水产生蒸汽,即开始灭菌。

灭菌过程中要注意4点:①摆袋要平稳,下大上小,防止倒堆,并留好蒸汽通道,使蒸汽更好的加热菌袋;②锅内水沸腾4小时后,袋内料温才可基本达到100℃,然后再维持此温度10小时后,方可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不急于下甑,待菌袋在甑内闷4小时后,方可出甑冷却;③码袋要注意不易过多过紧,会直接影响灭菌效果,造成损失;④灭菌过程中注意锅内水位,及时补充,避免锅内水烧干,亦不可经常加水,会导致灭菌温度不稳定,导致灭菌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08:13:23 |显示全部楼层
 fficeffice" /> 
 

 

7冷却和接种

7.1冷却

灭好菌的菌袋,从灭菌甑取出后放置在干净、通风,并利于转运接种的区域进行冷却。冷却期间应防止二次感染,冷却区域周围不能有霉变的物质,并在冷却前提前喷施克霉灵或漂白粉水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菌袋冷却至30℃时,即可开始接种。

7.2接种准备

接种是生产环节中的关键,在接种前,需要对接种箱进行清理,并用消毒剂对接种箱内外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冷却至合适温度的菌袋放入接种箱一端,按每瓶菌种接12~15袋的比例,将合格的菌种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后放入接种箱内,并将接种工具、酒精棉球、酒精灯、封口报纸、小封口膜(小于套环,用于防止水分散发过快),橡筋等放入接种箱。准备好后,放入一个铁碗,内装约30ml甲醛,再放入适量高锰酸钾,并迅速关闭接种箱门,消毒30分钟后,即开开始接种操作。

7.3接种方法

    在完成接种准备后,接种人员需用消毒水对手进行消毒,然后接种箱一侧一人,进行接种。首先接种人员从手洞将手伸入接种箱,用事先准好的酒精对手进行消毒,然后用对接种钩及菌种瓶进行消毒,再用接种钩挖松菌种,再揭开菌袋封口膜,迅速将菌种钩入菌袋,并铺满整个口面,然后在菌种面上放上小塑料封口膜,再用封口报纸将口面封住,翻转菌袋,再接另一头。接好种的菌袋,轻放在接种箱内没有放菌袋的另一端。完成接种后,将菌袋取出,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08:14:44 |显示全部楼层
 

8发菌

8.1培养室准备

培养室外环境主要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垃圾杂物,清理水沟,并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污染源。培养室内地面用敌敌畏喷洒杀虫,地面抛撒石灰,改变地表酸碱度,抑制杂菌的生长。

8.2培养管理

8.2.1温度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培养过程中,由于菌丝生长自身将产生热量,袋内温度会比环境温度高出2℃~4℃,故进行温度控制时,应以袋温为准。培养菌丝过程,温差不易过大,否则会引起提前出菇,影响产量。

8.2.2湿度

    菌丝培养期间,不需要从环境中摄取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为宜。

8.2.3光照

    发菌期间,尽可能保持黑暗环境。

8.2.4空气

菌丝培养期间,一般每天进行一次通风,通风时间控制在30分钟即可。

8.2.5管理

    菌丝培养期间,每隔8~10天应进行一次翻堆,将菌袋位置调换,使其发菌速度一致,并挑选出感染菌袋。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要及时通风降温。一般25~35天即可完成发菌。发菌室应密闭,防止老鼠咬破菌袋,造成污染。

9出菇

9.1菇房准备

栽培金针菇的菇房要求通风换气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调节光照方便,可以选择现有符合出菇条件的闲置房屋,亦可搭建竹架大棚进行出菇。在排袋前一天,需要对菇房进行消毒,首先对大棚内进行清扫,然后用喷雾器喷施克霉灵,再密封30小时后通风,或喷施漂白粉亦可,最后再地面上撒上石灰粉即可使用。

9.2排袋

    在菇棚内地面铺一层砖,砖行间距为90cm,在砖上码放菌袋,袋与袋之间间隔1~2cm,码放完一层后,在袋子上平行摆放两根细竹竿,然后对齐第一层菌袋,再摆放第二层,堆放到第5层时,用竹竿斜绑在袋间竹竿上,每1.5米,绑两根,分别插入两旁地上,以稳定层架,如此可堆放8~14层。

9.3催蕾

    菌丝长满袋后,还需创造适宜条件,刺激菇蕾产生。催蕾的方法是——搔菌。将菌袋排袋完毕后,去除袋口封纸和塑料膜,用搔菌钩将菌袋表面的一层菌膜和残存的老菌种去掉,并将料面整理平整。完成后,用喷雾器向袋口喷水,再用新报纸将袋口封住,并保持环境湿度在85%~95%,同时夜间增加通风,拉大昼夜温差,白天利用散射光刺激,约7天可形成菇蕾,然后去掉封口纸。进行疏蕾管理,用竹片将菇蕾去除,需去除的菇蕾有:边生,中间不生的;长的比大部分菇蕾快的,出蕾量非常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08:15:06 |显示全部楼层
 

9.4出菇期环境控制

9.4.1温度

    低温是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出菇的适宜温度为10℃~12℃。在适宜温度下出菇,子实体生长慢,颜色淡,生长整齐,产量高,质量好。若温度过高,则菇质量差,易感染杂菌。

9.4.2湿度

    子实体生长期间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随着子实体的伸长,可将空气湿度逐步降至80%。增湿采取的方法主要在墙面、地面及空间进行喷雾加湿,切忌直接喷在菇蕾上。

9.4.3空气

    金针菇生长对氧气及二氧化碳非常敏感,二氧化碳浓度低,不利于菌柄伸长,易开伞成熟,无商品价值,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蕾形成少,不整齐,易形成针头菇,无菌盖。所以在空气调节上应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通风调节。在催蕾阶段和子实体生长后期,要增加通风次数,加大通风量,可促使菇蕾形成,可刺激快成熟的子实体快速生长,并刺激菇盖发育。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减少通风量,使培养室或菇棚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刺激菌柄增长,抑制菌盖发育。

9.4.4光照

金针菇对光线比较敏感,光线过强,则菇体颜色偏深,品质差。但出菇必须要弱光刺激,微弱的光线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使菌柄朝着光的方向快速伸长,整齐生长,不散乱。

9.4.5管理

催蕾后,待子实体生长至3~4cm时,即可进行套袋,将双开口袋用橡筋固定在袋口上,并挽至菌袋口处,此时严格控制光照,保持弱光,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菇盖分化,刺激菇体增长。随着菇体的增长逐步将套袋拉起,拉至同菇长度相同,再菇体长到约10cm,菇盖有0.5cm左右时,将套袋全部拉起,完全遮盖菇体,用橡筋将袋口扎住,不完全扎死,留大约2cm宽的口子通气,直至采收。

9.5采收

9.5.1采收标准

    当金针菇子实体大部分菌柄长到13~18cm,菌盖直径0.8~1.2cm时,即可采收。

9.5.2采收方法

    采收时,取下封口橡筋,一手抓住菌袋,一手伸入袋内,轻轻地抓住整丛菇拔下,残留在培养基上的菇脚要清除干净。

9.6转潮管理

    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清理菌袋表面的死菇,露出新菌丝,轻轻拧住袋口,养菌5天左右,待菌丝恢复后,敞开袋口,继续出菇期管理作业,约15天左右可出下一潮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08:15:23 |显示全部楼层
 

10. 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不现蕾

发生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②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的形成;③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预防办法:①培养料干燥,可喷18~20℃温水,量不宜过多,喷后不见水滴为宜;②通风降温至10~12℃,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防止气生菌丝产生;③加强通风,增加弱光照,诱导菇蕾形成。

(2)菇蕾发生不整齐

发生原因:①未搔菌,老菌种块先形成菇蕾;②搔菌后未及时增湿,空气湿度低,粗面干燥,影响菌丝恢复生长;③袋筒撑开太早,引起料面水分散发。

预防办法:①通过搔菌,将老菌种倒掉,同时轻轻划破料面菌膜,减少料面菌丝伤害,有利于菌丝恢复。②催蕾阶段,作好温度、湿度、通气、光照四要素的调节,促料面菇蕾同步发生。③待料面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失水。

(3)袋壁出菇

发生原因:袋料松。尤其是装袋得比较松软的培养料,在培养后期,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空隙,一旦菌丝生理成熟,在低温和光照诱导下,出现侧生菇。

预防办法:装袋时将料装紧压实,上下均匀一致,料紧贴袋壁。

(4)料面沿袋壁四周出菇

    发生原因:①撑开菌筒过早;②发菌时间过长,料表面菌丝老化和失水。

    预防办法:①适温发菌,缩短发菌时间,减少料面水分蒸发;②适时撑开菌筒;③发现料面失水,及时给予补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11:13:13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田鸿在2010-7-14 10:51:06的发言:
不过这似乎应叫“四川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吧,不然别人要提意见的哈!呵呵.

接受意见,但是过了修改时间了,没法在上面修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4 10:51:06 |显示全部楼层
王版主好文,顶了!不过这似乎应叫“四川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吧,不然别人要提意见的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15 08:29:54 |显示全部楼层
下文就是,请大家注意了,这是针对四川金针菇写的规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443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7-14 23:02:19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没有下文了呢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