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经药物处理后,综合产量较对照平均高29%,而二潮菇发病率则比对照平均低17%,表明该药物的效果是明显的。
(3) 处理④在产量表现及防治效果上,均排序为第一,说明预防的效果是第一位的,生产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
(4) 从试验结果来看,500倍药液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1500倍,就产量而言,亦优于1000倍药液处理,但就整个病害发病率来看,1500倍药液自始至终的预防,其效果亦优于500倍药液的“治疗”效果,从经济、有效和保证效果等用药角度考虑,建议生产中以使用1000倍药液进行预防为宜。
(5) 处理⑥的常规管理,即为不用药对照,在产量表现和病害发生率两个考察指标上,均排序最后,说明常规管理方法病害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
(6) 试验结果表明:每潮菇使用黄菇一喷灵药物喷施3遍,结合适当的通风等管理措施,即可有效抑杀本次侵染的病原菌;如能实行每5天左右喷1次的预防措施,则是最佳防治手段。
5 小结与讨论
由于不同种类病害试验的病害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及其栽培方式不同等,对试验结果可能有一定影响。
白灵菇在食用菌各试验品种中的生物学效率最低,可能因为该试验菌株的生长温度偏低、病害危害时间及白灵菇生长周期较长有关,尚待继续验证。
阿魏菇的发病率高于各试验病害的平均水平,可能与其覆土栽培方式有关,有待进一步试验。 香菇不同试验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差异较小,我们认为,可能与培育花菇过程中空间湿度较小、通风量偏大、病害发展条件不足及危害程度较低等有关,尚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本文见发于“中国食用菌”2007-3期,P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