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黑龙江有线电视都市频道6月23晚《新闻夜航》播发的关于“石头沟村种滑菇出现污染引发纠纷,‘金秋食用菌’包赔损失”的报道,深感报道失实,问题严重。这类报道,既伤害食用菌菌种生产者,也不利于菇农提高技术,从而导致此类现象继续屡屡发生,给食用菌产业带来严重危害。 菌种不吃料,或接种后菌包内出现杂菌,其原因很多,下面列举几点:1.高温灭菌不彻底造成杂菌多而菌种不活不长;2.接菌没有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杂菌进入菌包;3.天气异常连续高温造成杂菌泛滥;4.接菌时培养料温度过高,菌种被烫死; 5.菌种买回后贮存不当造成烧菌,或不及时使用长期搁置致使菌种严重老化……这样的原因还能举出很多,其中每一种原因都能造成菌不活或者菌包出现杂菌的后果。请问,菌农出现问题,为什么不在菌农的操作技术上找原因,却往菌种上赖? 食用菌栽培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懂技术或某一环节的操作技术不严格,都会出现问题,甚至“全军覆没”;尤其是食用菌栽培老区,空气以及周围环境中杂菌含量逐年增高,接种的难度逐年增大,象石头沟村那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可以说,近年来,菌农栽培出现问题,绝大部分原因都是菌农自身的生产操作存在问题。菌农购买菌种,不会不看菌种的好坏,菌种如果有问题,接种时也能发现。不找自己的操作问题,却让售种者包赔损失,天理何在? 菌种生产者也是劳动者,并且大多是个体——当他面对几个甚至十几个找不出失败原因的菌种用户时,是“一个”对“一群”——他才处于真正的弱势。种子管理部门调查调解无可厚非,而政府新闻媒体,却抱有明显的偏见,进行所谓的“曝光”,极大地伤害了这一菌种生产者,这种极不负责的报道,后果不可想象,无异于助纣为虐、草菅人命。象“都市夜航”这样的新闻栏目,不懂技术,为了哗众取宠,所报内容不客观不公正,实则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儿戏,真是可恶之极。 当我们在谴责和批评CNN失实报道的时候,国内某些媒体是不是也应该检讨和正视自身存在的同样的问题? 牡丹江市冬梅木耳菌 杨义庆 牡丹江市宏大食用菌研究所 李宏伟 牡丹江市黑木耳协会 聂林富 牡丹江菊花食用菌菌种研究所 马骥 牡丹江市木耳菌厂(森花食用菌研究所) 蒋忠信 牡丹江市延丰菌业有限公司 韩淑琴 牡丹江市于林食用菌 于杰 牡丹江市海丰食用菌研究所 冯龙 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副秘书长 王相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