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和特产资源情况 吉林市农业条件良好,是一座积极构筑工业化农业的生态城市。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山高林密,生长繁衍着3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是世界生物圈天然保护区的"立体资源宝库",是开发建设特色产品的重点区域,发展特色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特产,被誉为"关东三宝"的人参、貂皮、鹿茸和大量的山珍野果等土特产品名扬中外。其中,有以人参、党参、细辛、黄芪、贝母、五味子为代表的药用植物900多种;以山葡萄、山楂、越桔等为代表加工原料型滋补类植物40多种;以松茸、猴头、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80多种;以蕨菜、薇菜为代表的可食性山野菜190多种;以梅花鹿、紫貂、林蛙为代表的经济动物50多种;蜜源植物300多种;油料植物30多种,还有一些观赏植物等。 目前,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4万公顷,其中:白瓜籽面积1.2万公顷;烟叶面积3300公顷;苏子面积7517公顷;果树面积3.1万公顷;蔬菜面积4.36万公顷;避寒增温暖棚面积55.15万亩。经济动物:毛皮动物3.8万只;鹿发展数量7.3万只;柞蚕1911把,产茧量1032吨;林蛙放养55亿只,回捕1.1亿只。特产品:木耳总产量达269万公斤;中药材面积达到5249公顷;山野菜(果)、野生药材、野生食用菌采集量达到10.53万吨;人参、西洋参面积达到2279万平方米。 吉林市有效使用绿标的企业13个,产品23个,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15.4万吨,年产值6.5亿元。国家、省、市级名牌农产品达100多个。共计有230多种名优新绿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快速形成。 【吉林市林业】 吉林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全年林业产值完成2.9亿元,增长28.8%。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1844公顷,比上年增长1.8倍;迹地更新面积2032公顷,下降3.8%;全年四旁植树203万株,增长26.9%。 为适应入世后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2002年,吉林市通信分公司还全面开展了以ISO9001为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于2002年12月获得了国家认可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国家认可证书》,顺利地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工厂化液体周年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即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和固体栽培技术相结合,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标准化,产品质量有机化。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尤其是反季节生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菇类食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项目拟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的农付产品和林业资源,建设“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项目的建设对促进东北地区成为食用菌发达地区,把食用菌作为创汇农业、城市“菜篮子工程”、扶贫产业、农民发财致富的途径,对促进北京地区食用菌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在意义。 三、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部和国家计委1993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3、扶持“三农”相关政策;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项目主要进行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市场预测分析、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建设条件、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测算和评价等。 四、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经调查研究、分析后认为: 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适合本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发地方优质品种,通过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和高效。 2、经过测算,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08万元,年利润60万元,投资回收期1年,投资净利润率220%。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比较合理,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均符合有关可行性报告编制要求,条件具备,项目可以兴建。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尽快批准项目建设,落实建设资金,以便尽快组织实施。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我国食用菌产销情况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生产600多万吨各种食用菌,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品种主要集中蘑菇、香菇、木耳、平菇等全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几种食用菌上,而且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现在逐渐增加了灵芝、竹荪、鸡腿菇、杏鲍菇、杨树菇、大球盖菇、阿魏菇等20多种,品种达30余种,但在高温的夏季,采用传统技术大部分食用菌还无法生产,栽培的品种更少。 我国食用菌产品主要靠内销,食用菌历来作为高端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通常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上。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能力迅速增强,但由于生产能力不足,价格仍居高不下。目前我国人均年占有量仅5公斤,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通过工厂化生产,将有助于食用菌产量的迅速提高,人们购买新鲜食用菌更加便易,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将明显增加。 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干菇、鲜菇和盐渍菇,其中以鲜菇出口效益最高,如山东久发集团的鲜双孢菇出口效益达几千万元。 二、世界各国食用菌产销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食用菌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美。日本是亚洲的食用菌生产大国,1990年食用菌总产值(除双孢菇外)达2769亿日元。日本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设备先进,已实现生产的园艺化和机械化,部分产品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香菇由于质量上乘每吨卖价达2.8-3.2万美元,比我国香菇的每吨0.8-1.2万美元高出近2倍。韩国也是亚洲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利用稻草作为栽培原料年产平茹3万吨,蘑菇2万吨。韩国香茹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是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年出口约450吨。 在欧洲,法国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双孢菇年产量20-22万吨(鲜),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德国和欧洲蘑菇的供应基地。法国还建有欧洲最大的蘑菇菌种生产中心,生产谷粒菌种,销售到各个国家。荷兰的蘑菇栽培技术非常先进,已经实现了机械采菇,蘑菇产量15万吨左右。荷兰还建有蘑菇堆肥中心,向国外出口蘑菇堆肥。英国是欧洲的主要蘑菇生产国,大小菇场约500个年产量12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本国市场。德国的蘑菇产量约5万吨。不足部分主要从荷兰、法国和中国进口。 第三章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一、自然情况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理状况大致分为:六分半山二分田,一分草地和水面,半分村镇居民点。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10℃以上有效积温为2400一2800℃,无霜期为120-130天左右,平均降水711毫米,日照平均为2441.7小时,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优良。 吉林市总幅员面积为27120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4.4%。实有耕地面积为55.9万公顷,占全市总幅员面积的20.6%。农业人口人均实有耕地0.25公顷,户均耕地1.05公顷。 吉林市林地面积为155万公顷,林木蓄积量为1.5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 吉林市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72条。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9座,小I型水库87座,小II型水库461座,塘坝1952座。全市年水资源总量为170亿立方米左右,可利用水域面积为8.5万公顷左右。 吉林市地下矿藏达20多种,钼、铜、铝、钴、锑、金、银、铁、铬等金属矿藏以及石墨、石灰石、方解石、油页岩、硅泥土、花岗岩、大理石等非金属含量十分丰富,潜在价值为1280多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三分之一。 吉林市实际有乡(镇)和街道(含农村的街道)110个,其中乡44个、镇56个、街道10个。行政村1601个,农户53.3万户,农业人口222万人。农村劳动力93.7万人。 全市97.5%以上的行政村已通汽车,89.4%以上的行政村已通电话,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18.29平方米,人均砖瓦房面积16.20平方米。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接近8年,农村"五保"人口全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 二、农业和特产资源情况 吉林市农业条件良好,是一座积极构筑工业化农业的生态城市。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山高林密,生长繁衍着3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是世界生物圈天然保护区的"立体资源宝库",是开发建设特色产品的重点区域,发展特色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特产,被誉为"关东三宝"的人参、貂皮、鹿茸和大量的山珍野果等土特产品名扬中外。其中,有以人参、党参、细辛、黄芪、贝母、五味子为代表的药用植物900多种;以山葡萄、山楂、越桔等为代表加工原料型滋补类植物40多种;以松茸、猴头、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80多种;以蕨菜、薇菜为代表的可食性山野菜190多种;以梅花鹿、紫貂、林蛙为代表的经济动物50多种;蜜源植物300多种;油料植物30多种,还有一些观赏植物等。 目前,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4万公顷,其中:白瓜籽面积1.2万公顷;烟叶面积3300公顷;苏子面积7517公顷;果树面积3.1万公顷;蔬菜面积4.36万公顷;避寒增温暖棚面积55.15万亩。经济动物:毛皮动物3.8万只;鹿发展数量7.3万只;柞蚕1911把,产茧量1032吨;林蛙放养55亿只,回捕1.1亿只。特产品:木耳总产量达269万公斤;中药材面积达到5249公顷;山野菜(果)、野生药材、野生食用菌采集量达到10.53万吨;人参、西洋参面积达到2279万平方米。 吉林市有效使用绿标的企业13个,产品23个,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15.4万吨,年产值6.5亿元。国家、省、市级名牌农产品达100多个。共计有230多种名优新绿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快速形成。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如下: 1、交通条件:吉林市公路 吉林市自古就是三省通衢,区位优越。目前路网密布,四通八达,公路连接全国各大城市。 全市有公路655条,其中,国道2条,省道6条,县道28条,乡道440条,专用公路179条。公路总里程75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9公里,一级公路116.8公里,二级公路800.8公里,三级公路1517.7公里,四级公路4781.1公里,等外公路243.7公里。国道543.2公里,省道670.3公里,县道1196.9公里,乡道3619.5公里,专用公路1493.1公里。 全市有长途营运线路966条,其中,跨省线路36条,跨地区线路118条,跨县(市)线路196条,县(市)内线路612条,旅游线路4条。1576个行政村通客车。有长途客运车辆1450台,其中,高档客车68台,中档客车673台。有营业性货运车辆18593台,其中,大型车辆8799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297台,重型车辆814台。 吉林市水路 松花江穿城而过,水路运输较为发达。吉林市有水运航线5条、码头12个(三道码头、红旗码头、哨口码头、土城子码头、渔楼码头、北兰码头、旧站码头)。松花湖上有客船12艘,130个座位以上的客船有白山号240个座位、湖光号300个座位、乘风号240个座位、银丰号240个座位、城建一号140个座位、木材一号240个座位、大鹏号638个座位、迎宾号650个座位、航管一号130个座位、松花湖号180个座位、吉化一号150个座位、吉林号150个座位。 此外,在吉林市区和永吉县、磐石市、桦甸市、蛟河市分别有5艘、7艘、1艘、33艘和27艘挂浆机(28座位以下小型游船)。在市区有货船9艘、营业性橡皮舟10艘。 铁路 1949年12月1日国家成立吉林铁路分局。2000年12月5日,原图们铁路分局撤销,整建制并入吉林铁路分局,辖区路网范围扩大。管内有长图、牡图、吉沈、吉舒、烟白、拉滨、朝开、和龙等干支线8条,总营业里程1491.9公里,管界跨吉、黑两省的16个市、州、县。管内设有131个车站,其中一等站3个,二等站8个,三等站21个,四等站99个;有分别通向俄罗斯、朝鲜的两个国际口岸站。现有直附属单位96个,其中直属65个,附属31个,机车配属188台,客车配属677辆,运用客车32.5对547辆,旅游旺季还有加开至广州、深圳、香港、昆明、张家界、长白山等地的旅游专列。 2、水电条件: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河网密布,降水充沛,水资源、水能资源、水产资源均较丰富。全市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372条,分属于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拉林河、威虎河5大流域,统属于松花江水系。松花江干流从东南至西北纵贯全境400公里。境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地表水年径流量164.93亿立方米(含客水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70.27亿立方米,距吉林省第二位。年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272.2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48.25万千瓦时。全市有水域面积9.3万公顷,可养鱼水面5.12万公顷。建国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利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产生了三次飞跃,从最早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水利必须为国民经济全面服务",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吉林市水利事业正是适应这个飞跃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防洪工程建设 林市城区段防洪工程建设规划为市区防洪江堤46.25公里,总投资2.5亿元。工程从1983年开工建设,现已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全部竣工。同时做到与城市区设相结合,与道路交通相结合,与园林绿化相结合,使之不仅成为保护城市安全的防洪线,也是成为城市交通线和风景线,防洪堤的建设,既保护了城市,又美化了城市,提高了城市品位。桦甸市防洪大堤在1995年水毁后,按新标准设计,可防御9804立方米/秒的洪水,总投资达11876万元,建设堤防总长达12.7公里;永吉、舒兰、蛟河、磐石4县(市)所建城区防洪工程均达到了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吉林市的城市防洪工程标准则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建国后,全市在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卡岔河、拉林河等主要河段上建有5条主要江河堤防,其中,松花江堤防,辉发河堤防经过加固建设已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有20余处中小河流堤防,全市堤防总长达830公里。 农田灌溉 全市共建设各类蓄水工程2536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9座、小(一)型水库94座、小(二)型水库469座、塘坝1952座。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建橡胶坝17座、拦河引水工程为1180处。其中,永舒灌区工程经扩建配套规模已达30万亩的大型灌区;新打机电井3029眼,兴建节水灌溉工程2252处。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建设,全市已经形成了以蓄为主,蓄、引、堤相结合的配套灌溉工程体系,灌溉面积17万公顷,是解放初期的6.2倍,水稻年产量9.7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45%,是建国初期水稻总产量的13.7倍。 城乡供水 全市每年为城乡人民生活供水量高达1.62亿立方米,占全市年均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的6%。各县(市)城区都已建成了城区供水工程。全市已有90%的乡镇驻地实现了自来水化;农村已有38.71万人,10.94万头大牲畜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并为8.9万人解决了防病改水问题。 水资源规划管理 对吉林市城区和5个县(市)城区、68个建制镇、28个重点挂牌村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未来用水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吉林市城镇水资源规划工作大纲》和《吉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市近700平方公里的267眼水井的坐标定位及高程测量工作;完成了《吉林市排污口现状调查》的踏查、研讨及合同签订工作,进行了水污染弥散试验项目研究。 地方水电建设 吉林市5大水系中可开采装机容量17.32万千瓦,电能为5.65亿千瓦时。现有小水电站15处,装机40台,容量为1.5万千瓦。经过论证,近期可开发建设的地方水电项目有4处。具体为桦甸的小红石、西金沟,龙潭区乌拉街的小锦洲和永舒灌区泄洪闸。初步论证后,这4处装机容量9.16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需投资5.5亿元。全部投产后,年创产值1.06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左右。 水产渔业 全市现有可养殖水面80万亩,已开发利用76.53万亩,占可利用水面的95.7%。2002年全市成鱼产量26500吨,生产鱼种3200吨。 水土保持 全市已有60万公顷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60%。其中,经过综合治理的68条小流域都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02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700万元,治理7处,面积达0.3万公顷。 3、通讯条件: 吉林省通信公司吉林市公司伴随着中国电信业的改革进程,吉林电信分公司在历经了一系列改革的洗礼后,于2002年11月8日正式更名为吉林省通信公司吉林市分公司。作为吉林市的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公司主要经营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网元出租、电报以及国家批准的其它通信业务。 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吉林市通信分公司始终坚持走"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到2002年12月,吉林市通信分公司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7万门,电话用户达到78.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5.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3.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0.7万户,基础数据用户累计达到2109户。市话、农话实现了交换程控化,农村舆实现了数字光纤化。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网络遍及全市。 4、技术条件 我公司主要从事食用菌和药用菌的遗传育种、繁殖、提纯复壮、引进试种、液体深层发酵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菌种保存、微生物分类鉴定、生理生化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和生产技术开发。我公司从事生物技术、食用菌产业化研究多年,对各种野生食、药用菌种的分离和选育技术有着丰富的经验,每年都举办多期食、药用菌培训班。现有20多种常见菇种的菌株100多个品种。菌种厂建筑总面积1000M2,栽培试验场和生产场地地5000M2,菌种培养室300M2,有实验室、接种室、菌种培养室和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