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梁故事会 于 2013-5-9 12:20 编辑
前几天讲了山西忻州市野峪蘑菇厂的故事,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深入分析,积极提议。昨天,我特意邀请野峪蘑菇厂老板和生产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根据网友的要求,这里补充介绍其生产过程;吸取网友的分析看法,这里也提出一些见解。衷心感谢网友的参与,再次感慨一线菇农的真知灼见。
蘑菇厂去年8月25号开始生产,到9月下旬生产8万包,每包湿重8斤,10月7日开始采菇销售,至12月份出商品菇20万斤,次品菇10万斤,收入34万元,生产比较成功。
10月17号开始,更大规模生产,到1月中旬,生产30万包。据生产人员讲,管理非常混乱:
1、菌种很多没有发满,技术员要求,不满的不要用,但工人是定额接种,不好的菌种也用了;
2、技术员要求灭菌包鼓起后保持4小时以上,但灭菌包很多时候没有鼓起;
3、加水时溢出,有时水袋多;
4、发菌期间温度长期低于10度;
5、菌袋是单面打孔10个,菌袋透气性差;
6、今年3月份后开始出菇,出菇不但从两头划口出,而且从接种孔出,采菇人员是定额,只采两头出菇好采的,接种孔出的菌袋压着,不好采,造成很多烂菇,造成菇蝇泛滥;......,
7、后期生产亏损近百万。
问题在于:
1、老板急于求成,规模太大失控,没有称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
2、外地技术员对于新菇场管理的难度没有预期,理论上算账,一个菇棚一年种三季,纯利8万元;
3、一个致命的错误,没用两头套圈接种出菇,用了单面打孔接种,两头划口出菇;
4、培养料配方营养不全,营养缺乏造成蘑菇发黄、发脆;
5、蘑菇发脆,与菌种特性也有一定关系;
给老板的建议:
1、赶快清棚,好菌袋覆土出菇
2、自己生产栽培种
3、配方内加些粗料,添加一些油渣之类的农副产品
4、两头接种,套圈
5、聘请位有经验、负责任的管理人员
6、要量力而行,现有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大规模的生产,不出问题难,靠卖蘑菇赚钱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