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9|回复: 21

菌种生产新概念——脱毒繁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3-11-24 20:40:22 |显示全部楼层
菌种生产新概念——脱毒繁种


     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相继有脱毒土豆、脱毒花卉等应用于生产。这些经脱毒处理后的种苗,明显表现高抗性、高产量等预期的生产特性,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年来,食用菌病害甚多,至今尚无有效、专用的防治药物应用于生产。将植物的脱毒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所谓植物脱毒,是将植物茎尖生长尖端组织进行分离,将分离组织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从而获得脱离原体病毒、病菌的新生种苗。具体到食用菌的脱毒繁种,严格说来,一般的组织分离并不能达到使菌种脱毒的目的,这是由于子实体已生长至中后期,携带病毒、病菌的概率相当高,故脱毒效果不明显。而将食用菌尖端生长点进行脱毒,效果理想。具体的脱毒方法有两种。 菌丝尖端脱毒技术 宜使用规格为90毫米或110毫米的培养皿。无此规格培养皿时,也可改用规格为25毫米×200毫米的大型试管,但操作不太方便。 先按常规制备母种培养基,装入三角瓶,棉塞封口,加皮纸包封;同时将培养皿洗净后用牛皮纸包好。二者同时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公式为:0~0.05兆帕-0~0.12兆帕(30分钟)-0。 灭菌器内压力为零时,取出灭菌物,放入事先消毒的接种箱。打开牛皮纸包封,一手持培养皿,一手持三角瓶,利用手指调控使培养皿上盖开启约1~2厘米,倒入培养基液体约10~20毫升,盖严。将培养皿平置,冷却后成一光滑平面,俗称 平板 。 平板 冷却至30℃以下时,接入待脱毒菌种。接种方法:挑取米粒大小的一块种源,接入 平板 边缘。接种后置于规定温度下培养〔视品种调控温度)。当菌丝萌发至最长为2厘米时,用尖刃接种工具切取菌丝尖端1毫米左右,接入新制 平板 上。此为1次脱毒。一般可连续脱毒3~4次。脱毒次数越多,脱毒效果就越有保证。 原基组织脱毒技术 该技术最大程度革除了原有组织分离时子实体处于生长中后期,携带病毒、病菌可能性极大等弊端,真正实现了分离尖端组织的脱毒目的。具体操作为: 常规配制基料,调破氮比为30∶1。碳氮比不可小于25∶1,以免菌丝过度旺盛生长结成菌皮,不易现原基。大口罐头瓶洗净、备用。准备数块又11厘米×11厘米的纯棉纱布。装料至瓶口下1厘米时,从瓶口处铺上一层纱布,用平口螺丝刀将纱布边缘插至瓶下,使之紧贴瓶劈。封口灭菌、接种、培养等操作按常规进行。 待菌丝发满瓶后,施行温差、湿差、光照等刺激,一般约7天即可现出原基。此时原基的形态是 白疙瘩 。待原基高至1厘米时,即可进行脱毒分离。 将菌瓶用75%酒精擦洗后,移入已消毒的接种箱,箱内不再进行常规熏蒸。同时准备接种针(或接种钓)、多个刀片(以备交替使用),与菌瓶一同放入接种箱中,喷洒新洁尔灭以确保无菌操作。两手用75%酒精擦洗,伸入接种箱,将刀片进行灼烧灭菌后手持冷却。打开菌瓶封口,两手配合用无菌镊子取出原基。由于料面覆盖一层纱布,故不会将基料带出,操作方便。用刀片将原基表层削去约1毫米,然后用尖刃刀片将原基划切,使每块大小1毫米2左右。用接种针将分离的原基块移入平板或大型试管进行常规培养。操作要点:一是用刀片进行削、切时,每切一刀须更换一次刀片;二是分离块接入时须靠边缘投放,可接在平板的边缘或试管的最前部,一般不居中接入。 山东省农科院士肥所 曹德宾  
[em06][em06][em06]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3-11-29 21:43:28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技术,太好了。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4-5-31 10:46:18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网站也有一个关于脱毒的文章,不是我们写的,
我认为他写的很好,理论上也不同于上楼的,大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4-5-31 10:47:13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脱毒不是简单的类端分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5-31 14:18:26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oonpart在2004-5-31 10:46:18的发言:
我的网站也有一个关于脱毒的文章,不是我们写的,
我认为他写的很好,理论上也不同于上楼的,大家看看。


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能否转过来大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4-6-5 15:46:06 |显示全部楼层
好,
为什么我发的网页链接不见了?
和你的文章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我当时看了很受启发,有兴趣的朋友也看看。
当一个新品种(菌株)选育成功,应用于生产后,少则一二年,多则五六年即已“退化”,轻则表现发菌慢、产量低,重则表现为抗性差、发病率高。如何能抑制菌株的“退化”速度、还菌种自身原来的生物学特性、恢复其生产性状呢?经过对脱毒土豆、脱毒地瓜以及脱毒花卉的生产效果考察以及方法的类比,根据食用菌菌种的生产规律及其特殊性,设计并进行了“食用菌菌种脱毒”
的研究,脱毒菌种经在十几处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广泛中试,证明效果良好,可以进行产业化推广。

一、菌种脱毒的技术程序
  1、菌种脱毒的设计原理。
  所谓菌种脱毒,就是采用先进的尖端分离技术、配合对成熟菌丝体不同阶段不同形态自然生成物的分离技术以及选用不同基质使接入种有条件进行选择性生长,并经2~4个循环后,使该菌种彻底摆脱原携病毒、病菌,恢复其原本生物特性。根据该定义,研究采用了液体基质→秸秆基质→液体基质→秸秆基质的设计,根据品种的不同,反复2~4次循环,并有意令培养基处于不稳定即所谓富养——贫瘠的交替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往复操作,使菌种在“脱”掉原携病毒病菌的前提下,自然恢复和产生较强抗性,从而达到脱毒后的菌种具有较原菌种抗逆、抗病等性状更强的生产性状的目的。
  2、菌种脱毒的技术过程。
  菌种脱毒的操作本身并不复杂,但需花费较长时间,并需严格控制脱毒时机和操作,主要过程及要求为:
  (1)必须按照“绿色食用菌”的技术要求配制培养基。首先,在进行组织分离及尖端分离时,配制的斜面及平板培养基,应当较常规生产用配方的营养相对贫乏一些,基本配方为:土豆150克,木屑30克,蔗糖15克,琼脂粉10克。其次,在转接秸秆(或棉壳)基质时,该培养基可常规操作,基本配方为:棉壳1250克,麦麸125克,木屑250克,石膏粉250克,尿素7克,水2200克。上述培养基营养相对贫乏,食用菌菌丝较难发展,但某些病菌也很难发展,但在该种条件下,相对而言,食用菌菌丝较有生长优势,待再次进行分离操作时,利用菌丝尖端远离病菌、病毒的条件将其“甩”在原基质中而避免重新带入新的培养环境中,从而达到逐步脱毒的目的。
  (2)常温培养,并创造相对不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利用食用菌的生长优势,达到脱毒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偏低温度的条件,使食用菌菌丝能够缓慢生长,但某些病毒、病菌无法萌动;但在具体脱毒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菌种的品种特性及实际条件实施操作;比如金针菇菌种的脱毒,由于金针菇属低温菌,其子实体在15℃以上条件时即表现较差,相应某些病菌病毒也易在较低温度时对其形成侵染,故在初次脱毒分离时,应将培养温度调控至25℃~30℃,转接时再调至15℃以下;第二循环分离脱毒时,继续维持15℃以下的条件,但在转接时则需重新调至25~30℃;第三循环分离脱毒时,仍维持25℃~30℃,转接后则降至15℃以下条件进行培养;如此经高——低——低——高——高——低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使病菌、病毒难以适应的温度条件,从而达到脱毒之目的。但在一般平菇菌种的脱毒操作中,考虑一般生产者无法对温度实施调控,故可进行常温培养,只要操作认真、细心,并注意观察和取舍,均可实现脱毒目的。
  (3)菌种脱毒采用的是“尖端”脱毒理论,因此,应适时、及时地进行分离操作,否则,一旦超过时限,病菌病毒便会“跟踪前进”,使脱毒工作前功尽弃。所谓尖端分离技术,即以菌丝体生长的最末梢或子实体的末梢组织为分离物体进行的分离操作,其基本根据是:随着生物体内细胞的不断分裂,生物体自身才能不断膨大,即不断生长,其末梢组织属于新生组织的“前沿地带”,理论上认为,该组织与生物体自身携带的病菌病毒之间的距离较大,故脱毒效果较为理想。一旦某环节无故延长时间,则很难保证脱毒效果。
  (4)脱毒操作需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有停顿、保存等过程。如前所述,菌种脱毒是在分离——再分离的操作中实现的,但其生物体的培养,则是在不同基质(不同级别)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实现的,如培养皿或试管菌种转入菌瓶,由菌瓶再转入培养皿或试管等。该过程应连续操作,期间应安排好工作程序,如果因时间或其它条件无法完成本次操作,或将某级生物体进行冰箱保存时,则难以达到脱毒目的。
  二、脱毒菌种的生产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1、菌种脱毒后,恢复其原有生物学特性,无论在品种推广还是在菇农生产中,脱毒菌种将彻底保持品种的“清白”。如过去个别单位在推介品种时大力宣传是“黑蘑菇”,而菇农却种出了“白蘑菇”,这其中排除“人为操作”原因外,与菌种带菌带毒进入生产环节的关系很大,而经脱毒后的菌种,永远不会发生上述事情。
  2、菌种脱毒后,抗逆性明显增强。包括对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抗性,以及以某些人为因素如通风不及时、通风量不足等不良生长条件的抗性等,抗逆性增强的重要标志是:在相对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照样长出好蘑菇(菇农语)”,这是对脱毒菌种的真实写照。
  3、脱毒菌种的抗病性提高,是受广大菇农朋友喜欢的主要原因。据2002年初步统计,在重点推广的品种中,脱毒菌种较常规菌种的发病率降低60%以上。在去年秋冬季节至今年春季的栽培生产中,济南、聊城、德州、潍坊、菏泽等地菇农凡是使用脱毒菌种的生产,黄斑病、褐斑病、褐腐病等病害几无发生。
  4、2002年度生产,山东等地食用菌病害呈大面积发展趋势,给菇农造成很大损失。据分析,各种原因除栽培环境、病害预防、品种选择不当外,菌种自揣携带病菌、病毒、抗性差是主要原因,在做好其它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有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从已推广和中试的情况来看,菌种脱毒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脱毒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建议:
  ——供种单位应迅速开展食用菌菌种的脱毒工作,使脱毒菌种尽快全面应用于生产。
  ——广大菇农朋友应从理论上认识脱毒菌种的重要性,从实践中了解脱毒菌种对生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不要以为是“相同模样”的菌种就盲目引进,这只是表面现象,关键是要了解菌种的内在品质;菌种脱毒与否,直接关系到栽培生产的效益如何,甚至关系到生产的成功与否。
  形成批量生产、菌种自制自用的菇农朋友,应尽快掌握菌种脱毒技术,并尽快应用于生产。因为这部分生产户,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他们的成败,对周围菇农及其他农民的影响较大,具有相应的示范带头作用。

(山东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曹令花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曹德宾)


/////////////////
相同处都说明了”尖端脱毒“

不同之处:
“此经高——低——低——高——高——低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使病菌、病毒难以适应的温度条件”

还有对培养基采用不同的原料、配比、干湿、有氧、少氧、营养的丰富、贫瘠、
等等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看来太长呀,,,,,,,,,,,,

只是简单的“脱毒”,,,“可能”  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6-5 19: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篇好文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6-6 19:45:52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可操作性强。好资料,有收藏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7-6 00:46:02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

积分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4-7-7 16:15:56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农科院菌种保藏中心张金霞主任在山东讲课时曾专门介绍过脱毒菌种事情,她说现在的脱毒菌种是一种为卖高价而进行的一种炒做行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