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天

[转帖]《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3:15 |显示全部楼层
26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91、袋栽杏鲍菇如何进行刺激出菇
(1)低温刺激:杏鲍菇属恒温结实性菇类,原基分化温度低于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以较低温度(10℃~15℃)刺激原基形成;
(2)光线调节 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100~200 Lx为宜(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25~40瓦白炽灯),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
92、袋栽杏鲍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
菌丝长满袋需后熟10天,菌丝吐黄水即可置于栽培室内进行出菇管理。取掉棉花和套环,把塑料袋口翻转至靠近培养基表面,之后喷水保湿,促其出菇。
(1)温度调控:以10℃~15℃较低温度刺激原基形成,一般需10~15天。然后把栽培室控制在15℃~18℃左右,让子实体生长和发育。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若遇到低温,注意适当关紧门窗,尽量提高栽培室温度,让子实体正常生长;若气温升高,则多喷冷水降温,尽量减少子实体萎缩死亡;
(2)湿度调控:初期栽培室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而当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注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
(3)光线调节: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100~200勒克斯为宜(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25~40瓦白炽灯),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光照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强则子实体柄短、盖大、易开伞,而且菌柄严重弯曲,降低品质;无光则不分化或不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4)通气:子实体发育阶段还要求加大通风量。雨天时,空气相对湿度大,房间需注意通风;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增加喷水降低温度的同时,必须增加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0.5小时,避免高温高湿。
93、袋栽杏鲍菇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杏鲍菇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出口杏鲍菇要求菇体长5~10厘米,菌盖直径4~6厘米。国内市场要求当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第一潮菇后,相隔14天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潮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杏鲍菇生物学效率可达60%~80%,采用覆土措施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
94、杏鲍菇如何采收
杏鲍菇达到采收标准后应整丛采收,一般用左手握住杏鲍菇子实体,右手按住料面,整丛采下,不要带下培养料。采后要及时分级加工。
95、杏鲍菇采收后如何管理
杏鲍菇采收后应将出菇面清理干净,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使菌袋休养生息。采用单面菌墙出菇的菌袋,也可掉头出菇,重新垒垛。将已出过菇的一端朝里埋进土里,原来在土里的那端朝外作为出菇面。这样管理后再长出的菇个大、产量高。杏鲍菇栽培袋一般出1~2潮菇,但其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上。
96、杏鲍菇如何干制
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干品,所以烤干之前需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干品呈白色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97、杏鲍菇保鲜出口如何加工处理
 (1)采摘:采菇人要戴乳胶手套,一手捏住菇柄,一手用不锈钢刀在菌柄的最下方将菇切下,轻轻放在筐内,并码放整齐,以防碰破菌盖。
 (2)分级:根据出口要求分级,同时剔除菌盖破裂、有斑点、变色、畸形等不合格的等外菇。然后按大小规格分别装入专用筐内。
 (3)保鲜:经分选后,将符合出口标准的菇及时送往冷库保鲜。冷库温度控制在0~4℃。待确定起运前8~10小时,进行修柄包装。如果先行修剪,则菇柄基部易变色,影响质量。
 (4)包装:鲜菇保鲜包装箱采用塑料泡沫制成的专用保鲜箱。内衬透明无毒薄膜、外用瓦楞纸加工成的纸箱,每箱装5~10千克。
五、白灵菇栽培
98、白灵菇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白灵菇,学名阿魏侧耳(PleurottLs ferulae),又称阿魏蘑。我国新疆地区多于4、5月份出菇,故又有“天山神菇”、“草原上的牛肝菌”之誉。白灵菇营养成分较一般菇类丰富。子实体含蛋白质约16%,粗脂肪11%,灰分6%,粗纤维4%,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较金针菇高出1~6倍,堪称菌中之最。维生素含量也较高,其中维生素D含量较其他菇类高3~4倍。并且含多种矿质元素,对于平衡和补充人体营养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白灵菇含有较多的阿魏多糖,野生菇具有与中药阿魏相同的医药疗效,即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及防治妇科肿瘤的功能和作用,还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3:34 |显示全部楼层
27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99、白灵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1983年,新疆生物沙漠土壤研究所驯化栽培了阿魏菇,1990年选育出高产菌株,在新疆和福建等省区推广。新疆木垒食用蕈菌开发中心同时也驯化栽培这种食用菌,并开发了神菇补酒等产品。1996年,木垒食用蕈菌开发中心的赵柄和北京市的单位合作在北京市通州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产,以“白灵菇”为商品名进入北京市场和外贸市场。阿魏菇商品价值颇高,以前只有少量干品供应,国际市场价格常高出香菇、金针菇3~5倍。人工栽培白灵菇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100、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怎样
按照一个日光温室大棚300平方米,除去操作过道,有效面积为210平方米,利用17厘米×35厘米菌袋,装干料0.4千克、湿料1.0千克,菌袋底对底横卧排放,每垛放1米高8层,每平方米可摆放150袋,一个温室可摆放3.0万袋白灵菇菌袋,每袋成本在1.0元,包括培养料、塑料袋、劳务费、能源、运输、管理费、设施设备折旧费等,总成本3.0万元;按每袋出0.2千克鲜菇计算,一季生产白灵菇0.6万千克,按每千克15元计,总产值9.0万元,去掉成本3.0万元,一个300平方米温室一季经济效益为6.0万元,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101、杏鲍菇形态特征
  杏鲍菇单生或群生,菌盖幼时略呈弓形,后渐平展,成熟时其中央凹陷呈漏斗状,直径2~12厘米不等。一般单生个体较大,群生时偏小。菌盖幼时呈灰黑色,随着菇龄增加渐变浅,熟后变为浅土黄、浅黄白色,中央周围有辐射状褐色条纹’齐具丝状光泽。菌肉纯白色,杏仁味明显,菌褶延生不齐,白色,与普通平菇相同。菌柄长5~20厘米,直径3~10厘米不等粗,基部膨大,呈保龄球状。长大后其形态与美味牛肝菌(北方称之为大腿蘑)和松口蘑相似。
102、白灵菇形态特征
  白灵菇的子实体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其形态不同,有呈棒状的类似于杏鲍菇,有呈伞状的类似平菇。菌体洁白,菌肉亦为雪白色;菌盖表面带有浅褐色条纹,空气湿度低时易形成龟裂、生成粗糙的鳞片而影响品质。菌褶延生,甚至延伸至菌柄的中下部,这点与平菇相同。菌柄肥厚,实心,绵状。一般人工栽培时,形态为伞状的其菌盖直径5~15厘米、厚度2~4厘米,菌柄长4~7厘米、粗2~6厘米;形态为棒状的其菌盖直径3~7厘米、盖厚2~4厘米,菌柄长4~20厘米、粗2~10厘米。
103、白灵菇生长习性
白灵菇为亚热带及欧亚干旱等草原地带生长的野生菌类,分布于南欧、北非、印度等地。在我国新疆的木垒、青河、托里等沙漠戈壁里的阿魏滩上,白灵菇专一性极强地着生于枯死的阿魏根茎上。在干旱少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每年4、5月份为生长期。
104、栽培白灵菇采用哪些原料
  由于野生白灵菇对着生基质的专一性,使人们一直认为白灵菇属寄生性真菌。通过人工驯化栽培结果来看,白灵菇可着生于多种基质上,如棉籽壳、阔叶木屑、稻草等,可分解利用大多数的碳氮物质作为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故可断定,白灵菇是一种腐生型菌类。在此基础上,可大量采用农业副产品并添加少量速效营养成分即可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
105、白灵菇生长对温度要求严格吗
  白灵菇菌丝可在5℃~32℃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子实体的生长温度为8℃~20℃,最适为14℃~16℃,在此范围内,温度越低,子实体发生数量少,个头发育肥大,菌肉结实,产品外观好,品质亦有所提高。生产中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其生长温度控制在下限水平,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子实体,获得更高效益。
106、白灵菇生长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白灵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基质含水率40%左右时,菌丝仍可较正常地发育。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应尽量为其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以利其健壮、旺盛地生长。因此,可将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5%~68%。出菇阶段空气湿度宜在90%左右,低于80%时菌盖易过早开伞;低于70%时菌盖易形成龟裂,产生鳞片;达到100%易发生某些病害。
107、白灵菇对通风条件有什么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9:39 |显示全部楼层
38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144、灵芝栽培经济效益咋样
灵芝短段木栽培(以1个棚2200段为例)
(1)成本投入:包括柞木段、栽培袋、棉花、菌种、燃料、大棚膜、遮阳网、棚架、人工等共计1600元;
(2)产量、产值:产量2200段×95%×0.08=167.2千克;产值167.1×24元/千克=4012.8元;
(3)纯收入:4012.8元—1600元=2400元;
(4)投人产出比为1:2.6,即:投入1500元,产值4000元,可获纯利2500元。
145、灵芝适合什么地区栽培
由于栽培灵芝可以采用木段栽培,也可以采用代料袋栽,所以有林木资源的山区和半山区可以进行短木段栽培,而在平原地区可以采用玉米芯和麦麸进行代料栽培,因此一般地区均可以进行灵芝栽培。
146、灵芝栽培需要哪些原材料
各种阔叶树木屑、作物秸秆(豆秸、玉米芯)及下脚料(米糠、麸皮、玉米粉)栽培灵芝均可。樟、桉树木屑和针叶树木屑不能栽培灵芝。栎树、苦槠、米槠、柞木、桦木和悬玲木等材质致密的树屑,加粮食饲料中的玉米粉栽培灵芝质量较好,子实体质坚。玉米芯、棉籽壳栽培灵芝产量最高,但品质较差,子实体中灵芝多糖及灵芝酸含量较低。用陈木屑要比新木屑菌丝生长快;玉米芯要新鲜不霉变,粉碎要细一些,防止扎袋(硌袋);麦麸用新鲜的好;石膏粉要用无水的熟石膏。
147、短段木栽培灵芝如何截段和拼段
(1)截断:为防止杂菌污染,砍伐截成的短段木应尽早装袋灭菌,保持砍下的树有较适合的含水量,以利菌丝生长。由于树种不同,其木质硬度不同,一般木质疏松的树种应在2~5天内截段装袋,而木质坚硬的树种在5~10天内截段装袋。将砍伐的树木剔去枝桠,将刺或枝桠削平,截成12~15厘米长的小段,要求长短一致,不留毛刺,截口和木段成直角(截面要平),以利拼段时断面平直整齐;
(2)劈裂和拼段:用斧子在其截面上劈成几道十字型裂缝。也可采用小的枝桠和大的段木,先将大的段木锯成15厘米的小段,然后再劈成2~3小半,将刺削平,然后用尼龙绳捆扎,捆扎时中间应放一些小的木段填充。
148、灵芝栽培常用哪些配方
配方1:硬杂木屑74%,玉米粉24%,石膏粉、蔗糖各1%,含水量58%~60%;
配方2:硬杂木屑73%,玉米粉5%,麸皮20%,蔗糖、石膏粉各1%,含水量58%~60%;
配方3:硬杂木屑39%,棉籽壳39%,玉米粉20%,蔗糖和石膏粉各l%。含水量60%~62%;
配方4:玉米芯粉碎74.5%,麸皮(米糠)24.5%,石膏粉、草木灰各0.5%,含水量62%~65%。
149、灵芝栽培一般在什么季节
中晚熟品种一般安排在2月20日至3月10日期间生产,早熟品种要在3月1日至3月20日期间生产。此时气温低,杂菌少,成功率高,而且在40~50天菌丝长满袋后,可在5月10日~6月1日之间下地。
150、如何搭建灵芝出芝棚
(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选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块,朝向东南座西北的疏林地。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质疏松;
(2)作畦开沟:栽培场在晴天翻土20厘米深,暴晒l~2天后作畦,畦高20~25厘米,畦宽1~1.2米,畦长按地形决定,畦间留作业道,宽45~50厘米,除去杂草碎石。畦间挖好排水沟,沟深30厘米,在塑料棚四周也要挖好排洪沟;
(3)搭出芝棚:出芝棚一般面积为100或200平方米,棚高1.9~2.1米,按人字型屋架设计,搭建棚架后,要盖上塑料大棚膜,然后盖上遮阳网,棚架四周最好用稻草帘围起,起到防晒保湿作用。
151、灵芝栽培用哪种规格的栽培袋
灵芝栽培一般采用26×35厘米和35×40厘米两种规格栽培袋,捆扎后装袋,为防止扎袋,可在袋底和袋口装少量拌好的木屑,装袋后灭菌。
152、短段木栽培灵芝如何装袋
将截成12~15厘米的短段木装入聚丙烯栽培袋中,1立方米(直径10厘米)原木可截成12厘米长的短段木1000段,装入1000个塑料袋。扎好袋后灭菌,用单层袋装木段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扎袋造成杂菌污染。
153、木段灵芝装袋后如何灭菌
(1)高压灭菌:高压灭菌要排放冷空气2~3次,当气压表在0.05兆帕压力时,第一次排尽冷空气,然后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次排气,在0.105兆帕压力时开始计时,在0.105~0.15兆帕压力下灭菌2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9:52 |显示全部楼层
39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2)常压灭菌:是采用常压灭菌锅进行蒸汽灭菌的方法。当温度上升到80℃时,要排放冷空气,灭菌时间以袋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持续8小时,灭菌时不可干锅,不可加冷水,不可停火,停火后应闷2小时。
154、木段灵芝一般采用哪种接种方法
灭菌后不可强行开锅冷却,以免造成迅速冷却使冷空气进入栽培袋内而污染杂菌。停火2小时后趁热出锅,放置在冷却室或接种室内,当料袋温度冷却到28℃~30℃或常温时开始接种。接种采用接种箱接种和离子风机接种均可。一般每瓶菌种可接10~12袋。
155、木段灵芝接种后栽培袋如何摆放
菌袋可排放在菌种架上,或有次序地堆成墙式垛。菌种架可用木制或三角铁制,架高1.8~2米,架宽以能放1个棒形袋为宜,架分5~6层,层间距离30~40厘米,将菌袋横放在架上,袋口向外,每层可放菌袋2~3层。采用地面堆垛,应先用砖砌12~18厘米高的底座,将菌袋卧放于底座上,袋口向外,垛2~3层后垫一层木板,继续将袋在木板上垛高,直至10~12层为止。
156、木段灵芝栽培袋如何进行发菌管理
(1)前期管理:培养室在进袋前应事先消毒处理,空间用2%~3%来苏儿水容液喷雾消毒,之后用2~4克/立方米气雾消毒盒熏蒸。室内要求遮光、干燥和通风。菌袋接种后堆叠五层,行间留0.8~1.0米通道,以利通气和检查杂菌。前期25℃~28℃,后期20℃~25℃,既温度“前高后低,宁低勿高”。7~10天内可不通风,菌丝封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通风应“前小后大,宁大勿小”。空气相对湿度45%~60%之间,室内保持 “通风干燥,宁干勿湿”。门窗用纸板或厚布帘遮光,以看不清报纸为宜,即“暗光培养,宁黑勿亮”;
(2)后期开袋培养:接种35天以后,菌丝生长量不断增大,需氧气量不断增加,应加强菌袋通气,可将棉塞拔掉,进行开袋培养。开袋培养的作用是有效控制短段木表层菌丝生长,促进段木内部菌丝生长发育,避免菌丝缺氧、老化,形成老菌皮。要掌握好开袋时间,过早开袋,菌丝在段木外层未形成保护层大面积污染,过迟开袋将影响菌木成熟。短段木发菌时间一般40~60天。
157、木段灵芝菌丝成熟是啥标准
灵芝木段栽培菌丝生理成熟标准是段木表面菌丝生长洁白粗壮,看不到木段,段木内菌丝连接紧密,表面无杂菌污染,已有部分红褐色菌被,段木轻压有弹性,菌木松软,劈开菌木其本质部呈浅黄色或米黄色。
158、木段栽培灵芝如何埋段
灵芝埋段一般在5月10日~5月20日为最佳期,埋段时间应选在天气晴好时进行。埋段前先清理好畦床,并将不同树叶、不同直径大小菌段、生长状况不同的菌段进行分类,避免出芝个体大小不一,不好管理。脱去菌段外面塑料袋,将接种面朝上,按序排成行,菌木要埋直,菌木间距离5~6厘米,并保持菌木高度一致,然后覆土,覆土材料应采用干净的河沙或含土较少的山沙,也可用透气性好的土覆1/2或1/3,再用河沙,覆土厚度为2 ~3 厘米,覆土最好用火烧土,杂菌少、土温高,增加含钾量,利于出芝,也可用腐殖土或沙子。
159、灵芝出芝期间如何管理
(1)埋土后出芝前管理:埋土后,盖严棚膜,不盖遮阳网,以增加棚内温度。7 天后喷重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如喷水时造成菌木外露应及时将土补上土壤不能过湿,应使菌木保持通气良好,长期积水将造成菌木内菌丝坏死。出芝前应保持覆土干而不燥,湿而不粘;晴天每天喷粗点水一次,阴天隔日喷细点水一次。温度超过30℃应加盖遮阳网或稻草帘;
(2)出芝后管理:
①温度管理:出芝后,一般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夜间不要低于15℃,白天不要超过32℃;
②水分管理:瘤状原基期栽培场空气相对湿度80~90%,覆土层保持既疏松又湿润;在土质疏松、原基出现较多时,应勤喷水,水质要干净,多喷雾状水。柄状原基生长期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每天喷水两次,早晚各一次,达到90%为宜,但不要超过95%,当空气过于干燥时,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子实体停止生长;此时必须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芝盖长到3厘米时,开始着色,不能直接喷水,防止冲洗孢子,影响质量。此时,在畦面灌1次大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40:06 |显示全部楼层
40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③光照管理:散射光对子实体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强光则有抑制作用,光线不足将使子实体分叉,形成鹿角芝。灵芝在生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半阴、半阳、半透光,加盖遮阳网利于形成优质灵芝;
④通风管理:在瘤状原基出现时,如通风不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畸形分枝,甚至不开伞,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当原基大量出现时,适当减少通风量,促使柄原基长到5~7厘米后,再加大通风量,每天通风2次,每次1小时,促进盖原基分化;
⑤间苗:为使灵芝个大、朵正、形好、盖厚,从灵芝现蕾开始,要不间断地、多次进行间苗(或去势培养),可采用切割法、烫烙法等。切割法就是在每个菌木上仅留一朵子实体,其余的用金属刀片将需要去势部位直接切割掉,或用手直接掰掉,达到去势目的。间苗原则是同一木段上只留一个生长健壮、无畸形、个大的菌蕾,去势时不要触摸子实体,否则造成畸形;
⑥转段:间苗后,会出现相邻两个灵芝相连而长到一起的情况,影响灵芝的商品价值,需要转段,将两个即将相连的灵芝子实体所着生的载体——木段,往不同的方向转动,达到不相连。但不要用手触摸灵芝菌盖;
⑦防治杂菌:在埋木后如发现裂褶菌、树舌等杂菌,应用利器将污染处刮去,涂上浓福尔马林或波尔多液,最好将杂菌菌木烧掉;
⑧促进菌盖增大,保持菌盖干净:浇水时喷洒一定浓度的植物营养生长素,增加养分,促进子实体菌盖生长,严防菌盖被泥土污染,保持色泽一致;
⑨提段:提段应在灵芝菌盖边缘生长点2~3 厘米时进行,采收孢子粉的灵芝不应提段。方法是把灵芝木段从菌床覆土里拔出,让整个木段暴露在空气中,增加氧气供应,加快营养运输,控制孢子弹射,导致灵芝菌盖增厚度,提高质量。
160、灵芝孢子粉如何采收
在灵芝子实体菌盖完全放开时即孢子弹射时,采用吸附法采收孢子粉。用吸风机吸灵芝棚内的混有大量灵芝孢子的空气,孢子粉即留在吸风机的布桶内。采用吸尘器杂质多,质量差;采用塑料薄膜采收的,经过高温、以及高湿易结块,降低质量。收获前7~10天,沿菌木行间铺一层报纸,盖好棚膜,大量孢子粉可落到报纸上,结合收获进行采收孢子粉;还可在收获前的10~15天,在棚内灵芝上方20厘米处支窄幅长条地膜接收灵芝孢子粉;也可采用吸尘器在灵芝菌盖上方吸附灵芝孢子粉。
161、灵芝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1)菌盖边缘白色生长圈(点)完全消失;
(2)菌盖表面完全呈赤红色,不再增大;
(3)菌盖表面色泽一致;
(4)地面有大量褐色灵芝孢子产生。
162、灵芝如何采收
(1)一次出芝为整株采摘法,用剪刀从床面以上无沙处剪下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芝柄基部,转动拧下即可;二次出芝为留柄剪收,剪收时注意不要用手接触菌盖,也不要水洗子实体,以免孢子粉散失,影响灵芝品质。剪收可以在剪柄部位形成菌芽或直接开片形成芝盖,大大缩短生长周期,进行二次出芝。发生鹿角芝的头潮灵芝应尽早采收,一般在8月中旬,并且采用剪柄采收。二次出芝参照头潮灵芝管理方法和要点,但要注意通风、保湿;
(2)二次出芝采收时间:9月末,采收方法为整株采收。
163、灵芝采收后如何管理
第一潮灵芝采收后,应整理畦面,清除杂草并适当补撒细土,达到原覆土厚度,并且给予3~5天的干燥处理,当剪收的灵芝菌柄上已经干燥后再按照第一批灵芝出芝管理措施进行,准备第二批灵芝生长。
164、灵芝如何干制
采收的灵芝,除去泥土和其他杂质,用剪刀削去芝柄下部1厘米,芝盖朝上,单个排列进行日晒或通风阴干,也可放于烘筛上烘干,达到标准含水量后,即可进行分级、包装、贮藏。
八、松茸半人工栽培
165、松茸是啥形状,有哪些营养和药用价值
松茸菌盖宽5~20厘米,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表面干燥,具黄褐色至栗壳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长6~13.5厘米,宽2~2.6厘米,中实,圆柱形,上下等粗或下部略有膨大。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环生菌柄上部、丝膜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4:53 |显示全部楼层
2 《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7、啥是半人工栽培食用菌
半人工栽培食用菌是原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凡是没有采用纯菌种进行人工接种的方法都属于半人工栽培法。如松茸半人工栽培包括感染苗移植法、移土法、假植法、孢子法、菌柄移植法和菌盖切块直播法等多种方法。松茸半人工栽培作业场是适宜的松树林地,栽培接种物大多选用天然松茸孢子、菌丝、菌根和子实体。
8、啥叫腐生菌,腐生菌都包括哪些种类
腐生食用菌又分为木生食用菌、土生食用菌、粪生食用菌和草生食用菌四种:
(1)木生食用菌指生长在枯木、倒木、树洞、树桩及断枝上的食用菌,如香菇、黑木耳、猴头菌、灵芝、平菇和金针菇等;
(2)土生食用菌指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的食用菌,如橙盖伞、脆红菇、绿菇、春生鹅膏、块鳞灰毒伞、苦口蘑、毒粉褶蕈和四孢蘑菇等;
(3)粪生食用菌指以腐熟动物粪便为营养源的腐生食用菌,如粪鬼伞、灰白粪鬼伞、双孢菇和大肥菇等;
(4)草生食用菌指以禾草茎叶为生长基质的食用菌,如草菇、大球盖菇、草地蘑菇和凤尾菇等。
9、啥叫木腐菌,木腐菌都包括哪些种类
木腐食用菌是指生于枯木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分解吸收其养分,破坏其结构,导致木材腐朽的食用菌。由于木腐食用菌是从动植物尸体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获取养料,所以木腐食用菌较易培养,当前人工栽培食用菌中绝大多数,如香菇、杏鲍菇、白灵菇、黑木耳、金耳、榆耳、平菇和金针菇等都是木腐食用菌。
10、啥叫草腐菌,草腐菌都包括哪些种类
草腐食用菌是指生活在已死亡的农作物秸秆上,分解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秸秆等草料腐烂的食用菌,目前栽培草腐食用菌的种类较少,如双孢菇、草菇、巴西蘑菇和鸡腿菇等属草腐食用菌。
11、啥叫共生菌,共生菌都包括哪些种类
两种不同生物或两种生物中的一种,由于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现象。如菌根菌和植物形成菌根,形成菌根的植物和真菌间的关系即是一种共生现象。不少热带菇类与白蚁或蚂蚁存在共生关系。在自然条件下,鸡枞只能生长在白蚁窝上,白蚁为鸡枞提供生存基质,鸡枞在白蚁窝内生长为白蚁提供食物一一菌丝体,白蚁和鸡枞间彼此依赖生存。能和其它生物发生共生关系的真菌叫共生真菌。
12、啥叫菌根菌,菌根菌菌都包括哪些种类
真菌和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的共生体,称菌根。这些植物包括苔藓、蕨类和高等种子植物,尤其是松、冷杉、栎、榛、栗、山毛榉、桦、杨等属植物最著名。菌根真菌广泛分布于子囊菌亚门中的块菌和大团囊菌属,如担子菌亚门中的牛肝菌、口蘑、鹅膏、杯伞、蜡伞、丝盖伞、铆钉菇、乳菇、蘑菇、松塔牛肝菌、齿菌、鸡油菌及革菌等。
13、野生食用菌出菇的地方菌丝可以移栽吗
野生食用菌出菇的地方菌丝可以进行菌丝移栽。但是一定要了解这一种食用菌是腐生菌、寄生菌还是共生菌,如果是腐生菌就可以进行纯人工室内栽培;而寄生菌要看这一种食用菌的寄生性强还是弱,如果寄生性弱,也可以进行纯人工栽培,如果是寄生性强,则不能进行纯人工栽培,而只能进行半人工栽培——移栽;如果是共生菌则只能进行半人工栽培。
14、为啥野生食用菌有大小年之分
野生食用菌菌丝生长发育主要依靠自然气候条件,包括日照、降雨量、昼夜温差、土壤状况和植被情况等因素,如果上一年的日照、降雨量、土壤情况和植被等条件适宜某一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发育,第二年气候因素适宜这种食用菌生长发育,那么这种食用菌在这一年就是大年(丰年),而下一年是平年或小年(欠年),所以食用菌有大小年之分。
二、榆耳代料栽培
15、榆耳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榆耳即肉色粘韧革菌,又名粘韧革菌,我国东北地区民间俗称榆耳、榆蘑和沙耳。榆耳子实体单生或覆瓦状叠生,较小或中等大,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收缩成软骨质,坚硬。菌盖初期近球形,渐平展,呈半圆形、贝壳形、扇形或盘状,边缘内卷,直径2~13厘米,厚3~10毫米,表面污白色、米黄色或橘黄色,被松软而厚的绒毛,密布小疣。菌肉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至近胶质。子实层面粉肉色或淡土黄褐色,具辐射状曲折的棱脉,表面似有粉末。孢子无色,卵形至椭圆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5:14 |显示全部楼层
3 《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2)榆耳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药食兼用真菌,在榆耳子实体浸提液中,含有类似呋喃唑酮(商品名痢特灵)的活性成分。产地民间采后晒干保存,用于治疗腹泻,与鸡蛋煮或炒食可治白痢,与红枣水煮食用则可治红痢等肠道疾病,特别是对红白痢疾疗效奇特,食用1~2片即可痊愈。
16、榆耳对温度有啥要求
榆耳属低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适温范围为22℃~27℃,以25℃最为适宜。温度在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经12天菌丝才开始萌动;30℃以上生长虽快,但菌丝细弱;35℃以上停止生长而死亡,菌丝的致死温度低于大多数食用菌。有的菌株可耐37℃高温,经14天菌丝仍不死亡,致死温度为40℃。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温度范围为5℃~26℃,以10℃~22℃为适宜。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8℃~22℃。在适温范围内,子实体发育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在实验中还发现,营养生长阶段温度也影响榆耳子实体原基形成。不同温度下培养的菌丝体,原基出现率和出现时间早晚有差别。在30℃温度下的培养物,不容易形成原基。在25℃温度下进行发菌,对原基形成最有利。
17、榆耳对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有何要求
(1)榆耳菌丝在基质含水量40%~75%下均能生长,以60%~65%生长最佳。接种前基质含水量低于55%,菌丝虽可生长,但难以分化子实体原基;高于70%时,菌丝生长缓慢;
(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达到85%。低于80%时,原基不易分化,已经分化的原基则生长缓慢;低于70%时,原基不分化,已经分化的原基干枯死亡。榆耳是胶质菌,出耳阶段环境湿度以干、湿交替为好。在干、湿交替环境中,比恒湿条件下耳片伸展更为有利,同时也有利于预防出耳期杂菌侵染
18、榆耳子实体颜色与光照有关系吗
榆耳菌丝在有散射光和无光条件下均能生长,但菌丝长势和速度明显不同。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而粗壮。光照对菌丝生长的抑制强度与光照度呈正相关。虽然强光照下菌丝长速比弱光快,但强光照能抑制菌丝萌发,使菌丝生长前端分枝减少,菌丝稀疏,气生菌丝完全消失,因而在发菌阶段,最好置于黑暗或弱光照下培养。光照可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以弱散射光效果最好;光照度过强,会抑制子实体形成。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菌丝体在培养基内长满后,在黑暗条件下处理30天,一直未见原基出现。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性来贮藏栽培种。榆耳菌丝对光照极为敏感,菌丝体在培养基内长满后,每天偶尔有几次几分钟的20~60勒克斯的光照刺激,就足以满足原基形成对光照的需求。在每天6~8小时15勒克斯光照度下,也能较快地形成子实体。此外,光照对子实体色素形成和积累至关重要,暗光下生长子实体色浅,散射光照和强光照下生长的子实体色深,且肉厚。但强光照会抑制子实体原基形成。
19、榆耳生长发育对空气要求严格吗
榆耳属好气性菌类,特别是子实体形成和分化期,需要供给充足的氧气。培养室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能加速原基分化展片。当培养室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原基不能正常分化,形成菜花状畸形子实体。
20、榆耳适宜生长发育的酸碱度是多少
榆耳喜微酸性环境。菌丝在pH值为4~9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5~6。在pH值在3时菌丝不能萌发。pH值4时接种6天萌发。在pH值5~9时接种48小时萌发。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菌丝生长量显著不同。
21、榆耳子实体分化发育分为哪几个时期
(1)菌丝扭结期:培养基表面的菌丝变浓、加厚,继而出现菌丝扭结成为白色菌丝团;
(2)原基形成期:白色菌丝团组织化,出现浅黄褐色的、形状不规则的凸状突起,即子实体原基。此时,子实体原基上常伴有黄褐色水珠出现。菌丝团出现到原基形成一般经历2~4天;
(3)原基膨大期:原基形成后,不断膨大并连结成片,表现凹凸不平,呈脑状,并非很快进入分化期。原基膨大期一般需经历3~12天;
(4)耳片分化伸展期:当原基充分膨大后,可以从任何一个部位分化出片状耳片并不断伸展。当耳片生长到直径7~15厘米时,边缘卷曲变薄,即不再伸展。耳片伸展期一般经历7~15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5:35 |显示全部楼层
4 《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5)成熟期:耳片边缘卷曲时,标志子实体完全成熟,并开始释放孢子。
22、榆耳栽培历史和现状如何
榆耳主要腐生在榆树和春榆的枯干上。特别是在成年榆树砍伐后的树桩上,顶部部分干枯而死,但下部仍存活,形成良好的遮荫条件,榆耳子实体多发生在枯死和正在枯死部分的结合部位。在粗大榆树的树洞中也常有榆耳生长。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份是榆耳子实体大量发生的季节。榆耳还能生长在槭树属的枯树上,榆耳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北海道。1984年,张金霞、王云、田希文和王玉万等对榆耳生物学特性、菌种分离和人工驯化栽培进行深入研究,并已取得成熟的栽培经验,为我国榆耳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辽宁省清原、新宾、本溪、抚顺和铁岭以及吉林省、黑龙江省东部是榆耳的主产区。目前在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形成了规模超过100万袋的榆耳生产基地,栽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且有扩大栽培规模的趋势。
23、栽培榆耳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咋样
野生榆耳与栽培的榆耳相比,野生榆耳采收不及时,产量小,质量差,而且含有大量的杂质,价格低于栽培的榆耳,而栽培的榆耳由于技术成熟,产品质量好,病虫害发生少,不使用农药防治病害,无农药残留,产品色泽纯正,等级高,价格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栽培榆耳的经济效益按照10000袋计算,投入8000元,可产干榆耳250千克,每千克按照最低收购价格100元计算,产值25000元,纯收入17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
24、榆耳都适合哪些地区栽培
栽培榆耳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玉米芯和硬杂木屑,栽培场所为温室、大棚或各种房屋,属于保护地栽培,所以榆耳适宜栽培区域为具有林木资源和农作物资源的地区,如平原玉米主产区和林木资源丰富的山区和半山区,其他地区如果具有这些资源优势,也可进行榆耳栽培。
25、栽培榆耳需要哪些原材料
榆耳人工栽培可利用富含纤维素的棉籽壳、废棉等作栽培原料;也可用阔叶树木屑作栽培原料。这是因为榆耳能很好地分解利用葡萄糖、糊精和可溶性淀粉等碳源,也能较好地分解利用木屑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榆耳能很好地分解利用豆饼粉、麦麸、米糠、酵母粉和蛋白胨等氮源,而利用无机氮能力差,不能利用尿素和硫酸铵。因而培养基必须添加有机氮源,而不宜使用化肥。培养料适宜碳氮比为24~30∶1,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硫酸钙等无机盐作为辅助营养。
26、栽培榆耳常用哪些配方
配方1:玉米芯85%,麦麸14%,石膏1%,另加石灰0.5%;
配方2:豆秸84%,麦麸15%,石膏1%;
配方3:豆秸30%,棉籽壳29%,稻草25%,麦麸15%,石膏1%;
配方4:木屑40%,废棉40%,麦麸或米糠16.5%,蔗糖1.5%,石膏2%。
27、栽培榆耳一般在什么季节
野生榆耳主要腐生在榆和春榆的枯干上。特别是在成年榆树砍伐后的树桩上,顶部部分干枯而死,但下部仍存活,形成良好的遮阴条件,榆耳子实体多发生在枯死和正在枯死部分的结合部位上。在粗大榆树的树洞中也常有榆耳生长。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份是榆耳子实体大量发生的季节。北方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以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适宜接种期,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而定,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出耳期;秋季栽培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接种期,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出耳期。
28、栽培榆耳需要什么场所
榆耳栽培场所与大多数食用菌生产相同,房屋、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均可用于栽培榆耳。根据榆耳生物学特性,栽培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遮光和防高温设施,并且有水源和电源,交通便利。
29、榆耳栽培选用什么容器
榆耳栽培通常在室内、大棚或温室等栽培场所进行熟料袋栽、瓶栽。袋栽生物学效率高于瓶栽,袋栽一般选择17厘米×33厘米的低压乙烯折角袋或者料筒,一般折角袋采用袋口接种,袋壁划口出耳;而料筒则采用两头接种,两头出耳。
30、榆耳栽培袋如何灭菌
榆耳对杂菌抗性差,尤其是对绿色木霉,所以栽培榆耳一般采用熟料灭菌方式。先把栽培袋移入灭菌锅内,合理排放,中间留一定空隙,使蒸汽流畅,培养基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灭菌死角。栽培袋装好后,采用常压灭菌,即专用灭菌灶或简易灭菌灶。常压灭菌要求在4~6小时升至100℃,并持续10~12小时;火力要“攻头、保尾、控中间”。即栽培袋放好后,旺火猛攻,使锅内温度4~6小时达到100℃,避免耐高温杂菌在培养基内繁殖;然后控制温度在100℃,最后旺火猛攻。防止“大头、小尾、中间松”;灭菌后,自然冷却2小时趁热搬出,摆放在干燥通风处或接种室内床架上冷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5:59 |显示全部楼层
5 《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31、栽培榆耳一般都采用哪种接种方法
榆耳熟料袋栽如果两头出耳则两头接种,如果侧面出耳则一头接种。栽培袋在温度降到20℃或室温时,搬进接种箱(室)内进行接种。先用2%~3%来苏儿喷雾消毒,再按2~4克/立方米用量的气雾消毒盒点燃熏蒸半小时。接种时,拔去菌种瓶口棉塞,用接种钩去掉原种表面菌膜,用25厘米长医用镊子在菌种瓶内镊取菌种,迅速移入袋口,然后迅速封好袋口。750毫升菌种瓶可接种10~15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应把棉塞拔掉,接上菌种后重新塞好。
32、榆耳栽培袋接种后如何摆放
榆耳栽培袋接种后可以放在培养架上发菌,如果采用培养架发菌可直接横放在培养架上,每层床架可摆放2~3层;也可顺袋堆叠在培养架上,但不可横放,横放会压扁菌袋而透气污染杂菌或袋口出耳。而顺袋排放可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是夏季高温,在每层袋间放2根玉米秆通风降温。
33、榆耳栽培袋如何进行发菌管理
榆耳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培养室内上堆发菌,根据栽培季节和培养室条件决定保温升温或通风散热降温等。发菌期间,室温应控制在22℃~26℃。夏季高温发菌要采取降温措施,长期处在27℃以上,不但易引发杂菌污染,使菌丝生活力下降,而且不利于子实体形成。发菌室门窗要挂遮光帘,室内忌用照明灯,使菌丝生长处于完全黑暗条件下。夏季多雨季节注意通风排潮,发菌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一般45~6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34、榆耳如何进行刺激出耳
榆耳可在室内或棚内平放在床架上出耳,或上堆后进行墙式出耳。也可以采用串袋侧面划口出耳。菌丝长满菌袋后,两头出耳的解开袋口适当通风后再松散的扎上,划口出耳的在栽培袋侧面划两排、4个“V”型口,口深0.5厘米,口长1.5厘米,角度40度。然后进行出耳刺激:
(1)温度控制:应将室(棚)内温度调节到22℃以下、17℃以上;
(2)湿度控制:一般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3)光照刺激:当袋内菌丝长满后,不需达到生理成熟即可给予一定光照刺激,诱导原基形成。光照强度在15~100勒克斯,光照过强会抑制子实体原基形成。一般经7~10天,即可在培养基表面出现乳白色不规则凸起物,即原基。
35、榆耳出耳期间如何管理
(1)原基充分膨大、厚度1~1.5厘米、直径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耳片形成即进入分化期。此时要加强通风,两头出耳的要打开袋口,并向地面和墙壁喷水增湿,使菇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若湿度不够,也可直接向原基表面喷水。喷水后要及时通风,使原基表面水分晾干,以防原基腐烂。温度降至14℃~16℃,不能过高或过低。温度过低耳片不易形成;温度过高则原基会继续膨大,使培养基表面长满原基,耳片生长过密,影响耳片形成,朵形甚差;
(2)原基分化后,当耳片长至3厘米时,温度控制在15℃~18℃,不要超过18℃;当耳片超过3厘米时,温度在14℃~20℃均可,但以18℃为最佳。每天喷水4~5次,保持耳片湿润。水分不足耳片质量差,产量低。当耳片长到4厘米时,培养料出现收缩现象,适当控制用水量,防止水分灌入袋内,以免培养料出现厌氧发酵而酸败。在展片期间要给予适量光照,以提高产品色泽。
36、榆耳出耳期间发生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榆耳出耳期间一般发生绿霉病、软腐病、枯萎病和根腐病,具体发病特征和防治方法如下:
(1)枯萎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培养料过分干燥,喷水不及时,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或干热风直接吹向子实体,造成生理缺水所引起。发病后,原基或耳片停止生长,逐渐萎缩变干而枯死。防治方法:第一,配料时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出耳阶段应及时调整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时要及时喷水;栽培室通风换气要缓慢进行,防止空气流速过大或干热风直吹菌袋,出耳期要防止阳光直射菇床;第二,当发病症状出现之初,应及时补足水分,其症状可随之消失。为防止因子实体生活能力下降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可结合喷水喷施1次0.1%苯菌灵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6:22 |显示全部楼层
6 《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2)绿霉病:是一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期间都危害的病害。一般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的条件下发病,菌丝生长阶段表现为菌袋内有绿色木霉菌污染,并且在高温条件下危害榆耳菌丝体。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表现在子实体上面基部产生绿色木霉,并且使子实体腐烂变黑。防治方法:第一是栽培袋灭菌要彻底,接种采用无菌操作,降低污染率;第二是尽量在温度达到20℃以下时开袋出耳,并且适当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不通风;第三是发生病害要尽早采收,防止木霉蔓延整个子实体;
(3)软腐病:又称指孢霉病,是危害榆耳主要病害。榆耳发育各个阶段都可遭受指孢霉侵害。发病时在培养料表面产生棉毛状白色菌丝,并迅速蔓延,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水红色;子实体被侵染后逐渐变成褐色,使耳片变软腐烂。防治方法:第一,栽培室湿度大时,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出耳阶段喷水时要加大通风,耳片表面不能长期积水,以防病菌侵染;第二,发病初期,可用2%石炭酸或2%来苏儿水溶液喷洒料面,抑制病菌的蔓延;第三,局部发病时,用0.1%苯菌灵或多菌灵喷洒,还可在料面撒生石灰粉或漂白粉,以控制病情发展;
(4)根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感染初期在培养料表面有白色混浊水滴渗出,这种水滴积聚在菌袋内,导致幼耳腐烂。发病原因是灭菌不彻底或环境中病菌的传播,培养料含水量过高。以室温偏高时发病最为严重。防治方法:第一,配制培养料要掌握用水量。在接种之后如发现菌袋内含水过多,可用消毒后的钢针在菌袋底部穿刺小孔排水,然后用胶带贴封孔眼;第二,防止菇房温度过高。夏季室温过高时夜间开门窗通风降温;第三,料面有白色水滴时,可用无菌棉球吸干,并撒少许生石灰粉控制病害蔓延。
37、榆耳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榆耳形成原基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原基出现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20~25天,其中原基期所占时间为7~10天。当菌盖边缘出现波状并变薄时,表明子实体已发育成熟,要及时采收。
38、榆耳如何采收
采收前1天要停止喷水,用干净的小刀沿耳根基部割下,不留耳根以免杂菌污染。也可以采用割耳的方法进行采收,留0.3~0.5厘米的耳基,进行第二潮榆耳出耳,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应特别指出榆耳不适宜鲜食,不少人在鲜食后出现腹泻及皮肤起疙瘩等过敏反应。但是在经干制后食用是很安全的。
39、榆耳采收后如何管理
榆耳采收后,耳根或料面不可喷水,并将耳根创口暴露于空气中,待耳基稍见收边、创面不粘时,将袋口松扎养菌,直到创面萌生一层白绒状菌丝层后,才能根据情况补水或喷水。补水可用补水器进行,不能用浸水方法对菌袋补水,也不可将水直接喷洒到耳根上。一般在补水后4~7天,即可从创口平面上长出新的子实体。第二潮子实体发育较快,从耳基表面愈合、组织化至耳片雏形出现,至子实体发育成熟需7~15天。第二潮子实体是在第一潮耳基上形成的。因而,第二潮子实体采收方法是摘取而不是用刀割。
40、榆耳如何干制
采收的榆耳,采后用剪刀剪去带培养基的根部,如果耳片朵形较大,可以在耳片中间分成两片,然后将榆耳耳片平铺在筛网上,最好光面朝上,防治由于晾晒期间风力过小而造成高温高湿而进行后熟弹射孢子,降低榆耳品质。如果遇到雨天可以用塑料将晾晒床苫好,防止雨淋,也不能使耳片冷冻。榆耳即将干燥时要在阴天时进行回潮,防止形成“外干内湿”而在贮藏时发霉变质。当榆耳含水量降至12%左右时用双层塑料袋包装好出售。
三、元蘑代料栽培
41、元蘑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元蘑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以细嫩清香而著名,在民间有很长的食用历史。元蘑有祛风活络、清热燥湿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癫痫、肝硬化腹水、风湿肌肉痛和目赤肿痛等症。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等营养成分,滋味鲜美,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其味道与海鲜相似,用元蘑做菜肴,荤素兼宜,有炒、炖、烩、烧等多种吃法,堪称“素中有荤”的山珍。
  
 
2008-9-3 15:38   回复此发言  

7 《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42、元蘑栽培历史和现状如何
野生元蘑在吉林省山区自然分布较多,由于长期大量采集,野生存留量逐年减少。黑龙江省刘凤春等应用微生物培养法,从1979年进行驯化栽培获得成功,1981年吉林省延边农学院杨淑荣等也对元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元蘑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从1987年开始进行生产推广。元蘑主要生产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在吉林省蛟河市、舒兰市等地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人工栽培元蘑形态特征有别于野生元蘑。野生元蘑子实体晒干后呈黄色大块,温水浸泡便可恢复鲜时形状。采用瓶栽或箱栽时,有明显的菌柄,柄上有较明显的绒毛,近中生或偏生。当采用卧袋栽培或室内通风良好时,其形态则接近于野生子实体。
43、元蘑栽培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咋样
元蘑栽培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元蘑栽培一般采用袋栽,栽培袋规格17厘米×33厘米,与黑木耳栽培袋规格相同,而且原材料也一样。按1个120平方米栽培棚放置(吊袋)10000袋计算,每袋可产鲜菇250克,10000袋可产鲜菇2500千克,每千克鲜菇按6元计,10000袋产值为1.5万元,每袋生产成本为0.7元,纯利润为0.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
44、元蘑子实体生长发育经历哪几个时期
(1)菌丝扭结期:接种后50~70天,瓶(袋)壁菌丝出现白色菌丝扭结,在有充足散射光的条件下,可见淡黄色菌丝扭结团。此期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
(2)菇蕾(原基)期:接种后70~90天,菌丝表面形成黄白色尖头状菇蕾(原基)。此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
(3)伸展期:尖头菇蕾渐变为圆顶黄色,色素加深,渐变黄褐色乃至黑绿色。此时需要较多的光照和水分,如果处于暗光中则菌盖难于形成;
(4)开伞期:菌盖变大,色泽变淡,菌褶形成。此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大,并应加强通风,排除二氧化碳;
(5)成熟期:菌盖展开,直径6~10厘米,并开始释放孢子。从原基出现到释放孢子需要10~15天。
45、元蘑对温度有什么要求
元蘑属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形成不需温差刺激。菌丝在15℃~30℃生长,适宜温度20℃~25℃;低于8℃或高于34℃菌丝不能生长。出菇温度7℃~26℃,适宜出菇温度10℃~20℃,以15℃~18℃最为适宜。
46、元蘑对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有什么要求
元蘑菌丝在培养基含水量50%~70%时均能生长,以60%~65%适宜。在含水量为30%~40%时,菌丝仍能生长,但很微弱;超过80%时则易污染。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60%~95%,出菇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85%~95%。
47、元蘑对光照有什么要求
元蘑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100~2500勒克斯散射光,一般在200勒克斯左右的环境中即可满足其要求。
48、元蘑对通风有什么要求
元蘑为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尤其在出菇阶段,更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49、元蘑生长发育适宜的酸碱度是多少
酸碱度:元蘑菌丝pH值生长范围在3.5~9,以pH值5.4~5.8偏酸性环境生长最佳。
50、元蘑一般适合哪些地区栽培
元蘑为木腐菌,原料主要以硬杂木屑为主,也可以采用玉米芯、豆秸和棉籽壳等,所以,能够盛产这些原材料的地区都可以进行元蘑栽培。我省一般在东部山区、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以及中部平原地区均可栽培。
  
 
2008-9-3 15:38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51、栽培元蘑都需要哪些原材料
元蘑为木腐菌,主要原料可利用硬杂木屑、棉籽壳、豆秸和玉米芯等,以硬质木屑为好;辅料以麦麸、豆饼粉和玉米粉为好。在母种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等氮素营养,有利于加速菌丝健壮生长。
52、栽培元蘑常用哪些配方
元蘑栽培原料以硬杂木屑为最好,单纯用玉米芯、豆秸等栽培产量较低。硬杂木屑与其他原料混合使用时,硬杂木屑所占比例不能低于40%~50%,否则会降低产量。在培养料中加入玉米粉和豆饼粉,有增产作用,但用量不可过多。玉米粉超过3%,豆饼粉超过5%,虽然菌丝生长更加旺盛,但会推迟出菇时间,使生产周期延长到110~120天。具体配方如下:
配方1:硬杂木屑78%,麦麸17%,玉米粉1.5%,豆饼粉1.5%,蔗糖1%,石膏1%;
配方2:硬杂木屑50%,玉米芯38%,麦麸10%,蔗糖1%,石膏粉1%。
53、栽培元蘑一般选择什么季节
元蘑为低温型菌类,出菇温度为10℃~20℃,以15℃~18℃最为适宜。北方地区大都在夏季生产栽培袋, 9~10月份出菇,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安排生产。
54、栽培元蘑需要啥样的场所
元蘑为低温恒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形成不需要变温刺激,因此,对栽培场地选择并无严格要求。室内栽培可利用一般空闲房屋作栽培室。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可采用层架式袋栽法或墙式袋栽法。室外栽培可在田间或空闲场地搭建菇棚。菇棚为拱形结构,宽6米,高1.8~2米,长依地势而定。棚膜用宽幅8米的无滴膜覆盖,外面加盖草苫,既遮阴又保温。菇棚两端留进出料门和通气孔。沿菇棚走向在中间留宽40~50厘米的过道,在棚架上固定吊袋绳进行吊袋栽培。
55、栽培元蘑用多大袋好
目前吊栽栽培元蘑大多采用17×33×0.045厘米规格聚丙烯折角袋或低压乙烯折角袋。聚丙烯折角袋耐高温,可以采用高压(121℃~126℃)灭菌,而且便于机械划口出菇;低压乙烯折角袋不耐高温,一般采用常压(100℃)灭菌,而且有利于人工划口出菇。如采用高压灭菌、机械划口就应选择聚丙稀折角袋,如采用常压灭菌、人工划口则选择聚丙稀或低压乙烯折角袋都可以。
56、栽培元蘑如何配制培养料和装袋
(1)配料:培养料按常规方法配制。调含水量为60%~65%,堆闷2小时后装袋。栽培袋采用17×35×0.05厘米规格低压聚乙烯筒膜袋;
(2)装袋:采用装袋机装袋。一人用撮子将料放入料斗内,一人将袋套在出料筒上,一手托袋底,一手把住袋的中上部,踩住离合器开始装料,装至袋17~18厘米处时,脚抬起关闭离合器,取下装满的塑料袋。不是折角袋不能用装袋机装袋。采用手工装袋。如果是普通塑料袋,装袋时先在袋内装入1/5培养料,然后用于将已装进培养料的两个边角窝进去,使两角不外露,底部呈园柱行。折角袋则直接装料。装袋是一边装料一边用于压料,压料时用一手提起料袋,一手四指向下紧贴袋平压袋内的培养料。一边装袋一边压实。不要一次装满,从上面一次往下压,这样上下松紧不一致,袋易起褶。每袋料装到17~18厘米高,每袋重1~1.1千克,袋面光滑无褶,料面平整。装料要松紧适度,稍加压实后,用锥形木棒在料中间打接种孔至接近袋底,接种后可缩短发菌时间。袋口套塑料颈环,并用棉塞封口。
57、元蘑栽培袋如何灭菌
灭菌是通过高温的方法杀死全部微生物。常压灭菌采用常压灭菌锅,常压灭菌温度可达100~108℃,灭菌时间以袋内温度达到100℃以上计时,持续8~12小时,然后焖2小时,停火后,将锅盖打开。冬季8~10小时,夏季10~12小时。灭菌期间不干锅,不加冷水,不停火。栽培袋大或不用周转筐灭菌应保持16~18小时,停火后焖2小时以上出锅。
58、元蘑一般采用哪种接种方法
常用接种方法主要有接种箱接种、接种室接种、离子风机接种及干热法接种等方法。小规模栽培可以采用接种箱。规模大时可以采用接种帐,并结合使用离子风机进行接种效果会更好。
59、接种后栽培袋如何摆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