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呵,发现论坛一位新闻人物,网友 zyd304 ( 张耀丹 )
张同学转发这个不算侵权吧{:soso_e113:}
还有上电视的视频没找到,你自己发一个 我们给你鼓掌
利州区荣山镇女大学生村官张耀丹创业纪实 |
| | | | 朵朵食用菌 撑开致富伞
——利州区荣山镇女大学生村官张耀丹创业纪实
杨力 广元日报记者 郭桂花
摘菇,选菇,装运……3月19日一早,利州区荣山镇荣山村大学生村官张耀丹就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这样的场景,是张耀丹梦寐以求的。她,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2008年大学毕业后,怀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梦想,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
只身一人,入村寻梦
“我是农村孩子,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抱着这样的信念,2008年从成都大学毕业后的张耀丹放弃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通过参加四川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考试”,并被顺利录取,担任荣山镇荣山村村主任助理。
“家里人对我回农村很是不解,认为我脑子有病了,放着大城市的工作不要,跑去当村官。”说起人生选择的压力,张耀丹仍记忆犹新。
“要是人人都嫌弃农村,总想往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走,那农村会更落后。想要在农村打拼,必须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张耀丹掏心窝子地说,当时背负家人的埋怨、亲戚朋友的不解,怀揣梦想的她只身一人来到荣山镇荣山村,开始了她的村官生活。
合作医疗、计划生育、新村建设、村务公开……一上班,繁杂琐碎的事务就摆在了张耀丹面前。入户了解情况,耐心解答疑问,虚心请教长辈,她以任劳任怨的态度应对各种问题,通过摸索锻炼,各项工作干得有模有样。
初种木耳,小试身手
两年的农村工作中,天天跟村民打交道的张耀丹对乡亲们养鸡换盐钱的窘迫有切身体会。“怎样帮他们增加收入呢?”这个问题一有空就在她脑海里翻转。
荣山村林业资源丰富,何不加以利用呢?几番思考和考察后,她决定在杂灌林最丰富的大地村种植椴木木耳。
2011年初,张耀丹主动联系有意创业的邻村村民严洁,合伙筹集资金15万元种植椴木木耳。上山砍耳棒、运输、打孔、接种,张耀丹样样亲自操作,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一定得转变老乡们在地里刨的小农意识。”张耀丹说,白天她种植木耳,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帮村民算经济账。终于,有10余户被她肯干的韧劲和认真的态度打动,决定跟她一起干,当年共种植木耳3万多椴。
然而,由于露天木耳种植投资大、见效慢,当年的盛产期一过,5成的耳棒就成了不值钱的肥料。一年过去了,张耀丹的木耳基地收益很小,村民们也暗自着急,这让经济本就拮据的张耀丹压力倍增。
菇类试种,喜获成功
2012年冬天,一筹莫展的张耀丹无意中从朋友口中得知菇类种植时间短、资金回收快,还可以用木耳菌棒废料作为菇类原料,成本低,种植技术也不难。于是她决定试种平菇和香菇。
“必须扭亏为盈!”张耀丹暗下决心。说干就干的张耀丹东拼西凑10万元,在交通便利的荣山村开始了再创业。选料、装袋、灭菌、点种,任何一个环节她都认真对待,遇见问题立即咨询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她的平菇出菇了,成活率达98%。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第一次我满怀喜悦地凌晨三点准时赶到南河批发市场。来到市场,跟其他卖家一比,才发现自己的平菇叶片脆弱,卖不起价,最后以每斤2元的低价卖出去了。”张耀丹说,“手里捏着120多元辛辛苦苦赚到的钱,心里难受极了!”
“你的菇口感脆滑,怕什么,一定能销售好!”朋友的一席话让张耀丹豁然开朗。随后,她琢磨着用保鲜膜将平菇包裹起来,这样平菇最嫩的样子被完好无损地定格下来了,销售跟着好了起来,首批平菇被抢售一空,盈利近10万元。
平菇的丰收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3月,张耀丹联合荣山村党支部成立了荣山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种植平菇、香菇等食用菌3万多袋,预计年产值可实现30余万元,年户均增收1万余元。
“小张爱动脑筋,有文化又肯吃苦,跟着她干莫得错!”提起张耀丹,村民们纷纷称赞。
“我现在已把本钱赚回来了,天天都能接到订货的电话,忙得开心。下一步想和乡亲们一起扩大规模,让产品进超市……”谈到未来,张耀丹自信满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