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食用菌界告别了几位大师级人物。他们中有菌物学的开拓者杨新美、李茹光、宋启印……。在这一长串的逝者名单中,那么多的菌物学大师离我们而去。好在他们大多都很高寿,留给我们菌人更多的是缅怀和景仰,而不是太多的哀伤和遗憾。
可以这么说,几乎上述每一位菌物学大师仙去,我们总会发出慨叹:他们带走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留下的却是如今这样一个肤浅浮躁的时代……
他们之所以称为菌物学大师,当然是因为他们的对菌界的成就和贡献。既得益于时势与菌界土壤的滋养,也离不开自身的天赋、努力及机缘。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菌物学大师绝不可能是因为想要成为大师的意志而造就的,他们魂牵梦萦的也许只有一件事情:心无旁骛地追求菌物学的真知。保持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这正是菌物学研究的基石。
他们之所以称为菌物学大师,不是因为他们要扎实的菌物学知识,而是因为服膺真理,关怀知识,关怀菌界。他们有服从真理的原则、行事规范及职业伦理。这些菌物学大师,能在菌界中发现问题。他们思想敏锐,能见微知著,查青萍之末,善于捕捉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而且有独特的发现和见解。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能透过现象抓实质,正确把握产业规律,有深邃的洞察力、扎实的知识功底。这些菌物学大师之所以具有正面形象,是因为他们比一般食用菌学者怀有更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也不论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他们都会自觉地背负起“菌界兴亡”的重任。
食用菌专家学者既是菌界的良心,也是菌界的精英。既是菌界的监测器,又是菌界的动力源。但是 看看现在的食用菌专家学者,有些不过是一帮自命清高,实质是愚昧下流的自恋狂罢了。近闻菌界的某位大师又同行业中某臭名昭著的企业勾肩搭背了,菌界无疑是被这种卑鄙的“砖家叫兽”毁掉中国的更多的食用菌学者没资格谈学问,更没资格谈修养,也许是道貌岸然、文质彬彬,一肚子男盗女娼祸害菌界的坏主意,某些食用菌专家学者成了菌界的寄生虫、败家子。中国菌界已进入到一个利益调整和分化时期,菌界矛盾和冲突加剧,食用菌专家学者在众多菌人的形象较之过去大为跌落,这其实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它说明菌人们的判断力提高了。
我们的食用菌专家学者真想要从那些真正的菌物学大师那里获得一点精神启示,需要学到的不是菌物学大师的博学和见识,而是他的这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坚持和高尚的操守。一个食用菌专家学者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时代、菌界、天赋、努力、机缘等诸多因素,说到底是自身难以掌控的;但一位食用菌专家学者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去追求知识,却完全是自身能够把握的。当然,需要承受的外部压力、需要抵御的外在诱惑或许并不是一般菌人能够想象的。
即便菌界以后再也不出菌物学大师,只要每一位食用菌专家学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真学问,他们的一丝一毫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创见汇拢在一起,也许就很了不起了。同样受菌人们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