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梁故事会 于 2012-9-24 08:17 编辑
不唯上、只唯实--菌类学家梁枝荣
文华安*
梁枝荣博士与我有几十年的交情, 1978到1984年,他在微生物所读研和工作期间,我们住在中关村20号筒子楼,就是隔壁邻居。后来他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返回大陆后,调到了中科院百泰生物技术公司,主要从事基层实际工作,我经常应邀去他的基地讲课、考察,交流,参加他组织的一些活动。 上世纪90年代,他在北方推广北方香菇和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我多次应邀参加他组织的会议和成果鉴定; 2005年他在北京密云搞双孢蘑菇的工厂化生产,在顺义百菇园搞蘑菇的旅游采摘,我都应邀去参观考察、交流切磋。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他在房山十渡搞了食用菌野生化栽培的示范,在葡萄园和山上松树林里搞了野生蘑菇园,4月23日,我和太太应邀去参观考察。 记得那天是狂风怒号,看到在树林里生长着体态各异的各种蘑菇,有的周身布满花纹,有的体型硕大,与常规技术培植的蘑菇大相径庭。我太太好奇的问这是什么蘑菇,以前没有见过啊!我感慨地说,这是枝荣的杰作啊,只有他才能想出这些办法,培养出这样的“花菇”!是啊,整天在研究所、实验室里是不会有这些思路的。 在我们几十年的交往中,我感到枝荣有种独特的性格,他有执著的追求,一生只唯实,不唯上。记得2007年12月份,我参加他参与的“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栽培”的鉴定会,根据专家们的综合考虑,将其成果名称改成了“食用菌半野生栽培”。对此,枝荣当场表态,他尊重专家们的意见,但保留自己的观点。我任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多年,枝荣也是菌物学会的老会员,曾多次与他讲过,他多年的基层工作很有成就,在学术上也很有价值,并邀请他参加菌物学会的活动,把他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在会上进行交流,但他总以各种理由谢绝。我记得很多年前,他就给我讲过,提出栽培食用菌和药用菌叫做培植业更为确切。因为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鱼等称为养殖业;种菜、种粮食、种果树等谓之种植业;食用菌和药用菌是通过培养菌丝体而形成子实体的菌物,以区别于动物、植物。没有能将他多年基层工作的积累和科学思想进行广为传播,我深感遗憾,也是学术界的遗憾,更是枝荣本人的遗憾。 2010年开始,枝荣在网上讲述他一生的故事,值《菇海耕耘录》出版之际,我为老朋友写点东西,也是我们一生交情的纪念吧! 2012年9月12日于北京 *文华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