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国食用菌企业仍然压力不减,多数企业略显疲态,然而,如果延误食用菌产业升级转型的时机,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低成本优势的逐步消失,高成本的日益显现,整个食用菌行业难免陷入恐慌。
就目前我国多数食用菌企业的困境而言,危机的成因无非包括,消费市场的萧条、高成本的冲击和效益的低下。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食用菌企业由于缺乏新的增长点却是致命的。中国食用菌企业尤其是工厂化企业目前还很难摆脱对投资的高度依赖,这是事实。
从中长期看,中国食用菌产业正处在一个增长放缓的长周期的开始阶段。以其低劳动力成本、较为丰富和低廉的原料资源、低环境成本的廉价要素比较优势的减弱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过程,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成本上升、资源供给紧张,资本回报率下降以及产能过剩,一系列的累积风险将日益加大。成本的全面上涨将使得中国食用菌产业面临高成本阻力。如果不能建立起菌界的创新基础,将导致这个产业持续低迷。这是中国食用菌产业未来最大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高成本阻力,增加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才是我国食用菌产业根本的路径选择。
当然,我们这个菌界选择创新路径完全可以“不拘一格”,每家食用菌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对创新的思考要植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创新思路和做法,需要学习借鉴,但不能简单搬用,盲目“追随”。对创新路径的选择不能脱离本企业的现实基础,也不能忽视本企业的现实需求,应该反复思量。
有人说,那些较大型的食用菌企业尤其是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最可能创新,因为创新需要长期的巨额资金投入,食用菌中小企业和众多菇农无力负担。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但我们却常常看到较大型的食用菌企业在占据市场强势地位后,反而容易固守优势而不愿尝试创新,尤其是自我否定的创新。总也舍不得自己多年积攒下的优势,结果在犹豫中一次次失去机会,最终满盘皆输。反而那些食用菌中小企业更有创新动力和活力。未来的菌界创新竞争不只是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还包括食用菌产业链创新、集成创新和业态创新等。今后相互牵连、形态复杂的创新。 如今的食用菌企业,我们看到的一些创新,忽视本企业的基础和需求,一味跟随其他企业的时髦而以“国内一流”为标榜,有鼓惑力,更有迷惑力。雪榕生物工厂化栽培金针菇高产技术一流,仍然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对此不断研发优化,有针对性的创新,有根基也有生命力。每个食用菌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对创新的思考要植根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创新思路和做法,需要学习借鉴,但不能简单搬用,盲目“追随”。但不管怎么说创新将成为食用菌企业的主流。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