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食用菌企业,身处市场经济大潮,如何立足?老板和管理者的思维很重要,打点企业非常具有挑战性,沧海横流,唯有智者胜出。
食用菌企业中的“企”字就是告诉我们,企业无人则止吗。我们的有些食用菌企业并不缺少人才,但为什么仍举步艰难,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怎样去用好人才。食用菌企业只有做到人尽其才,方能成功。为什么安惠、雪榕生物等能发展壮大,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关键就在于他们 “贤者居上”、“能者居中”的用人策略,他们大胆启用“能人”、“贤人”,才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如今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步入强势,然而,真正的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端人才却凤毛麟角,那个企业都想争取。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经营者确实需要拥有一批高端人才,建立起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绝非易事。
昨日发表了一篇食用菌企业忌讳"武大郎开店"的文章,引起了有些同仁的共鸣,那么食用菌企业如何避免"武大郎开店"?还需要仔细研究。
一、对待人才,特别是菌界优秀人才,食用菌企业经营者要开放要开明,敢于引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绝不需有“武大郎开店”的思维。有些食用菌企业的管理高层担心能人桀骜不驯难以驾驭,不敢引进。其结果造成整个食用菌企业笨蛋、傻蛋肆虐。霸气的老板应该聘请更霸气的人到自己的食用菌企业任职,这样食用菌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二、完善食用菌企业的用人机制。有些食用菌企业在用人体制上存在明显的弊端,因为某种机遇或手段坐上高位的管理者很庸碌,他们嫉才妒能,千方百计压制人才,他们本身就两腹空空,不学无术、凭三寸不烂巧舌吹喇叭、蒙蔽了一些食用菌企业老板,他们把持企业后自然致使庸人、狂人得福,才智之士有志难酬。这样的食用菌企业怎能搞好?
我还了解有这么一些自命不凡的菌人,他们把炒老板的鱿鱼当成本事显耀,他们自认为才高八斗,食用菌企业离不开他、企业离不开他,老板都拿他没办法,美其名曰“靠能力吃饭!”似乎他那能力,真是“天上没有地上缺,打着灯笼找不到”。我要说,这个地球离谁都能转,很多这样的菌人最后都郁郁寡欢,一事无成,甚至成为菌界的笑料。
作为食用菌企业的老板应该按照“凭良心干事,看业绩用管理人”的思路来聘人。古今多少成败事,皆在选人用人间。我国的食用菌企业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用人机制,人才的发现及善用在于用人理念的创新和使用机制的灵活。缺少公平竞争、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职适其能、人尽其才、合理流动、动态管理等.良好的用人机制应该成为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秘诀。
三、善待员工。一个食用菌企业称职的管理者一定要会善待员工、用好员工。这是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涉及到食用菌企业兴衰的关键所在。员工和管理者实质上就是“船水关系”,水能覆舟也能载舟,没有员工管理者什么都不是。所以只有管理者明白这个道理后才会善待员工,从而才能用好员工。
我们常听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狼带领一群羊一定能打赢由羊带领的的一群狼”,此话一点不假,食用菌企业的一位优秀管理者就是狼头,狼头带领好了,这个企业就会成功,员工的收入自然就会有保障,但如果只是那种羊身上长着一个狼头的管理者注定要失败的
食用菌企业忌讳管理者言而无信、朝令夕改,作为食用菌企业管理者,朝令夕改是最可怕的,做决策前不慎重,或决策力不够,随意、随时、随便、随机修改指令,员工对此无所适从,自然不舒服。还有就是管理者言而无信的问题,对员工的承渃不兑现,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春秋.梁传]说: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诚信就是食用菌企业做人和立事的根本,不讲诚信的食用菌企业管理者员工怎能不愤?这样的食用菌企业怎能立足?
四、正确看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作为食用菌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老板而言,对人才要坦诚相待、用人不疑是对的,用一个管理人员,不管技术总监也好,财务总监也好,老板就要相信他,无端怀疑猜忌、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即使招聘来优秀的人才也会愤而离去。但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用菌企业管理者片面认为,“用人不疑”就是要绝对相信所聘用之人的德与才,把某个人当“救星菩萨”,充分授权,把企业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这个人来打点,老板成了甩手掌柜,缺少必要的考察、监督。万一老板看走眼,招聘来的管理者是不学无术、两腹空空、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言过其词的“武大郎开店”之徒,那食用菌企业就会走上深渊。
作为食用菌企业的老板、管理者工作的责权利要分明确,让各自有明确的任务,明确的支配资源的权力,管理者的任务与食用菌企业总体战略的关系也要明确,要建立一整套界定责权利的规则。管理者的责权利必须事先按规则制定清楚;加强监督机构。遏制“武大郎开店”现象的发生。
纵观中国菌界,那些优秀的食用菌企业,从老板到管理者都很重视用人之道,并建立了整套人事管理制度——从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任免、奖惩、工资和解雇等方面,加强对员工的科学性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以确保食用菌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强势地位,有效的避免了"武大郎开店"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