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8)故乡讲课尽心尽力 小庭基地发展实例
2011年5月16日,应邀回故乡定襄县讲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 好朋友市农业局张春霞局长同车,8:30出发,9点就准时到达。县农业局马新民局长是同村,多年不见,今天顺便见面,略叙旧情,岁月沧桑,感慨须臾!
回到故乡,回报家乡,实话实说,自然使尽了十八般武艺。讲课结束,一再跟推广站王站长强调,外地经验只供参考,一定要与本地结合。总结几十年生产一线经验,农村新技术项目绝对不能一哄而上,规模性生产要选择一两个有条件的村、有条件的合作社,滚动发展、循序渐进;新技术示范,要由技术推广站牵头,与合作社或重点农户共同承担,要授之以渔,不能仅授之于鱼。
家乡的事情,更多了一份责任,自然也多了一份担心。
今天来参会的是县城附近的几个重点乡镇,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南作小庭合作社几乎全社出动,小庭没有来,但小庭的太太素娥也来参会。素娥也算是我的半个徒弟,1991年,小庭在北京种香菇,素娥也曾追随左右。
在培训会上,我多次以小庭基地为例,是啊,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实例啊! 一是小庭专研技术有成果,早在1994年,我们在定襄镇安寨就召开过国家水平的香菇成果鉴定会,小庭当时就是镇安寨香菇厂技术员;二是掌握了技术能致富,小庭现在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三是要组织起来,要转型换代,要结合本地条件发展机械化、工厂化,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小庭现在还是以个体、体力为主,过度的劳累,未老先衰,看起来比梁老师年龄还大,引起一片笑声;四是要延长产业链,要创品牌,打市场,小庭为什么年收入有20万元,就是他的产品有了品牌,市场上都知道,小庭的蘑菇,不但质量稳定,数量保证,而且四季都有,不会断档。
梁老师讲课以小庭的成功为例,小庭太太素娥脸上自然光彩、心上高兴,但有一点遗憾之处是,将小庭的实际收入爆了光,素娥的同村伙伴马上就开玩笑,说素娥以前从来不说实话。 不过,我想这对于小庭素娥两口也没有多少副作用,我还一再说,过去流行哭穷, 现在流行夸富。小庭两口是劳动致富,靠技术特长致富,咱既不哭,也不夸,咱这是实话实说,心安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