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记:
2006.1-3 下午回到密云厂
1-12 菇房管理差距也大, 10#在播种后温度20度, 而12#25度, 结果前者出菇晚了15天。磷化铝熏蒸一次, 出菇起退后10天, 减产30%。
1-13 菇房形势越来越好。尤其是菌种, 自己选育的菌种, 出菇期分别较本厂新老菌种提前15天和7天, 产量看来可提高50%和25%。褐蘑菇也提前出菇。香蕈出菇, 但没有正常分化。
1-17 出菇已经达到每天400多公斤,可厂内没有多少热情显示,略有不快。
1-18 自己选育的菌种表现突出,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褐蘑菇出菇早,产量也高
1-20 黄伟带怀柔养牛准备种双孢蘑菇的来, 看了菇房表现突出的S1 和Y1。
1-23 一天将03,04年的菇厂出菇表打印,分析很有启发,覆土是否有点厚,需要考虑。以前出菇有时非常集中,而且产量有时也高。
2-6 春节期间产量提高到600公斤, 但是出菇爆发力不强,不理想, 考虑原料发酵不透, 冬天气温低。 牛粪是生粪。
2-9 和袁厂长谈小卢到九发和植物杀虫剂,他不置可否。
2-10 总结了历年的产量进行了分析, 工厂体制和人为的原因导致产量不稳, 没有人认真地研究技术。 XX蘑菇站来人造成4个月的连续低产。将密云厂历年产量和历史总结,也高产过, 现在的技术环节还有待改进。建发酵隧道, 原料发酵要透,原料要增加,催蕾前搔土,将土层搔透。搔土时机:土层内一半见菌丝。
2-17 一早6点出发,到烟台牟平已经7点。
2-18 上午到九发蘑菇厂,出菇质量不高
2-20 在密云厂,分析产量不理想,是原料发酵不透。 尤其是牛粪太生。(实际原因还有使用的2796菌种严重退化,原料加的少)
2-21 到固安,小宋一块考察二次隧道。
2-22 晚上完成隧道施工图。
3-2 到基层乡镇,看梨窖,夏季适合种双孢蘑菇,杏鲍菇可以试验(实际证明夏季温度太高, 不通风, 湿度太大,菌袋污染严重)。
3-3-6 在密云厂,每天观察出菇情况。
3-11 –13 每天观察分析1,2,3,4菇房,覆土内喷大水, 菇蕾多了。菇质好了。搔菌效果也好
3-12 写了小结与建议,明确了产量低的原因和下一步的措施(主要问题是原料发酵不好,原料太少,覆土太薄,喷水不到位, 管理不负责。)
3-13 袁站给中层开会,自己声称技术示范已经成功,决定从菇房生产具体指导退出(实际证明自己退出后, 产量直线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