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远在天边思路开阔 近在眼前释疑解惑
河北省农业厅在2000年2月份正式建立了食用菌服务中心,由环保站管理,直接负责人就是通占元。 服务中心是在新乐原食品公司的场地上建立,聘请河北大学的杨国良教授为总工程师,到5月份,就举办了第一次全省技术人员培训班。 我受通占元邀请,与5月11号、12号讲课两天。
老梁虽然口才不行,但毕竟从1972年开始的大学学习, 就涉及食用菌的基础, 又经过硕士研究生几年真菌学的学习,博士研究生6年的专业学习,更有底气的是经过了前后近30年的工作实践,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给基层科技人员上课,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虽然有事先编写的培训班教材,有参考资料,但咱老梁讲课可不会照本宣读,而是达到了信口开河、随意调侃的地步。因此,讲课时放得开,海阔天空,自然驰骋。 大至无边无际的宇宙,小至腾云驾雾的蘑菇孢子;远至渺无行踪的外星人,近至眼前苦不堪言的种菇人,咱都可以滔滔不绝,生动事例随手拈来。 理论课讲完,咱还与参会人员互动交流,解答问题,释疑解惑,听课人员还是比较满意。
对于讲课,老梁也深有体会,讲课效果不完全在于主讲人的水平,还在于听课的对象。 如果听课对象是没有实践经验、初次接触食用菌的新手,那就应该是科普式的讲座,这是在课堂上讲授食用菌的大学老师的强项, 因为大学老师一般口齿清楚,讲课条理分明,一二三四五六七,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听课者清晰、易懂,听过后笔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头脑里装的满满乎呼,自然是心满意足; 但听课对象如果是基层实际工作者,而且是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听课,那就是喜欢听干实际工作的科技人员讲课,无用的套话、空话不多,虽然不很条理、不很清晰,但讲的东西生动有趣,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尤其在交流互动、提问题时,能取得真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天讲课,第二天就是生产实习,65位学员不但学习了组织分离的菌种提纯复壮的基本技术,而且结合生产现场了解了菌袋生产中的现实问题。
这次培训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杏鲍菇还是属于稀有品种,各地都在探讨其栽培技术。当时有的菇农已经在采取覆土出菇,而且效果不错,在讨论中,我就大胆的提出,杏鲍菇也是侧耳属,栽培技术工艺类似与平菇,但比平菇娇气,培养难度恐怕要困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