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几起几落绞尽脑汁支撑 无可奈何新路基地关门
老梁故事会在3.15、北方花菇狂热推广 四处点火没有燎原, 一节里讲到1997年到1998年期间, 在山西忻州老家的一段轰轰烈烈的经历,留下点点滴滴的遗憾,引发反反复复的思考。最后提到,这几年事业发展中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跌宕起伏、灰心泄气、重整旗鼓的心路历程,涉及到众多的地方、单位、领导、群众,老梁的日记里也有详细记载,这里也就难以一一列举,有感兴趣者,也只能望洋兴叹、留有遗憾了!
随着故事会的深入, 老梁想到,既然是还原历史,既然是老梁回忆往事,总结人生,就应该将这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不论对事错事、喜事憾事都记载下来,给后人留点真材实料,也可从中酝酿品味,消化吸收,也许能为同行后人留点耕耘劳作的有机肥料,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因此,老梁决定暂且放慢故事会的进度,专门拿出几天来写写那几年的人和事。
1996年到1997年,老梁三下豫西,考察了泌阳大袋立体花香菇栽培技术,以后在河南朋友的鼓动、支持下,咱就满怀豪情,踌躇满志,到处煽风点火,宣传鼓动北方花香菇的发展。1996年开始于冀东遵化、兴隆、平泉,1997年开始,就将重点转移到了晋北的忻州、大同等地了,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首先在冷落几年的忻州新路基地重召部下,招兵买马,恢复了昔日的菌种生产基地。紧接着就利用咱忻州老窝多年积聚的人脉人气,到处上串下跳,鼓动鼓吹,煽风点火,到1997年的下半年,基层的生产基地就发展了好多,新路基地又搞生产,做示范, 恢复了元气,有了点生气。关于基层生产基地的故事咱以后会一件一件的详细讲解。 这一节里先介绍咱折腾的老根据地,新路基地发展、兴衰的故事。
1997年3月31日, 老梁在河北遵化讲过两次课,标题就是:北方花菇生产的兴起和发展前景,副题是中国花菇生产中心将历史性的向北方转移,北方人民将面临一次快速致富的机遇。现在回想,这个认识有极大的片面性。北方是不是适宜于出花菇,市场是不是需要那么多花菇,北方人民是不是能靠种蘑菇快速致富,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不敢肯定,值得商榷推敲的。可当时老梁受全国食用菌界狂热宣传的影响,得出了这偏激的结论。到处鼓吹、到处点火,犯下了值得斟酌、值得反思的过错。
但不管怎么讲,这种偏激的理论激发出老梁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在老梁不惜代价、全力以赴的操持下,新路基地还真的回光返照,也热闹辉煌过几天,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培养了几位急用人才,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擦出了火花,产生过亮点。 当时山西省科协的主席、副主席,忻州市的市委书记,忻府区、五寨县、五台县大大小小的领导,几十位企业家、众多的菇农都到新路基地考察过、参观过、学习过、参与过。一幕幕如烟的往事,一方面说明老梁的能量大、辛苦大,为了信仰追求,为了理念事业,不辞劳苦,整天东奔西走;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当时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正处于春秋战国的混乱时代,有风就是雨,走点弯路、错路也就在所难免。
在这种背景下,老梁的新路基地,也经历了从1995年的冷落,到1996年的起死回生,大徒弟卜小庭从他的老家重返新路基地,经过1997年前半年轰轰烈烈的发展,卜小庭后半年又急流勇退了。新路基地培养的新生力量,也不堪重任,到年底就是苟延偷生了。 到1998年也曾想引进河南李彦增来管理,也无果而终。
当然新路基地的发展、起伏与整个食用菌项目有密切关联,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地村民的无赖捣乱,敲诈勒索,老梁虽然与上层领导关系密切,但与这些地痞无赖的交往,实在是无话可说,应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古训。到后来,老梁也想过引进强势人才,以恶对恶,不想更是引狼入室,狼与狼倒是相安无事,羊可就倒霉了,狼进入羊群如入无人之境,就是随意宰割了。到1999年的下半年,新路基地就被彻底断送了。
这一段历史,老梁踌躇再三,是否要如实曝光,还拿不定主意,毕竟老梁这太过善良的本性实在是丢人,再者引进的那位强势人才,也是活生生的人啊,写出来,成了张着血口的恶狼,刺激太大。因此,就在这里简单提几句,一是老梁也发泄一下心中闷气,二是大家知道有这回事情就算了。
当年日记,反映了新路基地的来龙去脉,辉煌日子里的艰难度日,风雨飘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