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某地调研,当地政府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心工作,出发点是好的,这本无可置疑,但当地官员要求2年内香菇生产3000万棒,黑木耳6000万袋的口号则让我匪夷所思了。
据了解,最近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某地区主要官员要到吉林省黑木耳主产区观摩考察,雄心勃勃的要在内蒙古某地打造黑木耳大型基地,经笔者侧面了解,该地气候条件、资源条件不适合大面积生产黑木耳。
某市由原省长主抓的样板工程-现代化农业园区,笔者调研,无数栋标准化温室闲置多年,杂草丛生,仅有的几栋香菇生产棚也只不过摆几个香菇棒子应付参观,600万扶持香菇生产的国家资金打了水漂。
诸如上述的例子很多很多,让人错愕。只要政府官员需要,要生产多少食用菌都不在话下,这是带有极端唯意志论色彩的言论,这不由得我想起大跃进时期所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据了解,某地政府花数亿巨资兴建的百菇园,为准备某大型食用菌会议,搞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将各地菇农生产的菌袋仓促入棚,应付参会者参观,这真是当地官员的“创新工程”。这是不是按照官员意志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种成功经验呢?
此起彼伏的食用菌“拍脑袋工程”“面子工程”,以长官的主观意志来决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那简直是梦呓式的吹牛,也让这个产业吃尽了苦头。几十年过去了,看一下,凡政府主导的食用菌项目,成功的概率几何?折腾来折腾去,把好好的一个产业让他们祸害苦了。
在现实菌界中,一些地方官员盲目自信的做派似乎尾大不掉。在强悍、偏狭的意志力下,让食用菌产业按照个人意志来发展,难以行通。看一下那些所谓的现代化食用菌示范园,漂亮的厂房,令人乍舌的投资,他们是政治利益考量下长出的东西,在某些政府官员的眼中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这是他们政绩的体现,是升官发财的资本,哪管有无什么效益.
在食用菌产业总是可以按照按官员意志发展的逻辑下,有多少食用菌行业深层次的问题被掩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食用菌产业之所以可以按照官员意志发展,说到底是官员违规成本太低太低。他们收获的是不菲政绩且几无风险,谁看到这些官员被查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