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当今菌界,潮起云涌,无数食用菌企业崛起,但也有数不清的食用菌企业倒闭。食用菌企业的不稳定、可变系数之大另人扼腕!根源在于中国食用菌企业老板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理性思维的战略头脑,重要的经营决策往往只看到三步之遥,中国食用菌企业最滞后和落伍的其实并不是厂房、设备、技术和经营模式,而恰恰是食用菌企业家的精神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在某些食用菌大企业壮观、现代的办公大楼和从食用菌发达国家进口的先进设备背后却隐藏着的往往是传统的、家族式的、带着浓厚的小农意识的价值观念;这个菌界有形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形成和改变,最难改变和形成的却是无形的东西。而对食用菌企业发展起着根本作用的永远都是无形的东西--------价值观。
我国众多的食用菌企业家缺少的是一种深深的文化底蕴——那是对文化价值的崇尚、对思想力的敬重、对科学理性的笃信。菌人与菌人、食用菌企业与企业之间,之所以有良恶优劣之分,其根本原因均在思想或意识。对于食用菌企业家来讲,我们今天在这里呼吁的是食用菌企业家的精神。这个菌界缺失的不是金钱,而是食用菌企业家的精神、梦想、价值观。
当前,中国食用菌产业步入前所未有的艰难的瓶颈期,一个全面反思食用菌产业模式的气氛正在生死一线之间挣扎的食用菌企业中形成,压力下追求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众多食用菌企业家们殊途同归的选择。同时在产业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和失败的“切肤之痛”,使越来越多的食用菌企业和食用菌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强化食用菌企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生存和发展问题悬在了每个食用菌企业的头顶。中国食用菌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解决目前制约食用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瓶颈问题,即食用菌企业家素质、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战略。升级转型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儿;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经的痛苦历程。升级转型食用菌企业是找死,不升级转型食用菌企业是等死。而食用菌企业主的素养是食用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
几十年来,我国食用菌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新形势下食用菌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单从产业准入方面观察,食用菌企业占据了社会经济中较微利的行业,从整体规模上看,大多食用菌企业仍然表现为“弱、小、散、乱。”等。因为它只有短短的几十来年的历史,所以食用菌产业基础相对较弱。我国食用菌企业数量数以万计,但食用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薄弱、员工文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弱势产业,食用菌企业处弱势地位,同多数行业比较处于劣势,在人力资源、银行贷款、政策扶持、产业准入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从食用菌企业的角度来说,食用菌企业老板以菇农转身居多,先天性素质不高,很多食用菌企业老板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但是,随着食用菌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组织机构扩充、企业人员增加、资金量增大,中国食用菌企业思想或意识先天不足等各种问题也随之暴发出来。
接触了不少食用菌企业老板,他们的自我崇拜、妄自尊大让我感叹。不客气的说,大多食用菌企业老板们大都有一种自我崇拜心理,特别是对最早开拓这个领域的老子辈食用菌企业家来说,他们雄心勃勃,总想超世脱俗,开创一番伟业,造就菌界大亨。但是,他们内心深处摆脱不了小农经济那一套,一旦当食用菌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有了一定的实力,他们所有行为和观念仍然是传统老套路,没有什么根本变化。真正起自菇农的食用菌企业家,其早期的从菌生涯都充满苦难。最后,由于自身天分和胆识,并且有好的机遇,他们终于创业成功了。但是,菇农底层经历中的种种困难,曾经受到的白眼和伤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多少有些报复或者是补偿心理,一旦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自己做了食用菌企业老板,这种妄自尊大的意识就显现出来了。在食用菌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这些老板们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他们往往事必躬亲,依然依靠个人打天下,部分食用菌企业的老板甚至妄自尊大,目中无人,难与他人合作共事。对于有些食用菌企业老板来说,可能保持对食用菌企业的控制,比食用菌企业的发展更重要。做老板不光是财富的增长,更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无限扩张。无数事例证明,“唯我独尊”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在食用菌企业进入规模后会带来巨大的弊病。如果说强人统治能够在初创食用菌企业奏效的话,将这种管理风格套用在已进入产业成熟期的食用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身上就难以奏效。
我国的食用菌企业老板大都很精明,但食用菌企业最缺乏的是一种人文思想、文化素养和理性思维和健全的人格。食用菌企业运作中最缺乏的就是合约和信誉精神,老板人格大小决定食用菌企业发展的大小。很大一部分食用菌企业老板都存在着人格障碍。在一部分中国食用菌企业的骨髓里,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劣根性”,突出的表现是狭隘的视野、对人的冷漠、对人文精神的轻蔑、对通用规则的忽略、缺乏自己的固有原则、盲目追风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浅簿。故而大多的食用菌企业家的性格:心胸狭窄不能容忍别人,同时又看不起别人。
中国食用菌企业老板,有一部分老板视“面子”如金。他们不愿意让你知道他们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愿意让你指出他们的不对,不愿意让你有一点非议。你不给他“面子”,是在揭短,他宁愿去死,也不会听你金玉良言。还有一些食用菌企业家的人格特征是:远贤人、近小人、喜欢奉承、讨厌批评、出尔反尔、言行不一。综观几十年来我国食用菌企业的发展过程,可谓风起云涌,变化无穷。成功者大有人在,但显赫一时、昙花一现者也比比皆是。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观,有主观。但在他们失败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即创业的食用菌企业老板都未能克服其人格障碍,未能超越自我。
中国食用菌企业老板受自身素质所限,很多食用菌企业老板是靠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在一部分中国食用菌企业的骨髓里,有着一种与时代潮流极不合拍的小农意识和市侩心态。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食用菌中小企业老板发迹大多是抓住几个好产品,瞄准一个市场空档而一举成功。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在决策时带有极强的赌博性。一个食用菌产品赌赢了,其他所有食用菌产品都照葫芦画瓢。这些老板并没有意识到,食用菌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然后创造一个逐渐发展的趋势,并保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缺乏远见的理性思维,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在食用菌企业老板经营中最容易滋生,想把自己的食用菌企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太少,能把自己产品做成知名品牌的更少,更多的则是昙花一现。优秀的现代食用菌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企业道德、企业形象建设,浅显而言就是食用菌企业的价值观取向。基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食用菌企业家尽管有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等一系列优点,但其身上的小农意识和市侩心态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只有搞清楚现阶段食用菌企业家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中国食用菌企业初创期始终不渝的就是食用菌产品的取向,相当一部分中国食用菌企业家都是以追求个人私欲为第一要旨,思想行为大都违反科学理性原则及人文精神,信誉差,缺少个人首创精神,浮躁之风盛行,热衷于追风赶潮,经营管理活动中根本违反行业制度和行业规则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渐渐成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流,食用菌企业在适应高度市场化和网络、信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催化的产业革命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手足无措,从适应食用菌产业大发展这个层面上考虑,食用菌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面临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其实食用菌企业创新的行动都局限于寻找创新的方法或点子上了,而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中国的食用菌企业,缺的是创新思维,并不缺创新方法。于是便导致了我们中国食用菌行业仿造伪造盛行,这不是创新制造;甚者是粗制滥造!
社会是食用菌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食用菌企业也难以生存。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食用菌老板于创业初都是抱着名利为企业第一目标的。但当食用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食用菌企业就需要整合很多内外部资源,企业老板的价值观取向就直接影响到食用菌企业的发展方向。食用菌企业老板如果没有以社会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顾客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与顾客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食用菌企业整体的提升。食用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食用菌企业也是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食用菌企业在完成其经营目标之后,也要完成其它的目标,即社会责任。食用菌企业是赚钱的工具,但绝不是无血无肉无情无义的工具,更不是可以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不对社会回馈的麻木不仁的机器。一个食用菌企业成功与否,不能把利润作为惟一的标准,食用菌企业还必须承担起社会和环境所赋予的责任。对食用菌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食用菌企业发展从“以利润为中心”到“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标志着食用菌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追求价值最大化”,看重的不仅是实现利润,更看重的是实现利润的能力;看重的不仅是有形资产,更看重的食用菌企业品牌效应;看重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看重的不仅是食用菌企业自身价值。做到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文明经营,以诚信立足菌界、立足社会;以人为本,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食用菌企业才能真正壮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
陷入困境的部分食用菌企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我们总能分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战略决策失误、对行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导致决策失误、过度扩张和盲目多元化、道德、社会责任的缺乏和监管缺失、基础管理薄弱等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增长与食用菌企业财富的快速积累根本上是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形成今日之格局。中国菌人的勤奋、吃苦、强烈地追求财富的精神乃是财富增长的本源动力。这种精神使中国食用菌企业,在与全球范围内其它国家食用菌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但是,伴随一代食用菌企业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初步完成,人们对食用菌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问题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办食用菌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勤奋、努力、节俭之外,还有哪些精神因素能够长远地支撑食用菌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久?中国食用菌企业与日本、欧美著名食用菌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些国家的著名食用菌企业大都是为了一种使命、一种目标、一个产业而奋斗,而中国食用菌企业大部分都只是为了一个产品,为了一块市场,即发现了一个好产品,然后倾力投入,再无限扩大,而一旦这个产品完结,就再找一个新产品,始终不愈的就是产品取向。在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狭隘性,这就必然造成食用菌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及食用菌企业长远战略的忽略,忽略食用菌企业文化及长期新产品开发。忽视食用菌企业单一产品的竞争到组合产品的竞争、从组合产品的竞争到供应链的竞争,从供应链的竞争到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对比一些国际领先食用菌企业,我们发现有些中国食用菌企业在企业的远大理想、社会责任、诚信赚钱、利益分享、合作精神等等方面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如果没有使命和价值观上的进步,食用菌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原罪”的舆论印象,转变成为受顾客喜爱、受人才欢迎、受股东称赞和受社会尊重的食用菌企业呢?
通常中国食用菌企业家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在对待竞争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把对方一棒子整死为止,如果被整的一方所幸没有被整死,那么,活过来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自己的一方整死。这叫你死我活。三国时周瑜的性格——心胸狭窄、气量短小在一部分食用菌企业家身上充分展现;更多的食用菌企业家则具有一种兼周瑜和袁绍的性格,这种心态在各食用菌企业的价格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食用菌企业家对待竞争的思路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层面上,绝没有想到要双赢,甚或多赢。从全球范围来看,食用菌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也是互动关系,是“双赢”的。食用菌企业,它都要既为投资者着想,也要为它所存在的社区和消费者着想,更要为食用菌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
中国食用菌企业老板几乎个个都很有才能,都不乏智慧,但缺少的是理性思维, 是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般菌人大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食用菌企业家成功靠的是才华。 其实不然,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食用菌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理性科学精神、一种道德感、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对规则遵守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显赫一时的菌界大亨赵启平先生虽然心中充满了远大的抱负和鸿浩之志,头脑中存着太多的经商手段,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基本的道德、信誉和理性科学精神。在我国食用菌企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食用菌企业不是依靠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手段来积累财富,而是采取投机行为,甚至是非法手段来牟取利益。在他们当中,抢注他人商标者有之;假冒别人产品、瞒天过海、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他们其手段多种多样,无所不用其极。耸人听闻的怪事在我国食用菌企业中为数不少。有人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如果一个食用菌企业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这样的食用菌企业很难长久。
古人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以修身养性为首,这说明人的立身之本在于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即意识形态。谁没有过过错,谁没有欲望,是菌人都会有各种各样弱点的,菌人可以喜欢金钱。但不能为了达到自己赚取金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都去损害其他菌人的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食用菌企业的“钱”不是靠钱挣来的,是靠信誉挣来的,食用菌企业老板立功,立德,更须立言。
作为食用菌企业老板就是要建立食用菌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思考食用菌企业的战略问题。应该发挥食用菌企业家精神,要具有创新、承担风险、系统思考与洞察的能力。中国食用菌企业的意识形态劣根就是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制度的劣根,中国食用菌企业之所以大都呈现短命现象,根本原因也许就在于此。确立理性精神,理性战胜感情时,食用菌企业意识形态就正确,食用菌企业所有失败都是反理性行为的结果。中国食用菌企业升级转型难说简单!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