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堂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培养、药用植物栽培学家,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2年参加工作,1958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1983年成立药用植物研究所,任药用真菌研究室主任、所党委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药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发明协会理事,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药用真菌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科研工作:上世纪50~60年代,黄连供应紧缺,1958年他赴四川、湖北等黄连产区考查,发现黄连为阴生植物,300多年来都采用搭棚遮荫栽培方法,每载一亩黄连需用10m3木材,需砍伐3亩树林,造成森林毁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大量泥沙冲入长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1959年开始他选择四川石柱县黄水农场、湖北利川县福宝山药材场为试验基地,每年8个多月住在基点,当时正值我国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交通、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经长期跋涉锻练,一日步行175里,奔波与两地之间,途间需翻三座大山。穿越几十里无人烟的林区,曾与土匪跟踪周旋、与凶豹对侍、与毒蛇搏斗、还遭遇过翻车沉船的危险,与工人一日三餐都吃野菜汤,共渡难关。经八年艰苦研究,和几十年大面积推广,发明了药、林、粮、畜四丰收的“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并研究成功简易棚栽连、水泥桩铁丝遮阳网栽连、人工造林栽连等适于各种条件下的栽连技术,及黄连种子湿沙棚贮精细育苗技术。现黄连产量由60年代50-75kg/亩,提高到200 kg/亩,种子育苗率提高8-10倍,完全满足了医疗市场用药,并可大量出口。更重要的是其生态效益,使方园百余里的福宝山,森林覆盖率由原不足30%,现达到80%,成了一片林海和生态旅游区。现人均年收入5千元,户均2万元,出现不少存款几十万元的农户。利川市推广了这种生态栽连新模式,森林覆盖率由原来26%恢复到56%,2004年全市黄连年产值2.78亿元,使30万药农脱贫致富,对长江库区淤沙治理及防洪抗灾起到积极作用,受到国务院通令表彰。
天麻是一种无根无叶的兰科药用植物,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半个多世纪都未能栽培成活,是兰花及中药界最难啃的一项研究课题,医疗用药十分紧缺,70年代初全国三年断线供应,医疗用药断档。徐锦堂总结了多年栽培失败的教训和经验,并对野生天麻生长繁殖营养进行了三年系统调查,1965年利用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材首次伴栽天麻成功,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1972年他赴陕西汉中地区蹲点,在宁强县东风三队山沟里,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他跑遍全地区11个县及安康、商洛等地区的大山区,举办技术培训班300余期,有3万多人次参加了学习,并编写了《怎样栽天麻》小册子,散发全国,很快缓解了全国天麻医疗用药紧缺难题。70年代后期,他发现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严重退化,产量陡降,这对野生天麻资源保育和保证长期满足医疗用药是一种毁灭性灾害。1977年商业部在汉中召开了全国天麻生产现场会,当他提出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严重退化,携手协作开展天麻有性繁殖复壮种麻的研究时,未能得到与会专家的支持。当地领导根据全国专家意见,同时也怕搞有性繁殖试验浪费种麻,影响收购量。他顶住各方压力开展试验,研究成功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阻止了种麻退化,产量稳步上升,1980年获得国家二等发明奖,1984年被中华医学会等四学会,70多名专家共同推荐为“建国35年来20项重大医药科研成果”之一。当时全国多数搞天麻研究的专家发表论文,认为天麻种子发芽靠消化侵入种子胚的蜜环菌获得营养,徐锦堂试验证明,蜜环菌不但不能供给天麻种子萌发营养,反而严重抑制种子发芽,分离、筛选,并鉴定出与天麻种子共生的萌发菌——紫萁小菇(Mycena osmundicola),天麻种子发芽率比树叶菌床法提高了3倍,并保护了自然生态资源。1986年获卫生部甲等科技成果奖,“天麻与真菌营养关系机理及种子拌菌播种技术”被国家科委选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中。天麻种子发芽后的原球茎,开始无性繁殖,分生出营养繁殖茎、又必须消化侵入营繁茎的蜜环菌获得营养,才能正常生长。天麻在不同生长期必须与两种真菌共生,才能完成其完整生活史的研究发现,是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营养关系的一种从未发现的新模式,2001年9月24-28日,在西澳大利亚帕丝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兰花保育大会上,各国专家都给予充分肯定,中国人的这一发现将栽入国际兰花研究史册。现菌种厂培养出萌发菌、蜜环菌纯菌种,直接与天麻种子伴播、种麻伴栽技术已在略阳县大面积推广应用,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生产的天麻占全国40%,不但完全满足了医疗用药,还可大量出口。此外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研究成功现已在陕南推广100多万穴,收获的药材缓解了医疗用药;湖北贝母线虫病的防治,分瓣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在生产中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贡献和荣誉:徐锦堂从事中药研究50多年,有近40年是在产区度过,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7部、合著15部。退休后仍自建家庭实验室完成其未能完成的工作,共获得国家级发明奖等奖项4项,部、省级成果奖11项,除两项部级奖外,其余13项他都排名第一,并获得“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国际天麻学术研讨会杰出成就奖”、2002年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特等劳模、市级优秀党员,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首批选入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科学家。富裕起来的陕西和湖北药农把他称之为“活财神”,陕西勉县张家河群众自发集资,雕塑5米多高“天麻之父”汉白玉雕像,并立碑铭记,湖北利川药农又集资雕塑了“黄连之圣”雕像,并立碑铭记,利川市委授予他“利川市荣誉市民”称号。《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都发表评论说“农民集资为自己心爱的科学家塑像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