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鲁迅在文中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如今食用菌界“拿来”之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一款新型的食用菌机械刚一问世,就会有人“拿来”对整套设备的照抄照搬,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研发的新品种不久就会被人更名替代…..。 展望菌界,各式各样的剽窃和模仿在食用菌的各个领域里大行其道,无怪乎许多被侵权的菌人摇头叹气:官司打不起,难不赢,更打不过来!助长了“拿来”之风,如今,与菌界创新精神背道而驰的模仿、剽窃,已然泛滥开来,成为菌界“创新”的另一条“捷径”。
菌界“拿来”之风盛行的原因更在于,食用菌有些产品原创往往是十年磨一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等的研发需要掌握扎实的内功,历经磨难方能成功,难以速成,在如今浮躁的菌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而“拿来”效率最高。因此,为了能够早日得到菌界和市场的认可,许多菌人开始运用“拿来”的方法,不耻于模仿、剽窃与抄袭。拿来拿去,在时下的菌界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而且唯恐落人之后。一旦拿来“成功”,拿来者便拥有了可以标榜的所谓的成就。
“拿来”之风的泛滥损伤了我们菌界的原创力。束缚了菌人的创新思维。也许有的菌人会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未尝不可。这个菌界一切好的东西都是菌人们的共同财富,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别人好的东西、对菌人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现实却是,菌界的拿来拿去,虽然有些是有选择的拿,是为我所用的拿,甚至是不亢不卑的拿,但相当一部分未能在拿来后消化之并运用之,超出了正当运用“模仿”功能的范畴,得其皮毛而不是得其精髓,这种“拿来”一旦成风,不单单会滋长菌界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带来行业竞争的不公平,更容易在模仿的模式中产生依赖性,窒息创造力,导致才思枯竭,落入邯郸学步的境地。
菌界不能容忍这种懒于思考、懒于开拓的“拿来”之风。食用菌很多东西的创新需要在海纳百川中生成,这一切,需要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和不畏艰难的开拓中完成。菌人贵在精神,无精神则形同朽木。我们菌界同仁应不为时弊所惑,在名利的洪流中把持住自我,开启创新新天地,一步一脚印的稳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