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石膏霉,又叫粪生帚霉、粪生梨孢帚霉、臭菇、白皮菇等。
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
【发生情况】
其常发生在蘑菇、草菇、姬松茸等菇床上。是一种在菇床上普遍发生的竞争性杂菌,对蘑菇的产量影响很大。,床面一旦发生此病害后,食用菌菌丝、子实体生长均受阻。
【症状特点】
菇床感染白色石膏霉后,开始在培养料面上出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形成圆形菌斑,大小不一,白色。几天后,绵毛状菌斑转变成白色革质状物,后期变成白色石膏状的粉状物,最后变成桃红色粉状颗粒。此时,菌落下面的培养料内几乎为该病菌的菌丝所占领,蘑菇的菌丝不能生长。白色石膏霉产生的孢子量大,传播快,常引起二次感染,而造成较大的损失,但这种病菌被消灭后,食用菌菌丝仍能恢复生长。
【发病条件】
白色石膏霉平时生活在土壤中,也生长在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上,孢子随气流、覆土、培养料进入菇房。在培养料发酵不良(堆温太低、未腐熟)、含水量过高、酸碱度过高(PH值达8.2以上)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和蔓延。此外,在培养料堆制质量差,特别是牲畜粪便未充分腐熟的培养料极易发生此病害。
【防治方法】
① 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使用菇房前要对菇房内外用30倍的金星消毒液喷洒,以杀死残存的病菌孢子;
② 堆料场地要无病菌污染,覆土要取地表以下30厘米左右的深层土,并将土用甲醛熏蒸处理,方法是每100平方米的覆土用10斤甲醛兑水喷洒,拌匀,然后用薄膜覆盖,进行闷土1-2天后散开薄膜,待甲醛气味完全消失后,再进行覆土,以免产生药害。
③ 培养料堆制时要符合要求,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和2次发酵处理。并掌握好发酵的温度及配比,含水量不能太大,因为,白色石膏霉病菌在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及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的条件下有利生长。所以,播种前的培养料含水量应该控制在60%左右,菇房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内为宜。同时,此病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因此,堆制时石灰用量不能过大,即酸碱度不可太低,但不能将培养料调成呈酸性反应。
④ 药剂拌料处理:在最后一次翻堆时,按每吨干料添加3瓶(每瓶200毫升)“施耳康”的比例拌料,可有效控制白色石膏霉的发生。
⑤ 菇床上发现白色石膏霉症状后,用1:150倍“施耳康”喷洒,间隔3天喷洒一次,可彻底杀死其病菌孢子。 【本文作者 袁世平 13329888068 工作QQ 96943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