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丝谷蛾,又叫蛀枝虫、绵虫等。属鳞翅目,谷蛾科。危害食用菌的蛾类害虫较多,但多数种类仅在仓库中危害食用菌的干货,而在生产中直接危害培养料、子实体的种类并不多。
【危害情况】
其原本主要危害椴木栽培的黑木耳、白木耳、香菇、银耳、灵芝、蜜环菌棒等品种,近年来发现在袋料灵芝、和平菇的培养基和菇体上发现了谷蛾的危害。
在覆土灵芝上,食丝谷蛾钻蛀芝体后,将粪便排在芝体表面,灵芝内容物被蛀空只剩下外壳。
在平菇生产上,食丝谷蛾幼虫会钻入平菇菌袋蛀食培养基和菌丝,将菌袋蛀成隧道,并将其粪便覆盖在表面形成一条条黑色的蛀道。虫口密度大时,会发现每个菌袋内有5-10条幼虫,对食用菌的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椴木栽培上,成虫在当年接种的椴木上产卵,卵产于接种穴或周围缝隙。初孵化的幼虫会钻入接种穴取食菌丝,致使食用菌菌丝无法在椴木上延伸。如果椴木上已生长有菌丝,幼虫也会随之向内蛀食。幼虫食量和排粪量大,粪便黑褐色,成颗粒状并聚集在一起。当幼虫危害之后,接着跳虫和螨类会相继而来,被害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树皮与木质部分离,树皮翘起或脱落,不出耳、不出菇。经过观察发现,在同一地区,黑木耳的受害状况高于香菇。
【发生规律】
成虫行动较差,不善远飞,受惊后最多飞行3米左右,白天潜伏在耳杆背面避光处,多在夜间活动和羽化。同一时间羽化的蛹,雌蛾蛹比雄蛾蛹羽化的早,羽化后3-4天开始交尾,过1-2天产卵,交尾产卵一般在黑夜,一只雌蛾最多产卵120粒,最少30粒。雌雄比为3:1,雌蛾寿命7-9天,雄蛾寿命6-8天。卵产在椴木接种穴和耳杆缝隙及耳片基部,初产卵为白色,孵化前变灰褐色,一般都在早上或晚间孵化。
幼虫孵化后很快由接种穴、翘皮处或树皮缝隙蛀入,取食其内带有菌种的木屑、枝条及菌丝生长的形成层与木质部。到蛹期前2-3天,大部分幼虫外出在耳杆表面活动1-2天后又会蛀入耳杆内做茧化蛹。凡有幼虫危害的地方,木质部都留有一条槽,,幼虫向前蛀食,然后就是粪便。
当气温降到14-16℃时,幼虫在耳杆内取食处吐丝,以丝与木屑粘接做茧越冬。茧为椭圆形,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头可在开口处伸出取食,食后又缩回茧内,排出粪便堵在茧周围。温度降到10-12℃时,幼虫基本停止取食,吐丝将开口处封闭,进入越冬休眠。翌年2月以后,当温度上升到14℃左右时,幼虫便会咬破茧前端出来取食,5月中旬开始化蛹。蛹多化在耳杆形成层和木质部间。化蛹时,幼虫吐丝将碎物拼接成茧,化蛹其中。成虫羽化前将蛹壳一端顶破,后脱壳而出。蛹壳仍粘在耳杆上。
菌袋食用菌栽培中,越冬幼虫在3月份活动,取食出菇期的菌袋。7-8月出现第二代的成虫,8-10月是带二代幼虫危害的高峰期,因此,在同一大棚连续排袋出菇的菌袋,在8-10月份受害最为严重。在温度下降到11℃以下时,幼虫开始吐丝与粪便和培养基粘合在一起做茧。当温度回升到14℃左右时幼虫有开始取食。14-30℃是谷蛾活动时期,当平均温度25℃,相对湿度80%时,卵期7-8天,幼虫期45-48天,蛹期17-20天,成虫期7-9天。成虫将卵产在培养基表面或袋口处,初孵化的幼虫能迅速爬入菌袋内蛀蚀菌丝和培养基。幼虫的群居性较强,能在同一菌袋内出现多条虫体。幼虫常聚集在出菇口取食,致使原基和菇蕾被食空,无法出菇。或是由于粪便污染而引起杂菌侵害,导致菌袋报废。
【防治方法】
1:冬春防治。冬春季彻底清除菇场内外的废椴木和废弃的菌袋,集中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
2:新接种的耳木,在排场时要远离老耳场和老菇场,避免成虫在新的接种穴内产卵。成虫不喜光,多停留在暗处,可结合椴木翻堆或采菇摘耳时捕杀。
3:药剂防治。在成虫羽化期,特别是在5月中旬到6月底和8月上旬到9月上旬这两个阶段的成虫羽化期,及时用药剂杀灭。用800倍的“虫螨净”或“敌菇虫”喷雾,从羽化或孵化初期至末期的5-10天内用药剂2-4次,可以有效的降低下一代虫源和当代成虫、幼虫数量。
对于钻蛀入菌袋内的大龄幼虫,可利用浸水的方式用药,用1000倍“虫螨净”药液浸泡菌袋4-8小时后取出,既杀死了幼虫又给菌袋补充了水分,达到了多种效果。
4:药剂熏杀。如耳杆上害虫严重,在发菌期可集中堆积用薄膜封闭严密后,用“熏虫120杀虫烟雾弹”或“菇虫一熏净”熏蒸,效果良好。 【本文作者 袁世平 13329888068 病虫害防治QQ 9694307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