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其侵染时,病毒浓度及发病条件等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而且和生理性病害表现的症状极易混淆,很多时候菇农把病毒病当做生理性病害来诊治,结果惨败。
病毒具有很强的侵染性。主要危害蘑菇、香菇、平菇、草菇、茯苓、银耳等。
【症状】 食用菌病毒的形状有卵形、杆形、球形、蝌蚪形和线形等。引起食用菌病毒病的病原物是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个体称为粒体、粒子、颗粒,由核酸和外面的蛋白质衣壳所组成。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生活和繁殖。病毒在寄主体外存活时,是以休眠的形式保持感染寄主的能力。病毒粒体不仅可以从病菇中分离出来,而且在表面健全的菌丝中也能观察到浓度相当低的病毒粒体,也就是説感染病毒的菌丝体可以不表现出病毒病症状。病毒病可以通过食用菌的菌种和孢子传染,接触过培养料中带病毒的菌丝体、带病毒菇体的手和工具,再接触健康的菌丝体、菇体,也会传染病毒病。由于培养料中菌丝体有相互连接的特性,会引起病毒病向周围健康的菌丝体蔓延。
蘑菇病毒病的症状:表现为菌丝体生长缓慢、稀疏,变褐色,菌落边缘不整齐。带毒菌种播种后,菌丝生长慢,发菌不均匀。已长出的菇体,有的菌盖小,有的菌盖细长,有的菌盖平展,有的菌盖呈半球形,有的菌柄膨胀呈球状,有的菌柄上粗下细呈“钉头菇”,有的早开伞,一开伞就释放孢子,且萌发较快等等症状,总之病菇呈畸形,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香菇病毒病的症状:母种表现出菌丝体生长不整齐,局部有缺刻;原种表现为吃料慢,菌丝体生长不整齐,前沿呈锯齿状,在长好菌丝的培养料中出现花斑。带毒菌块长出的子实体有的外观正常,有的表现为畸形,菌柄、菌盖、菌褶发育不完整,菌柄组织疏松。
平菇菌丝感染病毒,症状不十分明显,但出菇期菇体小,皱缩、色泽变淡,失去光泽,菌盖有疣状或隆起状的突起条纹,突起处对着光看透明。当水分、养分等条件良好,症状就表现较轻,菇体大小、色泽正常,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时,也会出现隆起状或疣状突起。
【防治方法】
① 生产用的菌种要尽可能采用没有发现过病毒感染的品种,凡是在本地区已发生病毒病的品种,不能再对种菇进行组织分离,绝不允许再转管扩接,要及时更换不带病毒的菌种。
② 对于确实需要保存的带病毒母种,可在35℃条件下处理3个星期杀死病毒,但此方法只适合于高温型菇类。
③ 严格把好母种关,凡生长异常,特别是菌丝不整齐的母种要剔除,原种培养阶段,要经常检查发菌情况,凡菌丝有缺刻和花斑状的应坚决淘汰。
④ 出菇期间,采摘过病毒病菇的手和工具,不要去采摘健壮菇,要用高锰酸钾液或金星消毒液洗手消毒。 出菇期间,发现染病菇体后,及时摘除病菇后,喷洒800倍“强力病毒清”药液,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 【本文作者 袁世平 13329888068 工作QQ96943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