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的迅速传播使得危机对食用菌产业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如何应付危机?笔者谈点这方面的话题。
以往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对危机管理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所谓食用菌产业危机管理是指产业本身为了预防、摆脱、弱化、转化或消除潜在的或显在的各种危机,在掌握现有危机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不断寻找新的危机信息,通过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对危机加以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危机爆发所采取的挽救、恢复、维护、反馈、转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危机管理具有全面性、群众性、预防性、科学性、动态性、复杂性和有效性等基本特征:
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给食用菌产业造成的危机其实也有各种征兆和苗头,以往的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也不时曝光,但这次通过一小学生张浩的事件而爆发却很不容易被扑灭,其实我们的行业主管部分在初始阶段疏忽大意了。危机信息开始传播,危机已经暴露,但是只要及时反应,是可以控制住的。但由于新闻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公众和媒体出现信息“真空”,谣言四起,食用菌产业危机爆炸式扩散,呈现失控状态。
我们不得不承认,食用菌行业协会也好,监管部门也好,缺少应对食用菌危机的机制,针对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给食用菌产业造成的危机缺少手段。未从潜在的事件及其潜在的后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
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给食用菌产业造成的危机极其严重,可以说食用菌产业已到了危险的关头,如果不快速采取应急措施,澄清蘑菇漂白的事实真相,消费者形成思维习惯,说蘑菇有毒,杜绝消费食用菌,那食用菌产业就岌岌可危了。澄清事实,还食用菌一个清白成为食用菌从业者最紧迫的任务,令我十分遗憾的是,除了中国食用菌协会有所行动外,我国食用菌界颇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仅有黄毅教授发出客观真实的铿锵之音,这一点很不正常。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的食用菌界多些黄毅教授的负责任学者,多发表一些这方面科学、真实、公正的见解文章,以示正听,形成强大的良好舆论氛围,把那些不懂食用菌的所谓专家所放的厥词驳一驳,因为澄清事实最终还是要靠这些新闻媒体的。
危机一词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来讲有“危险”和“机会”两层意思,这就是其“双面效果性”。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同时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对于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给食用菌产业造成的危机来说,它同样存在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在风险中孕育着机会,利用好这次蘑菇危机甚至可以成为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转折点,能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形象,巩固并重塑市场信心与信誉,稳固并延伸消费群,从失利的边缘赢得更大的胜利,关键在于我们食用菌行业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态度和是否有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危机转化为有利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最近的一篇《蘑菇引发博弈 济南蘑菇进行“荧光检测”样检 》报道我觉得写的很好,正如黄毅教授所说的:“希望这样子的检测越多越好,越多越能够还食用菌一个清白,省的混战一场,受苦的还是广大菇农,这一弱势群体。无论什么人都应该尊重事实,不不调查不了解,最后在科学事实面前都会失去光环的”。
大家还清楚的记得,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我国的整体乳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而我国的光明乳业却能从危机中迅速崛起,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光明乳业为了走出困境,在国内
率先开展了工业旅游,让消费者看得见整个牛奶加工的过程,大大提高提升光明品牌的公信力。这个事例非常值得我们食用菌界借鉴学习。
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众多消费者确实存在着极不相信政府监管部门,也不相信行业组织的现象,他们宁可相信一位小学生的话,说什么童言无欺,就好比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大人都不敢说真话,只有小孩子敢说真话。再加上媒体的火上浇油,以此观点导致了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的不断升级。我们食用菌行业不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让食用菌行业协会组织请这位张浩小学生和操纵这个事件的背后人物高某博士及在这个事件中上串下跳极其活跃的中国政法大学的何某和对此事件感兴趣的消费者参观食用菌生产、加工及整个流通过程。并让新闻媒体介入,全程报道,一切都用事实说话,所有的危机会迎刃而解。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