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这几年各地纷纷兴起的【庄家医院】、【宠物医院】五花八门,但很奇怪,诺大的食用菌行业却没有【蘑菇医院】,很多菇农蘑菇得病了无处求医,仅凭经验防治,乱施药导致病上加病的事情屡有发生,很多菇农朋友对我反映有时药物防治无效,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是什么病害就乱投药。张冠李戴的事情屡有发生。例如,平菇发生了细菌性斑点病,却错误地喷洒杀真菌的药物,这样打再多的药剂也无计入事,而且还容易产生药害。
及时准确的诊断食用菌的各种病害是广大菇农朋友最渴望掌握的一项技术,也是食用菌科技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诊断食用菌病害的四字方法,即“望、闻、问”三步诊断法。总结如下:
“望”即观察,通过观察食用菌的外部症状表现,来找出病因病灶。“望”可分为菇棚现场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菇棚现场观察就是我们亲自到病害发生现场进行观察。通过现场观察来确认是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药致性病害、还是管理问题所致等。一般病害发生在菇体先呈零星分布,有中心病株,后逐渐扩大。理化条件调控出问题则成片发生或全部菇体受害,而且子实体受害部位往往均匀一致。实验室观察就是在实验室直接观察或借助显微镜等仪器对有代表性的子实体、菌丝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病斑大小、有无晕圈、霉的颜色、形状、是否有菌脓等症状来分析病菌种类。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往往是在菇棚大面积同时发生,且分布比较均匀,不象侵染性病害那样逐渐蔓延;发病部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是在子实体上;症状通常表现为变色、坏死、凋萎、畸形等,且具有可恢复性,一旦条件改善,往往还可以恢复常态,特别是某些缺素症。平菇发育过程中,生长较慢,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的突起物,可以断定是菇体发育时温度过低,低温持续时间太长;平菇子实体形态发育比较正常,但个体较小,菌盖边沿深黑色,产量很低。可以肯定是这种畸形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平菇菇体生长时,菌盖边缘产生蓝色晕圈,严重时甚至整个菇体如同泼上蓝墨水,直到菇体采收也不再退去,可以说明是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增多,造成菇体中毒;黑木耳色淡片薄,可以断定是温度高、光照不足…………….。
“闻”即通过分辨食用菌受害部位、发出的气味来判断其病害的种类。比如石膏霉(白色石膏霉和褐色石膏霉),食用菌菌丝感染石膏霉后,菌丝受抑制,培养料发黑,产生恶臭味;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胡桃肉状菌,是蘑菇覆土上长的杂菌,培养料发酸、发黑、发粘、不长菇,具有较浓漂白粉味道;细菌类:菌丝和子实体大多为细菌性污染的为腥臭、恶臭味。乳酸细菌带酸味;放线菌则发出一股令人讨厌的土腥味;红色链孢霉污染菌袋很容易从栽培房里闻到一股酒味,甚至通过棉花塞也能闻到一股浓厚的酒精香味;线虫侵染菌丝,造成菌丝发黑,也容易闻到一股臭味;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污染菌丝或子实体常发出很浓的霉味。
“问”即通过询问,找出食用菌受害的原因和因素。一般情况下需要询问食用菌的种类、品种名称、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通风、温湿度、浇水情况;发病前食用菌长势、发病后采取什么措施、用过什么菌药;菇的发病规律、特征、单株的发病部位、症状及侵染顺序等。例如:引起食用菌病害的真菌绝大多数是霉菌类,具丝状菌丝。这些病原真菌除腐生外,还具有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在侵染的一定时期就在被侵染的食用菌菌体表面形成病斑和繁殖体-----孢子。这类真菌病原物多喜高温、高湿和酸性环境,以气流、水等为其主要传播方式。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疣孢霉引起的褐腐病、轮枝霉引起的干泡病、轮指孢霉引起的软腐病、头孢霉引起的褶霉病、镰孢霉引起的猝倒病等等。
食用菌病害的诊断绝非易事,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观察,很有讲究。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