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菇民中广泛流传的有关种菇经验的现成广语句。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有800多年的种菇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选树、砍花、惊蕈、或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如何进行栽培管理,都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菇民谚语就是这些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它用简炼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理。以下选录数则,并略加注解。
“红栲花香,赚钱有昌;杜翁橄榄,赚钱有限”。砍花法栽培香菇能否在翌年出菇并获得较好的收成选树至关重要。橄榄树在砍花后次年都会出菇,但其产量不如红栲,杜翁即披针叶杜英,产菇亦有把握,但产、质量均不如红栲及化香。
“眼枫树,压红栲”。“眼”字含有透亮通风这意,“压”字表示平伏紧贴,意即遮衣物厚薄要因树种而异。枫树因含水量大,遮荫物应置空,薄些;而红栲含水量低,易干材,所以遮荫物应放得伏些,厚些。
“压椾无一寸,晒椾有一半”。过厚的枝叶遮荫称为“压椾”。压椾有碍空气流通,湿度过大,于发菌不利,且使地表腐殖质霉烂,直接导致菇木的迅速霉变,往往使整个菇木绝收。遮阴物不足称为“晒椾”,晒椾则菇木两侧近地部分尚能出菇,光照强烈部分则很难出菇,收成减半。砍花法栽培香菇,菇木平放山地,遮阴物厚度应以能稍见菇木而又看不清为度。
“三针二探,没有全收也有一半”。“针”即斧痕,“探”指试探,掌握下斧的力量。砍花法栽培香菇,一针即一个斧痕,也称一“花”。砍花应十分认真,有70%以上的砍花合乎要求,收成就有一半以上的把握。
“泽柴半粒米,枫树洋钱边”。砍花浓度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区别。泽柴即槲树、槲树,应在砍花时砍入木质部半粒米深;而枫树砍入浓度要求和银元边一样,约0.23厘米。
“一花戴帽十花空,一针戴帽,七针无用”。砍花有所所谓“忍针”,即斧砍下后斧口两边的树皮随斧陷入木质中或稍微带向下面,这是最理想的砍口。“戴帽”是指斧砍后树皮松动或向上翘,这是最坏的砍口,旱天燥裂,雨天过湿,附近砍口的发菌保水都将受到影响。若有这类砍口,则应松动部分削除。
在湖北、四川等生产木耳银耳的耳农中也流传着许多与生产有关的谚语。如湖北房县耳农中关于砍树的有:“季节已进九,砍树早动手,啥树结耳多,花栎树白皮又口红”;“高举斧,紧握把,两面下斧坎斜茬,大开门,鸦雀口,这才是砍树的老行家”;“灯盏窝(四面下斧),炒锅炉(三面下斧),马耳朵(一面斜坎),锉子把(平截),酒壶嘴子砍疙瘩,砍了树蔸不发芽”。关于易枝截杆的有“耳杆削成铜钱疤(侧枝的根部削得平圆),截杆要截倒截茬”。关于排杆的有:“排场选地要相当,地肥湿润坡朝阳;二荒地是好排场,茅草扒地好地方,切莫排到枯沙岗,沁水湖里最遭殃;松树下,老林扒,阴坡深沟更不强。”关于水分管理的有“主水不要客水要(指木耳不能淋得过湿,但要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关于起架的有:“立夏不起架,蚂蚁堆起来,耳又烂,杆子坏,牲口踩,造成减产划不来”;“起架杆子本无巧,砍胁山,除杂草,陡坡要挖脚,架子才不倒”。
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