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米 发表于 2012-8-14 13:36:24

种香菇最好不加石灰,稍微多一点,菌丝根本不长,所以我认为香菇料宁酸勿碱。

dazhuli 发表于 2012-8-14 17:50:42

看来真不能加啊!

老玉米 发表于 2012-8-14 18:01:42

dazhuli 发表于 2012-8-14 17: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真不能加啊!

我是真试过我才说的,

老玉米 发表于 2012-8-14 20:38:56

我们这一哥们试得比较多,{:soso_e144:}有5000多袋吧,接种后老不长菌丝。后来找到我,我直接出主意让他划袋取料加棉壳种了平菇。好像是03年的事。。。还好,后来平菇也还赚钱{:soso_e113:}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15 06:41:39

回头说故事:

    第一锅,全乡的学员和分管干部都到场了,毕竟这是第一次实际应用操作,和培训时拿几个袋子一点原料反复练手不一样。老师讲的很仔细,学员听得进,看得清。胡广芬老所长本来就是中学老师出身,讲课口才也了得,在宜春几十年,一口的宜春话,家乡歙县口音反而不明显了。这个语言交流方面,对推广来说,是很重要的。
    毫无悬念,装锅灭菌接种一路做下来,示范圆满成功。
    当第一锅接种后,老所长和几个同去的人便分开各个村做巡回指导。做第一锅的那家人家等了十来天,菌丝生长良好,只有极少数污染也清除了,觉得没有问题,就开始做第二锅。问题就出在在第二锅!
    后面的事情是七八年后我旧地重游才知道的。
    那一次我去新坊一个小村办事,在熟人家里吃饭。此时新坊基本上不搞香菇了,原因是因为当年香菇丰收,却因为没有市场,外销也不畅通,干品又不如原木菇,菇农没有实际利益。而新坊是著名的矿产林产乡,种菇不如砍树砍竹子,甚至不如挖尾矿(钨砂)和替钽铌矿做临时工,所以,就不种菇了。
    饭间,来了一位客人,坐下客套后,问及我的单位,我说是食用菌研究所,客人便问起胡广芬。原来,这个客人便是当年第一批参加培训的学员。这些人和我谈起胡广芬老所长,非常敬佩,我自然也非常高兴。不料,他说着说着,就说胡老师这个人是不错,就是技术不怎么好。我一听,这不是瞎扯吗,马上反问他,你凭什么说她技术不好呢?客人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边,听完,我不禁大笑。说,不是老所长技术不好,是你们没有真正消化她的讲课啊。



补充内容 (2012-8-16 23:42):
你师傅是方金山?

既是红颜1 发表于 2012-8-16 21:15:36

{:soso_e121:}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17 22:36:19

    原来,那天他们做第二锅,规规矩矩按照老师说的干,满心以为天下太平,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刚刚装了几十袋,停电了!大家不要忘记,80、90年代,停电比现在的台风还频繁,这电一停就是十几个小时。   

    好不容易来电了,赶紧把乡亲召集起来,动手装袋。这天老所长因为身体欠佳,回城里了,几个同事都住在十几里外的山冲里。等聚齐人马,打算动手装袋,发现料已经严重酸化时,想找个人问问都不行了。那时候不要说手机,电话还是分农话和市话的,晚上单位办公室没人,打电话都没办法找到谁的。至于开车,这个在那年月也是只能算奢望了。装,还是不装,已经成为一个不能等待的问题。不装嘛,必然更酸,装,和老师上课讲的pH已经差距似乎太大了,万一有问题,谁负责?
    户主左思右想,一咬牙,装!
    接下来又是一路的做完灭菌、接种、发菌,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户主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因为当时是麻着胆的决定,没有出问题前,不敢说出来。
    大家可以猜想到,结果是这一批菌袋一直到最后都完全正常,甚至,污染率还更低些。
    农民们私下里议论,这些理论专家们说的似乎有点扯,说什么最佳酸碱度,现在我们都酸成什么样了还不是一样出菇,一样收成。
    议论嘀嘀咕咕,却始终没敢说出来,当然是因为老所长的威望太高了,而且多年教书育人,桃李遍植,学生遍布宜春各个机关单位的缘故。

jing382776780 发表于 2012-8-17 23:27:04

呵呵,继续,都不想睡觉了,想听故事。{:soso_e128:}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19 19:54:01

    听那客人说完原委,我当然好笑,我告诉他,这个pH值的问题你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是说偏离最佳就一定有多大的问题的。老师讲课,完完全全一点不漏是不可能的,但关于最佳和偏离的关系必须弄清楚,偏离的影响与偏离程度不同菇种也不一样,有的偏酸影响小,有点偏碱影响小。老师说最佳是多少,不是说不是最佳就不行的。    客人的怀疑很容易打消,但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推广工作里,发现菇农类似的问题实在不少。有对季节和温度湿度概念模糊的,有对c:n概念模糊的,有对含水量概念模糊的,还有对灭菌温度时间概念模糊的,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些都只能昭示一点,就是理论和实践决不能有缺示。
    理论上的要求,现实中实现这个要求的保证能力的差距,永远都是存在的,例外也罢,常态也罢,这种差距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实践问题,没有人能够经历所有的现象和问题,但必须具备应对可能的所有或至少是绝大部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才能确保自己的生产正常化。而在没有经历却必须面对的时候,当然求助是一个方面,但对于被咨询者,他的资讯很可能不够完整,因此立即给出答案和解决办法就很难确保应对。没有真正扎实的理论基础时,处理问题就多数是猜谜语了,就像我这个故事里的这位菇农。
    假设他那天不是蒙对了,而是临时硬套pH的要求,加上石灰调节,而且不幸就多加那么几斤,这个故事就将改写,当然他们的结论还是会说,老所长技术有问题,因为现在pH似乎偏离最佳更小了——碱性了一点点,但后果,却会截然不同。



百里蹇叔 发表于 2012-8-21 11:13:11

寓教于乐啊,敬请楼主速度更新
为什么不能加石灰呢?刚入行时做金针菇的料接了几袋儿香菇,也出菇了,只是忘了有木有加石灰
07年在一个杏鲍菇工厂,误加双倍石灰未加石膏,灭菌后PH仍然酸性,后来那批料发菌慢些,PH值8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歪菇事】:(5) 恼人的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