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13 16:08:30

反方:
    三、人才的综合利用:一个多品种的复合化食用菌企业,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各种菇类的单独人才,在很多基层研究所、大产区,这种熟悉多菇种栽培技术的人才不稀奇,当然也不至于遍地都是。正方的网友所注重的是业务专精,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几位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现有技能优势的。但现在是信息时代,基础好而富于实践机会的高端人才并不是全靠自身的钻研才具备应用能力的,他们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能力才是关键的。一个好企业,应该是具备好的人才基础的,这种基础除了领军者外,同时也需要一个实现其要求和意图的小规模团队。

    我们知道,食用菌生产技术里,属于设计实验和创意以及分析的部分是最复杂的,而实施试验及测试记载统计等是相对浅显的,如果前者一切包揽,当然精力不敷,而全靠后者也是群龙无首,这种高中低档人才的搭配才是比较合理而高效的。而仅仅从事单一菇种工作,可能一年四季真正能够做的事情也很有限,我个人的研究工作经历也证明,如果在课题之外从事不同自然产季菇种的研究,实际上于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个人能力最终是用于服务产业的,所以多菇种经营,在实际人才的使用上也更加充分而高效。
    同样我还是拿富邦宋总说事,宋总正在筹划一个菌种生产厂,同时也在做推广,他实际上已经将他的人马分成几块,基本上他也用不着事必躬亲。目前宋总在部分利用隔壁奥登的原料发酵资源,等于是他正在整合上下游的资源了,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多菇种的准备阶段了。宋总当前目标实现后,下一步可能甚至由不得他坚持单菇种业务了,客户和菇农推也要把他推向多菇种业务的方向了。另一方面,宋总自己现在是行政技术一手端,但菌种厂一旦正常运作,菌种生产技术这里他就必须培养一个稳而不高的人替他掌控菌种业务,否则,他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做的过来。
    由此可以看出,多菇种业务在具备一个高水平技术掌舵人的情况下,通过培养网罗搭配中低端技术人员的方式,是一个企业的正常应有的体系。这和行政体系一样,分解责任,分解工序,只是企业的最基层工人才高度专精于其工种。



补充内容 (2012-8-13 20:29):
老弟,虽然他现在是单一菇种,但方向却是多菇种,你可以看看我对他的预言。实际上宋总引进了一个对很多菇种都可行的模式,必然扩散到多菇种。

songmr 发表于 2012-8-13 20:45:57

songmr 发表于 2012-8-10 15: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方:单一种类生产有优势
首先,先别骂我,这只是吾个人短见:
我注意到辩论的主题是“企业”,所以人个生 ...

哈哈哈哈!不大不小先生,非常感谢你评论鄙人的观点——虽然你的观点与本人的不同!songmr的意思你己知道,本来是应该写成mr.song,无奈此名已经有人捷足先登,而且网站也不允许有符号在名字上出现,故而改用之。至于先生下面说的那些,很抱歉——我是个粗人,只能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意思,的观点。各行各业,笼统而言,大而大之,小则小分;所以,先生所言极是!我的观点,可能因为本人的表达能力不强,没有明确的说出来:大的来说,搞食用菌的只要不搞以外的东西,好像就没跑题,但本期辩论的题目是种类,好像与我说的可口可乐些东西,有些,不配??那应该是:可口可乐,只做碳酸饮料?而不应做果汁(像美汁源)?——等等,不小先生,要知道可口可乐公司在早期只生产瓶装与罐装的可乐!!!这也就应了我在辩论中最后所说的一句话,请再品味——
谢谢!{:soso_e100:}

songmr 发表于 2012-8-13 21:07:14

民 发表于 2012-8-10 1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反方:回复10楼网友“songmr”
第一,对于食用菌方面的例子,正方网友以国外事例为论据,我只想说每个国家 ...

{:soso_e179:}{:soso_e181:}{:soso_e113:}同样,非常感谢先生的厚爱!!!如果可以,请再品味我在辩论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呵呵,如果中国的食用菌企业真的能做到像可口可乐一样大,像微软一样普及,那么此时多品种栽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现在,中国大地有几家企业敢这样说?

发表于 2012-8-14 09:48:36

songmr 发表于 2012-8-13 2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样,非常感谢先生的厚爱!!!如果可以,请再品味我在辩论中 ...

反方:
    还是说我们的食用菌领域,我在19楼也已经举例,其中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论坛里也有过相关帖子,其依靠金针菇、真姬菇、白玉菇等多品种模式做大做强,成功上市。星河生物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食用菌企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光辉的成就证明了多品种模式对食用菌企业更有利。
“songmr”网友讲“如果中国的食用菌企业真的能做到像可口可乐一样大,像微软一样普及,那么此时多品种栽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现在,中国大地有几家企业敢这样说”,但是一个企业没有多品种怎么可能做大?一个企业连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都满足不了,怎么可能规模普及?我前面所讲的企业,都是多品种模式生产做大做强的!还请“songmr”网友为我们说一下中国哪个食用菌企业靠单一模式做到了像可口可乐一样大,像微软一样普及?

许丁山 发表于 2012-8-14 13:29:20

我来阐述一些问题:
1,富邦菌业从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双孢菇这个单一品种的种植.这是songmr的原话,看来富邦应该也是以单一品种为主的吧。2,星河生物的产能介绍里面,其实是以金针菇为主的,其他品种占不到总产量的30%。由以上2点看出反方所阐述的多品种生产的一个主要优势(品种盈利能力互补,淡、旺季交替)并没有体现,富邦主产双孢菇、星河的金针菇,他们并没有依据季节(行情)变化改变当季度的主打产品吧?所以反方几位网友都用了一个自认为是优势的想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实是经不起考验的。
3,我也看到还有少数网友在举例时用了一些经营xxx菇、xx菇的语句,那么您所列举的公司是不进行食用菌生产的(贸易、深加工不算食用菌生产),这和辩论的题目都有偏离,题目是 主题:食用菌企业“经营之道”之种类选择。正方:单一种类生产有优势。 反方:多种类组合生产有优势 我想题目的生产不能被理解为广义的生产,深加工、贸易、菌种公司……
4,我想我的以上话基本上回答了第2-3页反方网友的问题。



补充内容 (2012-8-14 17:56):
关于楼下的第二条我补充一下,我是查的星河的财报。http://stock.quote.stockstar.com/corp/business_300143.shtml
其中确实显示金针菇的盈利能力高于其他品种。

补充内容 (2012-8-14 18:04):
而并非金针菇拉低了公司整体的利润率。

发表于 2012-8-14 15:34:34

反方:回复“许丁山”网友在25楼您的点评许先生的点评1:“我看了星河近1年多的财报,星河虽然生产3个品种,10年毛利率30%,12年的仅15%,这说明多品种并不见得抵抗市风险的能力就大”    众所周之,金针菇近些年份价格一直低迷,效益情况逐年下降,很多金针菇工厂都怨声载道甚至退出这个市场。如果真的像您所说的进行单一品种生产,100%的金针菇生产模式,那星河生物恐怕连15%的毛利率只是一个期望值了。徐先生的点评2:“星河主营金针菇,看看他们公司的季度财报,金针菇盈利占比66.29%,虽然生产多但是它完全可以不生产其他菇,因此不能证明生产多种菇对公司有利。”    许先生只看到了金针菇的盈利占比高,却不知金针菇的日产量高于这个比例10个百分点。星河生物现在四个基地的总日产量:金针菇约为47吨,真姬菇约11吨,白玉菇约为3吨。金针菇的日产量占总数的77.05%,但盈利仅为66.29%。这表明占据比例最大的金针菇在拉低平均效益,多样化的品种在金针菇的市场低迷中缓解了公司的危机,有利于效益的稳定。

发表于 2012-8-14 16:47:22

本帖最后由 民 于 2012-8-14 16:54 编辑

许丁山 发表于 2012-8-14 13:29 http://bbs.emushroom.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来阐述一些问题:
1,富邦菌业从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双孢菇这个单一品种的种植.这是songmr的原话,看来富 ...

反方:    第一,多品种有利于盈利能力互补。不单讲某一品种的淡、旺季交替,而是销售的畅通与清淡。像是国内前段时间不景气的金针菇市场,相对于以往价格下跌,出现滞销,这对于其自身就是销售清淡。而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真姬菇、白玉菇市场处于扩大期,相对于以往属于销售畅通。在金针菇烂市的年份里,其它品种的菌菇对于缓解危机功不可没。    第二,正方网友认为“题目的生产不能被理解为广义的生产,深加工、贸易、菌种公司……”且不说正方网友这样的理解是否将辩题狭隘化、片面化,我的事例既覆盖了广义的生产企业,也不乏单纯生产多品种菇类产品的企业;而且广义的生产企业也是在生产多种菇类产品的基础上,发展深加工、出口贸易等方向,也未尝不可。    第三,正方强调“星河生物的产能介绍里面,其实是以金针菇为主的,其他品种占不到总产量的30%”,我不明白这句话想说明什么,但是金针菇的比例如何高,星河生物也都是一个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东亚五国,中国的国土面积超过80%,但我们不能说东亚只用一个国家。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14 16:55:54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2-8-14 16:58 编辑

反方
四、生产条件的综合利用:

    一个食用菌企业,大体生产条件是前段通用,后段部分通用,目前除网架式杏鲍菇的菇房架子外,其他都能兼容一种或数种菇品的生产。并且,就目前情况看,杏鲍菇网架也可以用于金针菇袋式生产(斜装比平装更适合)。因此,如果同步化生产,只要管理上不混乱,菌种不弄错(甚至可以用栽培容器区别之),那么,合理组织多菇种生产的条件综合利用就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种综合利用的价值就是直接降低成本,这种优势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些机械设备,闲置半年的锈蚀损耗,比运转一年的磨损还大,这就更加需要提高生产条件的利用效率了。
    昨天,刚好看到一个本论坛的帖子,那就是http://bbs.emushroom.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491 ,这是一个可以开启我们思维的好帖,在帖子里作为木腐菌的平菇,被按照双孢菇的方法改型生产。前面我们6楼无天网友和8楼许丁山老弟的一些看法就必须纠正了,并不是每一种菇都只能使用一种层架菇房,也不是每一个类型的菇房设施只适合一种菇,这里面有些本来就一样,有些需要加以变通,在技术本身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它实现的代价是不高的。而且也没有必要百分百的兼容,也就是说,这样只要二、三种的设施,可以生产十余种的产品。
    songmr先生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很有道理,那就是辩证的看待问题。单菇种还可以细分成各道工序,这个富邦宋总也是这么看的(有意思,你们两个正方都是宋)。反过来,多菇种也是同一个行业,我们这个辩题则限定了层级,所以,你们谈的不是一个优势在哪里的问题,而是你现在正在怎么做的问题。
    可口可乐做单种饮料不管多牛,甚至总是压住百事可乐,但还是不得不走向多元,因为那是市场所逼。而宋总不管怎么专一,以后到底会不会多元化,我们可以打一个小赌。十年后,差不多我退休,届时宋总不切入多菇种,我去给你免费打工一年(要包吃喝啊)搞多一个菇种的基地。如果宋总那时候已经进入多菇种经营,你那么你送我一个你的保温菇棚,好不好?




发表于 2012-8-14 20:19:24

反方:回复正方“许丁山”网友在26楼的补充    “许丁山”网友提供的财政报表网页我看了一下,你应该是只注意到了金针菇的利润比例,忽视了金针菇的成本比例。从财政报表所提供的5个半年度的数据进行平均统计可以得到:金针菇的成本比例为70.058%,利润比例为63.046%;真姬菇的成本比例为24.048%,利润比例为27.668%;白玉菇的成本比例为5.874%,利润比例为7.424%。很明显金针菇虽然利润比例高,但金针菇的成本比例更高。金针菇所承担的效益风险和压力也就越高,金针菇的成本比例高于利润比例,它的单位成本所得的利润就低于真姬菇和白玉菇(你只看了利润率这一点,这只是一个表观数据)。自2009年清溪二基地的建立,真姬菇日产量开始迅猛增加,真姬菇和白玉菇对于稳定星河生物的效益更是功不可没。也正是这样的多品种模式的生产方式才能让一个食用菌企业在风云多变的市场中驶得万年船。

songmr 发表于 2012-8-15 20:57:48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14 16: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反方
四、生产条件的综合利用:



哈哈哈哈!刚刚知道,富邦的老总也是姓宋,跟我是一家子啊,呵呵,幸会!
我要说的专业化生产,是对中国大多数食用菌企业说的,像星河,它已经从人变成鬼了——大了!可,纵观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用菌企业,有几个达到做鬼的级别的?我不喜欢讲空话,只是想让每个从事食用菌的人,的企业,的组织都能赚钱,能发展——当然,若干年后,你们慢慢的道行深了,在从人脱胎换骨变成鬼,像美国的林肯(汽车)通用,在做好汽车的情况下,进入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也是可以肯定的,但前提一定是要大,大到成鬼,已经没多少人敢欺负的情况下才行!所以,我欢迎先生们的辩论,也赞成先生们的自己的观点,但千万要记着:你说的,是发自你内心的话,的观点,而不是因为牛角,而尖!!!
为更多的人和食用菌企业指明他们目前应该发展的方向吧,可爱的人们!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金池”易菇论剑第27期:食用菌企业经营之道之种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