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2 11:08:37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6.19</b><b>、临猗科委当顾问&nbsp; 双孢野生没成功</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1999年,通过三门峡的段学义与临猗科委有了联系,后来,他们来电,要聘任我为顾问。去过几次,做过报告,最后,确定了开发林地食用菌,在林下种植双孢蘑菇、香菇、平菇等。这应该是较早提出的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当时的县委书记,有先见之明,听我一介绍,更感兴趣,就责成科委要把好事办好。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与临猗县科委合作期间,印象最深的有几件事,一是给菇农骨干做了报告,主要讲香菇。当时香菇栽培自己已经有了10多年的经验了,而且当地正在种香菇,在场的菇农或多或少也有点实践经验,因此,我讲完后,提问题的多,我的回答也能引起共鸣,群众比较满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现场互动交流比较好。报告完,当时当地的蘑菇土专家,张同老汉就很有感慨地说,梁老师讲得都是实际东西,生产中能用得上。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另一件印象深的事情是,当时张同老汉给老梁提出个要求,要老梁邀请我的老师张树庭教授来临猗指导,老梁就只是应付,没有照办。其实,张教授多次跟我说过,他可以到基层,到县里面转转,但我是一再犹豫,在我的基地上从来没有邀请过张教授。 这里,我是有做人准则的,因为,我内心就认为,张教授是国际知名专家,他老人家到基层牌子大、影响大,前呼后拥,可以造势,这是他的强项;但基层需要的是具体技术的指导,这不是老先生的强项。政府,要造势,有钱有经费,可以,但基层老百姓劳作一年没有多少收入,张教授来一次,旅差费、住宿费、招待费,我实在是于心不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临猗县科委的合作,主要是搞了林下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示范,但结果很不理想。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原因是老梁当时事情多,地方上的同志说,他们也懂。结果,该去的时候没有去,在最关键的播种后,发菌期间出了问题。但深层次问题是,临猗科委对于我的聘任,一直没有落实,就是我讲课时给了500元的旅差费。以后,就是我自己垫付旅差费去指导,因此,缺乏主动性,也没有动力,导致该去指导时,没有去。 不过,最后效果不好,临猗科委的同志们倒没有说什么,倒是老梁内心深表遗憾,后悔、愧疚、辜负了当时县委书记的重托。</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从下面的日记记载中有兴趣者从中体会感悟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6.4 临倚县科委来电询问聘请自己的待遇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13 &nbsp;临猗县科委付主任打来电话,要自己去一趟,要聘任自己为顾问。</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15&nbsp; 早上打电话给段学义,定下星期4到新绛。晚上香港王姐来电话要到北京,推逶不去,因为已答应去新绛。</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19&nbsp; 下午3点多,罗明明开车,送到运城汽车站。好不容易找到约好的临猗科委郝付主任,接到临猗宾馆302。晚上县委刘振龙书记来,有干劲,郭文智校友,谈到要发展花菇,调整产业结构,苹果树下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20&nbsp; 早饭后,张付县长,科委张主任等一块先到泉社看去年秋天生产的86棚,大部分发菌好,污染少,但至今不出菇。与96年遵化市出现的情况类似。有原基形成,但分化不成菇蕾。段学义从泌阳引进的雨花2号的菌种,他尴尬而今天在宾馆没有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后到七级乡龙头企业,乡政府投资,张同老汉领头,小平菇致富的能手。100多菇农来听报告,自己讲1个多小时,主要菌袋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配料,水分宁干勿湿,短时间内灭菌升温,防止料变酸,出现污染打针吃药;手术处理,挖掉污染源石灰涂抹;深埋去杂养菌;出花菇旧菌袋覆土出菇。乡里简单饭后,回宾馆302,张主任等谈请自己作顾问,声称他们请的都是全国有名的顾问。</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三门峡市食用菌办公室水主任来接,临猗给500元旅差费,10个电话宾馆宰杀100元。饭后出发,运城堵车1小时,途经夏县、平陆,壮观的沟壑纵横,一过黄河大桥,就是三门峡市了。20多年的同班同学郭文智当厂长。</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14&nbsp; 上午临猗县科委来接,简单午饭后,宿简陋宾馆。晚上科委主任来,确认县聘请自己为顾问,要搞菌林立体种植的试点。</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15&nbsp; 上午到苹果园确定在树荫下面种双孢蘑菇、鸡腿菇、香菇旧菌袋、平菇等。</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去年冬天段学义技术指导的不出菇菌袋,在苹果窑内已经出菇,柄长颜色浅、淡白色,不见阳光和通气不好。温度在18-20度。</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路遇县委刘振龙书记,进一步谈了正落实他提出的苹果树下种蘑菇试点,他很高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9&nbsp; 上午临猗招待所107,下午看麦草发酵,纯麦草发酵,加酵素菌,温度高。临晋镇下午独自一小时。</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0&nbsp; &nbsp;上午准备培训班报告。下午、晚上孤独难耐。</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1&nbsp; &nbsp;原亮芝(山大同班同学)从河津来,午饭后返回。下午无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2&nbsp; 早上,周付县长一块早饭,讲顾问事,不需签订聘用合同,年底给顾问费,心中闷闷不乐。上午作报告。</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6&nbsp; 涞源。晚上辗转难入睡,但考虑出了临猗酵素菌加麸皮发酵后,添加到纯麦草内。补充营养的不够,同时等于后发酵的方案。</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7&nbsp; 一早给临猗打电话,告之方案</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9 一早带临猗裴等到南韩岭看看。3潮菇已完,4潮菇小菇蕾不少。</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6 &nbsp;上午运城,出租车到临猗。下午到甘露园村,原料发酵很好,入畦,下种示范。银光黑色薄膜。已经生产菌袋,汽油桶蒸气灭菌,一户一棚,棚内接种发菌。</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2&nbsp; 晚上10点多忻州上车,拥挤,无座,一夜苦不堪言。</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3&nbsp; 运城出租到临猗招待所,上午到甘露园村,下种后一直覆盖薄膜,大部分麦粒菌种为黄曲霉团,料太湿,有个别白色菌丝片。嘱咐随意覆土出菇算了,不太成功。地方科委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耽子乡李栓勤搞的春栽,未发满菌就放人苹果窖,刺孔后,升温快,使窑内温度骤升,菌袋出黄水多,烂,菌袋变软,坏掉70%。菌袋发满放入,或不要刺孔,则可苹果窑内越夏。晚上12点李栓勤来,谈他想搞点双孢蘑菇示范。</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2 11:11:33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6.20</b><b>、技术服务老梁失控 &nbsp;内黄基地有始无终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nbsp; 1999年6月初,经宋春领介绍,河南内黄派人参观了涞源双孢蘑菇基地,并提出聘请老梁担任内黄食用菌技术高级顾问,发展食用菌产业。 6月20号,与宋春领一块到内黄考察,当年,内黄政府对于发展食用菌产业非常重视,每个党政部门的干部都要参与。与我签订合同的是宣传部,据说是宣传部的干部集资引进新技术,进行食用菌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带动老百姓发展。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当时,聘用条件是技术服务费包括旅差费是每年3万元,签订协议后马上付给旅差费5000元。以后,就再没有付,对此,老梁虽然不太高兴,但也理解,毕竟是干部个人集资,老梁每次去服务,讲课,宣传部的部长副部长都热情接待,尊重有加,老梁就很满意了,虽然没有再付旅差费,但老梁还是该去就去,想把技术服务搞好,把新技术示范成功。</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 &nbsp;内黄基地,后来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也获得成功,但整体上没有达到咱预先引进多个新品种、新技术的目标,老梁深感遗憾。旅差费问题上有点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老梁在选派技术员上出了问题。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这位技术员不是咱老梁亲自培养的嫡系,但他多次提出要追随老梁干一番事业,初步交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内黄基地,本来计划是要派咱培养多年的卜小庭去,后来,这位仁兄一再请求,并信誓旦旦发誓表白,人心都是肉长的,后来就带他去了。但事与愿违,没有多久,这位老兄就有点原形毕露了,我也鞭长莫及,控制不了。他有他的一套,要卖他的菌种、要卖他的设备,不顾大局,只图眼前利益。与咱原定的方案脱节,违背了原定的工艺技术,后来内黄的领导也发现了这位老兄所作所为不太地道,这位老兄自感没趣,就不辞而别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可是这位老兄留下的后遗症影响深远,据本地同志们讲,他临走时,把培养的多个品种的菌号混淆,品种分不清,很多原定的试验示范不能进行。</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 &nbsp;这次小小的事故,说明老梁天生就不是一个干大事的料,心地太善良,没有政治家的深谋远略。在几十年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中,还有多次上当受骗、引狼入室的遭遇故事。更有几件更离谱、更低级的失误就不想再提了,一是没有多大的意义,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就不会犯那些低级错误,对后人没有什么警戒意义;再者,咱也不想在自己的伤疤上撒盐,这是古训啊!二是那些低级失误,提出来显得老梁智商、情商太低,也影响咱老梁几十年来,经风雨见世面,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啊!&nbs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内黄基地的事情已经过去10多年了, 我还是怀念当年内黄宣传部的那几位领导,参加试验示范的农村干部群众,但愿你们官场进步,收入增加,家庭幸福,老梁向你们致歉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当年日记摘录,可见其中端倪:</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6.6&nbsp; 晚上与内黄来的人来涞源</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7&nbsp; 带内黄、孙春华等一块到南韩村,小雨中,满床雪白. 孙春华说, 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出菇情况</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20&nbsp; 与内黄王现生经理联系,决定明天去内黄。</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21&nbsp;&nbsp; 一早小宋来电话, 联系好一块到内黄。下午到, 宣传部范部长接到小村, 见到张部长, 三讲封闭到小村。 下午一块看了场地, 示范园规划, 县里请了辛县的技术员, 承包生产菌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22 上午继续到成人学校等地看, 生产场地较理想,草签了聘用合同, 发了聘书。定下搞稀有品种, 香菇新品种, 玉米秆, 玉米芯, 花生壳, 香菇废料生产双孢蘑菇等。 8月份卜小庭2人来工作。</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 &nbsp;下午整理带到内黄的菌种等,晚上XXX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4&nbsp;&nbsp; 到内黄, 谈生产菌种, 安排XXX生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5&nbsp; 威县参加鉴定会,一早打电话要内黄来接, 到内黄晚9点,范部长等待。</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6 上午到菌种厂,XXX不老实,双孢蘑菇菌种在30度以上的室温下放置15天才接种, 肯定老化, 有点担心, 下午王现生不参加讨论, XXX要自己搞一套, 又是引狼入室。</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7&nbsp; 早上与范部长谈了自己退出的意思,XXX不让卜小庭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3 &nbsp;上午XXX来, 内黄双孢蘑菇母种高温, 原种生长缓慢。</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7 &nbsp;河南内黄范部长杨主任来, XXX晚上来. 卜小庭明天早晨到。</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8&nbsp; &nbsp;到涞源北京, 路途接到卜小庭电话, 内黄没有让他去。</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26&nbsp; &nbsp;10点到内黄宾馆, 下午看生产, 稀有品种栽培种接种, 双孢蘑菇没有接种, XXX私心太重影响大局, 自己心中不快,宣传部集资搞示范, 经济困难,只好搞成功再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5&nbsp;&nbsp; 雇佣张国青的福建轻卡, 上午9:30出发, 一直到7点30到内黄。</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6&nbsp; 第2天一早到菌种生产处,XXX带来罐头瓶玉米粒原种, 自己带来50瓶山阴的麦粒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29&nbsp; 昨晚晚上7点到内黄宾馆, 上午张部长, 范部长一块到菌种厂。双孢蘑菇生长正常, 10天即可使用,稀有品种已经长满。XXX回之前故意将菌号混乱。到示范园, 玉米秆开始铡碎,到韩庄, 7户开始预湿秸秆。范部长提出大棚内搞成黑色薄膜覆盖的小拱棚, 可以解决太阳光既增温又可遮光的目的, 此法很好。晚上给韩庄的菇农和宣传部的讲课, 青鲜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晚上安排卢新伟的工作, 要抓紧时间进行稀有品种的菌袋生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28&nbsp; 河南内黄本计划也应该去一次, 一直推诿不想去了.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14 崇礼等待,内黄不想去,天冷车挤,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乱吃药。</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001.2-22一早看到石家庄街上大雾,上午给内黄打电话,推诿以后再去。</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2 11:25:24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6.21</b><b>、红日公司李江河 &nbsp;&nbsp;德艺双馨创新多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1999年到2000年在三门峡市技术服务期间,遇到不少的人,经历过不少的事。但印象深刻,至今还有点念念不忘的就是红日公司的李江河经理。李江河本是教师出身,大专文化,响应政府号召,投身于本地食用菌产业。其太太宝兰也是中学老师,夫唱妇和,也辞职当他的助手,负责菌种生产和技术。易中天教授有句名言,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老梁对此一直推崇。这句话,用在李江河夫妇身上应该是非常合适的。</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在长达一年的接触交往之中,总体印象是两口素质高,虽然李江河原先并不是学生物的,但他对香菇的特性、技术都有独到的见解。在企业管理方面也能结合生产实际,结合当地条件,摸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nbsp;。这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创新,公司发展规划,网上有一篇文章具体做了介绍。李江河的技术创新、技术精华、感悟以及与我的交流互动,在我的日记里也有随机、随手的记载,有兴趣者都可参阅。</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我这里还想强调的一点,是李江河为人处事非常诚实,这在当前经济乱云飞渡发展的大潮之中,就更是难能可贵的了。与他半年多的交往中,我看重了他的才能才干,看重了他的为人品行,虽然每次到三门峡都要到他那里看看,交流,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实际上就是干着顾问的事情,担着顾问的责任,但我从没有主动提出要多少顾问费的事情,可江河每次还总是有所表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还有一件让我遗憾不已的事情,当年冬天,大同基地香菇菌袋生产量大,时间紧,要我推荐公司去承包生产。我看重李江河的管理才干和技术,就介绍他带入到大同去承包一部分生产任务,但后来的发展,就不是我能控制的。红日公司的人马过去几天就撤了回来,前后损失几千元。对此,我非常遗憾懊悔,但江河没有半点怨言,甚至都没有主动跟我提起过,绝见他为人处事素质之高。</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下面是当年日记,里面有不少现场技术方面的记载,后面是一篇介绍红日公司创业、创新的文章摘要,有兴趣者参阅。</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6.20 临猗, 三门峡市食用菌办公室水主任来接。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21 &nbsp;上午水主任段一块到陕县大营镇红日公司,李江河,原教师,两口协力,能人一位,龙头一个,致富一片。中午李江河招待。晚上三门峡市李付市长,灵宝市的主要领导一块吃饭。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13上午袁主任谈合作。中午水主任、李江河来,饭后到三门峡西,李江河菌种质量高,接种灭菌粗放,但污染率很低,1%以下。防止污染主要从提高菌种活力上做文章。组织管理好。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14 上午与李江河的太太保兰一块分离了香菇。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9&nbsp; 下午小高一块到三门峡西,见李江河,安排春天栽培菌种生产,谈工厂化管理,工人承包,产值分成,聊天到10点。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20 早9点李江河与其太太保兰一块过来,到基地,春栽,5月初下种,转色铁褐色,浸水后,催蕾出菇,少部分正常出菇,但有的起白色隆起,但发育不成菇蕾;有的成开似遵化发生的小菇帽,疑是浸水太多,通气不良,造成菇蕾不能正常发育,嘱大刺孔增氧,保温催蕾。泌阳菌袋浸水后排在地面复地膜催蕾是多此一举,在催蕾棚保温即可。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李江河秋栽的已经发满菌丝,污染的不多。加防杂剂的毛霉污染,香菇菌丝明显受抑制,加防杂剂只蒸1-4小时更不可取,料生。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9&nbsp; 下午公汽到陕县,水主任也来,谈灵宝食用菌所与食用菌办的关系。江河已经证实,变温催雷的不合理性,应该改为“保温催雷”,变温变湿催花,讨论了春栽品种有的菌袋不出菇现像,生理障碍,打乱正常的生理活动。高温或低温或其它原因在应该出菇时没能出。根据生物都有一种求生和延续后代的本能,将这部分菌袋大刺孔,大通风,干燥处理,频临死亡时,再喷水恢复生长,促其催雷可能有效,晚上宿胜利宾馆,被子味重影响睡眠。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10&nbsp; 早饭后,修饰扶沟会议材料,后到红日打印社等,保兰带来平板培养基,一个春栽品种与秋栽的有明显拮抗线;朱阳采集的两个子实体,菇形不一,但是同场采集,菌株间没有拮抗线,而与另外一个春栽品种间略有分界线。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11&nbsp; 上午水主任来谈,定下江河不搞菌种选育,他提出自己在三门峡搞服务要通过他。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27 上午到黄庄李江河处,谈到大同承包菌袋生产。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30 &nbsp;李江河一块下午到小南头,人海生产菌袋,开放式接种,菌种活力较高,接种口没有污染,加防杂剂,灭菌5小时,15天后曲霉,根霉出现,晚上讨论李江河带人承包菌袋。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1 一早到三门峡西华源宾馆. 晚上李江河请客吃饭,大同一行他赔了3000元, 自己内疚。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2&nbsp; 高局长李江河来, 谈了珍稀品种的栽培,复印了珍稀品种的资料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3李江河来谈烯有品种示范和聘用自己的经费问题,一直到晚上11点.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4 &nbsp;上午李江河过来结帐.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1&nbsp; 新郑,晚上11时李江河来, 谈其要搞真空冷冻干燥加工, 定下20号左右去他哪儿一趟, 带大球盖菇和姬松茸原种.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2&nbsp; 上午送走李江河和张振喜到泌阳.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29&nbsp; 上午简单制定了红日集团2000年方案.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2 &nbsp;下午阎主任来, 一块到西站李江河菌种厂, 小米带人生产香菇原种。稀有品种麦粒种还可以,麦粒有点干, 菌丝旺盛但是慢。到示范厂, 李江河从毛纺厂拉来废弃菌袋出菇.毛纺厂生产5万袋赔钱。国营厂集体不能搞食用菌生产,自己对花菇生产反感, 已经泛滥成灾.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自己把水主任请来, 谈三门峡市政府不聘请, 三门峡不准备来了.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3&nbsp;&nbsp; 上午带崖底乡李乡长等到李江河菌种厂,后到涵谷关, 老子在此著书,道教发源于此。 紫气东来, 鸡鸣狗叫.正好是雨后空气清晰, 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又传桃花源即于此,饭后返回山西。</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2 11:26:45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7.26</b><b>、思路超前网络连锁 &nbsp;各地奔波组织货源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小宋的新婚太太小苏,也是一位能干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既然与小宋结成夫妻,夫唱妇和,小苏自然跟随小宋到了北京,成了他的贤内助。整体布局与小曾在世时没有两样,还是小苏在门店坐镇,小宋在外地东奔西跑组织货源,扩展疆土。当年, 老梁的根据地主要在河北的涞源,山西的大同, 河南的新郑、三门峡等地,小宋自然经常光顾。当然不论到了那里,食宿虽然有本地合作伙伴负责,但唱歌跳舞这些业余生活多是小宋组织请客,也经常表表学生的心意。</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当年电脑网络还是刚刚兴起, 老梁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但怎么操作就不知一二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年小宋对于这些网络销售、连锁经营的热门词汇往往是如数家珍,在饭桌上经常听他与领导、老总调侃、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老梁也就顺便洗耳恭听了。不过,小宋的网络销售、连锁经营可不是只说不做,没有几年时间,他的销售网络还真是遍布全国,确实成了气候。小宋的丰源菇行也就名扬中外了,这是后话,以后再叙。</font></p>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1 12:07:33

<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font>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3.6</b><b>、踌躇满志王教授 &nbsp;英年早逝万事休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1999年的3月6日,在河南泌阳全国的香菇会议上,与洛阳农专的王澄澈教授认识。在以后的一年时间内,我们多有来往,有所记忆,其中也不乏趣味,还有不少感慨感悟。这里做一总结记载,一是对王教授的怀念,二是也许会引起朋友们对人生的共鸣感慨。</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王澄澈教授英俊潇洒,热情洋溢。我们一见面,就提出邀请我到他的学校给学生做报告,谈育种技术合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给洛阳农专学生做报告的事情很快落实,完成。以后,王教授又提出,合作发表论文,他提升正教授职称非常需要、非常必要。老梁当时对于这些名利之类已经有所看淡,欣然答应,而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文章的排名座次上也是王教授说了算。</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王教授口齿伶俐、口才一流,报告讲课语速很快,但吐字清晰,条理清楚,引人入胜,天生就是登讲台、传授学业的教授人才,我受邀和他一块参加过几次培训班,讲过几次课,虽然每次都是王教授主讲,顺便把老梁吹捧一番,老梁也跟上风光一番,。</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我们经过几番周折,辛苦修改、合作完成的几篇论文,在杂志上陆续发表之时,不幸的消息传来了,王教授患了喉癌,住了医院做手术。就在我还盼望,王教授早日康复,我们再开展原生质体新技术育种的合作之时,更加不幸的消息传来,王教授英年早逝。写文章、发论文,提职称、晋教授,踌躇满志,豪情满怀,一旦无常万事休。王教授还有多少未竟的事业,还有多少既定的目标,都成了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无牵无挂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当年日记,记载了我们结识不到一年的来来往往,验证了王教授的才华、热情、踌躇满志、豪情满怀, 也体现了老梁当年身心健康、来回奔波,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 3.6&nbsp;&nbsp; 上午天阴,开幕式露天,下雨。下午参观。与洛阳农专王澄澈教授谈原生质体育种合作事,定下初步方案,他首先邀请去作报告。</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7&nbsp; &nbsp;上午大会技术交流,中午与西北农大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棋、洛阳农专王澄澈谈合作事。下午与王澄澈一块去见张光亚,三篇文章发表事,王澄澈表示费用由他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4 &nbsp;&nbsp;早上洛阳王澄澈打电话,定下星期三去。</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7&nbsp;&nbsp; 4点起床,准备去洛阳讲课材料。到太原4时,买好到洛阳的卧铺, 8:30出发到洛阳。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8&nbsp; 早上晚点9时才到,小雨。王澄澈、田娟来接到实验室。与田娟谈,交流,有启发,单核体原生质体分离后,单核体转变成双核体,是由于交配基因有变异,增加大量机会单核体自我交配而成正常的双核体,不是单核体出菇。中午付校长等一块吃饭,晚上,以科普性给学生做报告,尽量简单化。晚上效果很好,9点回学校附近非常简陋的旅社休息。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9 &nbsp;&nbsp;上午到洛阳郊区李楼乡作香菇栽培讲课。王澄澈主讲,滔滔不绝,口才一流。自己20分钟,讲了一下双孢蘑菇,群众感兴趣。下午5人一块到一个很大的停产机械厂,洛阳食用菌开发中心在此。开始准备生产菌种。晚上与螺河食用菌公司的乔经理谈搞原生质体育种,他很感兴趣,答应要投资搞,但要与王澄澈教授商量,因为王是他的顾问。2点才入睡。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10&nbsp; 上午田娟来谈了用投胎转生技术驯化羊肚菌的具体技术细节。晚上王太太与田娟一块陪自己到火车站。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25&nbsp; 一早给乔经理打电话,他说王澄澈不同意他那里搞育种,经费也不到位,要自己与王澄澈打电话商量,故螺河暂时不去。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3 &nbsp;一天完成了凤尾菇、香菇的融合文章,准备给真菌学报。王澄澈催与他发表文章。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6&nbsp; 王澄澈打电话要自己一定到卢氏,晚上直接到西站,11.30硬座到三门峡西。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7 &nbsp;&nbsp;洛阳王澄澈上车,下午到卢氏,沿途青山,打瞌睡中到达。晚上王澄澈请客,与西北农大张棋唱歌。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8&nbsp; 上午两小时路途颠簸到汤河乡新坪村参加农村的一个食用菌培训班开学典礼,简易而隆重,王教授把自己捧上了天,第一号贵宾。太阳下面一个小时真有点支持不住。中午简陋的有点出乎意料之外的午饭。下午回县城,晚饭县付书记、付县长一块吃饭。晚上11点多到灵宝火车站。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12&nbsp;&nbsp; 三门峡市,王澄澈专从洛阳过来见自己,11点多非要请自己去按摩,40分钟,100元,实在是不值得。一直聊天到2点,他要再发表几篇文章,明年要评教授,追求这个东西实在太累。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4 早6点出发运城,依维柯9点开车,1点到洛阳,小雨中与王教授接头不上。晚上王教授一块牡丹园公园散步、跳舞。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5&nbsp; 上午修改发表的论文,王太太谈话,奉承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对自己佩服,给1000元发表文章费用。</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8&nbsp; 乔送到郑州,5点到洛阳。王澄澈在火车站等,一块研究修改论文事,在候车室完成,一块吃饭聊天到9点多,火车,补卧铺,回太原。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000.2-17&nbsp; 一早给灵宝、三门峡、洛阳、新绛打电话, 不幸的消息,王澄澈教授做了喉癌手术。</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1 12:08:42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3.14</b><b>、政府组织种双孢忙活两年&nbsp; &nbsp;星星之火四处点没有燎原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 老梁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在北方发展双孢蘑菇栽培的打算,90年代中期,在河北、山东等地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双孢蘑菇的基地,农户,与当地干部、技术人员、菇农进行了广泛的座谈,总结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心中慢慢有数,就等机会出手,大干一场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 其实,早在1996年,咱服务于遵化时,就有遵化张家窑的书记想过发展双孢蘑菇,但经过几次谈判协商,最后没有下文。到1998年,中科公司与涞源良种场合作发展食用菌基地,才正儿八经地开始了双孢蘑菇的栽培示范, 而且一开始就是利用当地玉米秸秆做培养料进行试验示范。这几件事,在前面的故事里,或多或少已经讲过,咱今天说的是1999年,在老梁的老窝、老家发展双孢蘑菇的故事。 老梁的家乡在山西忻州,成年后,咱也在那里学习、工作6年之久,而且在那里折腾生态工程,种香菇也有1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雄厚的人气、人脉关系。</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nbsp; &nbsp;现在要发展双孢蘑菇事业,就是轻车熟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年发展双孢蘑菇的西张乡书记是熟人,忻府区第一副书记是高中同班,市委书记是高中校友,而且多有来往,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种植基地顺理成章、没有多费周折。乡镇书记出面邀请,乡政府组织各个村委干部、骨干群众听讲。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考虑、酝酿,乡政府组织骨干到咱当时的涞源基地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就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当年秋后,就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搞起来了。西张乡有6个村近20户参加了种植,实际上就是试验示范,每个农户种植面积并不大。当年国家财政还不雄厚,上级没有任何补贴,不过村委会可能筹集资金购买菌种了,当然还有给咱老梁的辛苦费。我记得在一年多的服务时间里,开始时一次性给了老梁5000元,这5000元里有不少是50元,10元的纸币,其中有两张50元的还是假币。咱老梁一看就知道是几个村筹集凑集的。咱深知乡镇干部的苦衷,假币的事也没有提,以后的报酬也没有要,只是需要去时,就主动和负责的乡镇副书记周越红打个招呼,就过去了,越红书记就陪咱到各地双孢菇农户转一圈,看有什么问题,指出问题,告诉措施,再三叮咛,反复解释。</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 忻州市忻府区西张乡发展双孢蘑菇的全过程,从开头到结尾咱都有当年真实详细的日记记载。现在重新阅读,可见有大量原始的生产记录,包含有大量原始的技术资料、不少技术的总结提炼。有双孢蘑菇栽培经验的一定会引起共鸣,一定可以从中消化吸收,从中受益;没有经验的,可能就是浮光掠影、枯燥无味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 西张乡双孢蘑菇的发展,不能说当地领导不重视,不能说政府组织的不好,不能说老梁不负责任,技术也不能说不成功。日记中可以看到,培训班就集中办过三次,而且老梁每个月总有几次到现场指导,最后绝大部分菇农都长出了蘑菇,有50%以上的种植户不赔钱,有个别的还赚了大钱,忻府区还专门发了种植双孢蘑菇的文件,老梁还专门请了北京蘑菇经销商包销产品,最后,区政府还组织干部、骨干到大同参加了现场会。但不无遗憾的是,最终双孢蘑菇的种植在当地并没有发展起来,到第二年双孢蘑菇的种植热潮就烟消云散,只有几户零零星星的种植了。按理说,本地是玉米产区,养牛大县,原料丰富,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在当时,咱只是抱怨领导不重视,没有采取确实的措施。但现在考虑,就不是那么简单,各级领导还是想做出政绩的,还是想发展新的产业的。</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nbsp; 现在看来,主要问题一是双孢蘑菇工艺技术比较复杂,发动老百姓家家户户种植,方式不对,老百姓一年半载掌握不了技术,一鼓做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年效果不好,就会影响后续发展;二是当时市场价格不高,而且一时也难以形成市场;三是当时政府对于农业还没有补贴政策。当然,最根本的是食用菌产业是农村、农业的基础产业,不是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发动老百姓家家户户种蘑菇根本上就是错的,战略上就是错的,战役上、战术上再努力、再成功,最终还是轰轰烈烈开头,苦苦挣扎发展,唉声叹气结束。这还是算好的结果,有的就会造成群体上访上告,造成不安定因素,可就是吃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下面是当年日记有关记载摘录,有兴趣者、有经验者,可以品味、可以受益。</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3.14&nbsp; 到王万喜处,高中同学聚会,刘秀兰与西张乡书记杜爱玲谈。杜邀请自己17号给讲课。</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17&nbsp;&nbsp; 上午到西张乡讲课双孢蘑菇栽培,午饭后返回。</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4&nbsp; 涞源,下午忻州西张村来参观</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5上午下雨,带忻州西张村参观丰乐村。</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25 &nbsp;一早到吕迎奎家,谈玉米秆双孢蘑菇,他感兴趣,要宣传。</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26&nbsp; 准备玉米秆双孢蘑菇研究报告。</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27 &nbsp;上午起西张乡,村书记开会,定双孢蘑菇种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18&nbsp; 上午西张乡讲课,效果较好。东曲上次来时料太湿,撬料通气后,菌丝恢复很快,但覆土太薄,1.5厘米,喷水不够,太干,土薄不保水,覆土已经15天,菌丝不吃土。嘱咐多喷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28&nbsp; 上午西张20多人培训,到东曲,料内菌丝弱,覆土调水后,仍不吃土。疑土仍偏干。温度13度,偏低。现场玉米秆石灰水淘,捞出堆积。</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30&nbsp; 西张乡上午与今年准备种双孢蘑菇的菇农座谈,下午逐户检查,发酵剂升温快,料内白色有益菌多。东曲,木芝料发酵的好,东张料太湿,西张刚翻第一次料,温度达到70度,两户夏天发酵种植的菌丝不吃土,原因不明。</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16 上午到西张乡,逐户检查,大部分料发好,菌种也可以,大部分装料不满,发酵料内大部分虫害严重,嘱喷洒敌敌畏杀虫,20号来下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18 上午忻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自己大会发言,时间不够,没有尽兴,题目是把握市场潮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培植业。</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20&nbsp; 上午到西张乡,下种,木芝村的料偏干,穴播和撒播结合,因为料发得有点过头,料比较细了,东曲已经下种,以穴播为主,撒播1/3的菌种,东张的料太湿,没有发好,虫害严重,还不能下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000.1-2&nbsp; 上午与周越宏一块到西张乡. 东曲村有的下种10天不通风, 表面毛霉生长, 菌丝全部吃料, 但料有点偏干, 应该增强大棚内湿度. 木芝村一家料发酵过头, 又偏干. 另几家玉米秆较长, 偏湿, 可菌丝生长快, 嘱保温保湿大通风; 料面菌丝怕水怕虫怕光线.准备10号左右来覆土.</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nbsp; 涞源刘淇来,后一块到西张乡逐户检查双孢蘑菇栽培情况. 木芝村一户翻堆太多, 发酵过头,料干料碎土多, 菌种不往下吃料。 一户已经覆土, 覆土内50%是玉米芯,干玉米皮.覆土不储水, 喷水后大部分渗入料内, 料内底层菌丝已经退去. 一户菌丝没有发好, 已经失败。几家秸秆长, 料较湿的菌丝生长旺盛, 嘱5天后覆土, 现在保温保湿通风。西张菌丝吃料, 嘱去掉覆盖的薄膜, 保持大棚湿度. 东曲一户菌丝基本长满, 需保湿, 准备覆土。一户料干棚干温度低, 菌丝慢。东张料太湿, 菌种5-7天后已经萌发吃料, 嘱去掉薄膜, 去虫害, 保湿培菌。</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午饭后,到粮站调查磷化铝使用. 沈阳农药厂, 电话:89125935, 地址: 沈阳市苏家屯海棠街101号. 磷化铝 熏蒸杀虫剂. 桶重1.5公斤. 内装灰绿色弧形园片, 含磷化铝56%以上, 片重3.2克, 在大气中易吸潮分解并释放出磷化氢而起熏蒸杀虫作用. 可防治食用菌多种害虫, 螨类菇蝇菇蚊跳虫和线虫等.菇房熏蒸, 每立方米1-4片. 每公斤30元。</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忻州这个点太累负担重, 现在预料结果不是太理想. 发菌困难, 气温太低. 去年涞源发菌没有感到困难是气温合适.</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与刘棋商量, 春夏季栽培模式: 涞源3-4月份发酵, 4-5月下种, 5月份1-20号覆土, 6月份初出菇, 到7月20号出完3潮菇. 8月20-9月20完全出完. 菌种1-3月份生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夏秋季栽培模式: 5月20-6月1号发酵, 6月20-7月10号下种, 8月10-20号左右出菇, 11月份出完.菌种生产:4-5月份生产; 4月份母种, 4月份20- 5月份1号原种, 5月15-6月份1号栽培种.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9 &nbsp;上午到西张乡. 东张的菌种能吃料, 要求保湿加温. 东曲的一家已经覆土, 要求保湿加温. 另一家太干, 先覆一层土利于保湿. 每一家都看, 基本都能出菇, 温度高的菌丝很快长满, 西张南棚长满, 但北棚没有, 是否火炉冒烟, 棚内烟蓬雾罩, 人不能久待. 菌蝇等料内埋磷化铝后很快就没有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3&nbsp; &nbsp;约好上午去西张乡,西张南棚已经覆土, 覆土内加了发酵高粱壳. 北棚需撬料, 发菌不太好. 东张虽然预期不太好, 料太湿,粪多, 但发菌最好, 菌丝白, 粗壮, 嘱撬料后覆土, 生土, 加发酵的高粱壳。东曲的覆土太干. 木芝村的覆土内玉米皮多的一家菌丝已经退去, 没有必要继续管理了, 书记家的刚覆土, 大棚内温度难以升高。</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8&nbsp; 上午去吕迎奎家, 看到市政府发展双孢蘑菇1号文件的指导意见。</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16&nbsp; 大同一行心情不满,沮丧,朦胧状态依维柯下午3点到忻。 周越宏电话, 西张东曲已经出菇, 自己不在担心不出菇了。 孙春华电话, 文登市鲜香菇生产出口, 24的菌袋菇丛生, 17的单生,引进的菌种一年比一年的产量高,并要聘用自己. 事情就是这样, 大同一行极其沮丧, 而回忻后都是好消息.</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17 &nbsp;吕迎奎上午来谈双孢蘑菇发展, 要邀请经销商来忻.</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18&nbsp; 上午去西张, 东曲张宝玉家的覆土最早, 刚出3个子实体, 覆土内可以发现菇蕾.东张虫害把菌丝快要吃光, 西张吃土不明显. 主要问题温度太低, 菌丝生长时间太长. 东张料没有发好, 虫害严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22&nbsp; 上午吕迎奎来带长海等一块到前霍村, 初步谈双孢蘑菇种植, 村书记崔润卿讲秸秆准备加工气化燃料, 原料困难。 后到西张, 东曲张宝玉家的加大喷水, 已经开始大量出, 东张虫害严重, 西张南棚通风5天后加大喷水估计也会出菇.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1 &nbsp;上午走到杜书记家一块到西张, 东曲张宝玉家的已经开始大量出, 采几个中等大小的回来组织分离. 西张的南棚上次表面湿, 土内菌丝不多, 嘱风干5天, 今天去看, 表层土干, 可土内菌丝很多, 嘱今天开始大喷水, 5天后, 大量蘑菇会出.北棚覆土水分不够, 嘱3天内调足水. 木芝村书记家覆土每天喷水, 土内菌丝不太多, 嘱停水5天后, 加大喷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11&nbsp; 上午周越宏一块到西张, 村长老虎家底层土内菌丝多, 已经出菇。覆土层内没有菌丝, 玉米芯和炉灰加得太多, 不蓄水,不保水, 太干。书记家的土内菌丝没有明显增加. 后到东曲宝玉家, 上层靠近炉火的一层开始大量出。东张的菌丝有所恢复, 埋磷化铝后菌蝇消失. 西张南棚土内菌丝多, 可仍然不出菇,怀疑覆土内加发酵高粱壳推迟了出菇, 底层土内已经有个别子实体出现。 北棚土内菌丝不明显。 母亲前日去世,母亲的回忆时时出现在大脑,悲痛的心情不时涌起. 母亲晚年时时操心自己, 母亲的失去, 自己的精神失去很大的依托, 悲伤的心情不时出现.</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给前郝村崔润卿打电话, 推辞不来见面, 双孢蘑菇栽培不会落实.</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14&nbsp; 到东曲张宝玉家, 喷水太多, 覆土发粘. 有地雷菇, 从土内长出, 但能长大, 迟开伞(低温, 料内带土可形成); 有一大部分菇体颜色较深, 但能长大; 有一小部分雪白, 但早开伞, 长不大, 菌膜早现。分析没有添加剂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否菌种不同).</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3 上午吕迎奎一块到东街, 个人联合种双孢蘑菇, 但土地有纠纷.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6&nbsp; 原平李雨田到北社西来找,到宁武山洞种蘑菇事。忻州市产业化办公室闫春玲和东街杨改鱼一块来商量发展产业化双孢蘑菇生产事项。</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7 上午去西张乡, 西张南棚仍然是边缘近土层出, 最大的有一斤, 菌床中间只有个别. 北棚刚开始边缘出.东曲村委会的表层出的也多.先文的去年夏季种的秋天没有出, 现在也已经开始出, 冬天种的菌丝可以, 但土层太干, 嘱喷水.东张的边缘近土层的开始出, 但菌床中间的菌丝已经退掉, 只能零星的出了.木芝书记家的边缘和墙跟的开始出, 土层喷水太多,发粘, 嘱没有菇的地方不喷水.西张也嘱没有菇的地方停水5天, 让菌丝变粗.</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8&nbsp; 上午科协与老邢谈双孢蘑菇小册子,东街杨小鱼和闫春玲来将聘用合同给她们。</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13&nbsp; 到西张11点, 西张南棚料面菇不多, 喷水太多, 水渗到料内菌丝退掉,菌床两旁出菇多, 菌丝旺盛. 覆土内菌丝很多, 但菇蕾形成不多. 北棚料表面子实体较多. 料表面均有硬开伞, 冷风吹得关系. 东曲宝玉家的子实体稀疏, 料内菌丝好多. 中午西张吃饭, 市委高富峰书记等一块. 5-12&nbsp; &nbsp;上午到西张乡. 西张南棚只在两边出, 床面上菌丝已经退化, 怀疑覆土内高粱壳太多, 上面又覆一层土, 土内已经有了菌丝而且已经有了菇蕾. 北棚料面上菇蕾也多, 死菇多, 跳虫严重. 死菇是否枯萎病. 东曲宝玉菇蕾一窝一窝的出. 玉金村委会内出菇料面四周均匀, 菌丝还好. 冬天发菌时认为料太干, 湿度不能保持, 提早覆土, 看来效果不错. 先文去年秋天下种的, 现在还在出菇, 菌丝还是健壮. 菌床上一直料偏干, 直到现在覆土下发酵料也很干, 但是并没有影响出菇. 看来偏干保险。东张的料内菌丝已经完全退去. 木芝村虽然全部出菇, 但产量均不高. 书记家的喷水太多, 一潮菇后虫子将菌丝吃光. 覆土后期搔土有利于出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23&nbsp; 上午到东王给菇农讲玉米秸秆双孢蘑菇. 后到科协取1500册印的小册子.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8&nbsp; 上午大同开大会. 自己技术主报告。下午参观,小雨中. 双孢蘑菇质量高, 香菇出得少. 11时到吕迎奎住处看望,忻府区来了16人参会。</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1 12:09:09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3.28</b><b>、宁武县开发食用菌 &nbsp;几个人几件事印象深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2000年春天,老梁应邀开发宁武食用菌项目,当年许多工作的细节,从附录的当年日记记载里,可以看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梁在宁武食用菌项目开发中遇到的几个人、几件事印象深刻,值得回忆、品味。</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宁武官涔山的野生蘑菇当地称之为银盘蘑菇,与台蘑的品种是一样的。实际上我们对于银盘蘑菇的分离、培养驯化酝酿已久。早在1999年,本地区科协工作的张忠线就多次与我讨论过银盘蘑菇的开发,要建立野生蘑菇园的意向,开展人工旅游采摘,这些都是比较超前的想法。在此,非常怀念张忠线、王海瑞这几位科普工作者。</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 2000年3月份的一天,原平村民李雨田辗转找到老梁的老家,向老梁倾述其开发宁武食用菌的决心、慷慨激昂,大有相见恨晚之情。老李的激情,感动了老梁,老梁哪有不答应之理。后来的事实证明,老李也确实是个老实可爱的好人,在项目开发中一直是兢兢业业,全力以赴。老李的表兄弟是当时山西省扶贫办主任,老梁昔日的同事,后来,据说宁武扶贫办出面,也申请到了一定的经费,在宁武也实实在在的做了几件事情。</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宁武原农委主任张池堂,当时已经退休,但不辞劳苦,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当时的县委书记张明成,专门接见了老梁,这到没有什么,又是定襄宏道小老乡。印象深刻的是,张书记当时疲惫的神态,大事小事,都得县委书记说了算。感慨共产党的集权也是有利有弊,一把手太累,什么事都得等一把手来定,共产党的官员其实也是有苦难言。</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还有一件老梁至今懊悔不已的事情是,当年我们到了一户农民家里,看到采集了许多白银盘蘑菇,老梁拿了几个幼嫩的子实体,想带回去分离研究,正好口袋里有五元一张的纸币,给了这位农民, 没想到农民很不高兴,把钱还给我,把蘑菇也要回去了。 陪同的地方干部,也非常尴尬,我们只好怏怏而别。第二天,就在附近一个农户家,我50元大大方方地买了二斤白银盘,大大小小也有几十个。这件事太丢人,我自今也不知道那位要回蘑菇退回钱的农民的真实意图,不过,猜想可能是5元钱给的有点少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当年宁武的食用菌项目,2000年到2001年,共进行了两年,也扎扎实实做了几件事, 一是首次在高山林地原生态的环境中,野生栽培成功了杏鲍菇、平菇、鸡腿菇、茶树菇等;二是分离培养成功了当地的野生品种红银盘;三是进行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大棚栽培,取得了成功。</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宁武基地的开发中,有一件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当年我带到宁武基地的几个菌种,即银盘蘑菇的5个种, 包括大杯蕈, 香蕈, 黑里子(黑银盘)等, 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分离的,整个98年、1999年的日记里也找不到蛛丝马迹的记载, 这里就只能留有遗憾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当年的日记摘录记载:</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3.28&nbsp; 下午到科协,与王海瑞、张忠线漫谈申请野生食用菌驯化,谈到宁武官涔山银盘蘑菇,长在腐烂的树叶和杂草上,菌托巨大肉厚,可人工制种,搞一个野生蘑菇栽培场,从旅游资源开发作文章。台蘑也可用此思路,人工制种,搞一块草坡草场,人工播种,天然栽培,游客自由采集,别有一番情趣。</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9.9.14。上午到科协,与张中线谈银盘蘑菇在宁武栽培。</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000.3.26 &nbsp;&nbsp;原平李雨田专门到老家北社西来找,到宁武山洞种蘑菇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11&nbsp; 到宁武, 农工部张池堂, 原平李雨田, 陈国强一块考察宁武军工厂留下的山洞, 温度10度, 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沿途看了汾河源。晚上张池堂等研究菌种生产, 引进珍稀品种, 推广玉米秆双孢蘑菇技术, 驯化栽培银盘蘑菇,建立天然菇场、观光菇场等项目</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12&nbsp; 上午去阳方口看示范点。</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24&nbsp; 到宁武中医院, 麦粒石灰水浸泡煮沸后, 不加麸皮, 高压, 接种的双孢蘑菇已经萌发, 正常。 带来原种8瓶,各类试管100支, 主要是银盘蘑菇的5个种, 包括大杯蕈, 香蕈, 黑里子(黑银盘)等。 1点多到张明成处, 太累, 一付疲乏状态,大事小事要书记来定。中午吴付县长一块吃饭, 要将银盘蘑菇示范栽培作为大项目来抓。自己介绍, 已经培养出菌种, 主要工作是扩大菌种, 林场下种的问题。</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27&nbsp; 上午到大庙乡深山老林, 正遇大雨无功而返,途中林地播种示范种10瓶。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5&nbsp; 上午9:30到宁武,据说山上播种的已经出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30&nbsp; 郭阳新野庄蘑菇示范户, 双孢蘑菇覆土2厘米的已经出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1&nbsp; 午饭后到新堡,老百姓将出菇的菌袋也刨走, 1600米海拔, 背阴山林里, 出的菇有杏鲍菇, 茶树菇, 大杯伞。 到高连洼林场,背阴山林里, 出的菇有香蕈, 白, 鳞片, 大, 似野蘑菇。到大庙路途只有一个鸡腿菇,下种的品种全部出菇。&nbsp;&nbsp;&nbsp;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001.5.15&nbsp;&nbsp; 到阳房口麻峪寨,去冬双孢蘑菇出一点,杏鲍菇麦粒埋入土中,每瓶出0.3斤。</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26&nbsp;&nbsp; 傍晚,到了新堡乡一个小山村,将2000瓶菌种放下,安排明天上山进林埋土播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9&nbsp; 到宁武已经是1点,张部长,小张一块午饭后,经汾河源到高桥洼林场,去年种的菌丝体没有长出蘑菇,太干,无雨,菌丝体还活着,挖开,有的雪白,有的快耗净营养。后到一家民家,采了很多白银盘蘑菇,雪白,欲要买个带回去分离,农民从手中拿去,将5元退回,很是沮丧,后悔。后到新堡接官厅观察去年野外播种情况,没有发现,无雨太干,回到交通大厦已经晚上10.30</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0&nbsp; 上午到新堡已经12:00,饭后当地农民带一小山沟采集当地的白色银盘菇,除柄中生外似白色平菇,后到一农户买2斤白银盘,与高桥乡农民采到一样。</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16&nbsp; 到阳房口麻峪寨11点,料已经铺好,发酵效果不错,白色放线菌多,发酵时底层烟筒,成堆后抽去。</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25&nbsp; &nbsp;午饭后,到阳房口,玉米秸秆发酵的下种8天,菌丝吃料好,雪白,嘱撬料,通风,縻秸发酵的萌发较差。</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29&nbsp; 到阳房口口10.00,大棚内料温在18度左右,覆土内还没有发现菌丝</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1&nbsp; 到阳房口4:30,菌袋吩咐埋入大棚内,返忻7点。</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7&nbsp; 下午到阳房口,双孢蘑菇开始出,但温度不高,出得不多,留下白灵菇、侧耳和鸡腿形的菌袋覆土出菇。 </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1 12:09:26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3.28</b><b>、台蘑开发年久旷日 &nbsp;朋友参与持续给力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台蘑,产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山和管涔山地区,野生名贵食用菌的统称,在管涔山地区又称之为银盘蘑菇。这些生长在五台山和管涔山林地和草坡上的食用菌,以其浓郁的香味和纯天然高品质闻名于世,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800米高度的山坡草地、落叶松及云衫林带,主要生长在湿润多雨的7-9月份。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这些野生名贵食用菌在五台山地区俗称台蘑,在宁武管涔山地区俗称银盘蘑菇,已经成为当地的著名特色产品, 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当地收购价每斤都在200元左右, 市场需求越来越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林区生态资源未能进行有效的保养和营造,无人管理,再加上农民长期的无序采收,导致天然台蘑和银盘蘑菇产量低、质量差,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选育和驯化栽培,短期内,这一珍贵的地方资源就有可能破坏贻尽而消失。</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五台山是老梁的故乡,台蘑开发老梁自然独有情衷,早在1984年期间,老梁与山西忻州科委合作就曾上五台山南台、西台、北台、东台转了一圈,采集台蘑,分离驯化,可惜当年研究台蘑的根基太浅,采集到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典型的台蘑品种,而且分离并不成功, 只留下了遗憾的记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分离驯化台蘑品种,已经是几代人的追求了, 山西大学刘波教授也做过不少工作,完成了对台蘑的资源调查工作,但在驯化栽培上也没有突破进展。到20世纪结束之际, 老梁在食用菌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可以说羽毛丰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自然产生了突破性的感悟与认识。台蘑的产业化开发,必须另辟蹊径。传统的品种分离驯化栽培任重道远,是长远的目标;引进外地品种,在五台山的生态条件下进行野生栽培,在短期内应该见效。</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从1999年开始,家乡就不断有朋友找老梁要进行台蘑的开发,开始在宁武,后来在五台山,再后来在五台山、宁武管涔山两地,老梁就在新的理论指引下,积极地进行台蘑的产业化开发,朋友们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先后有几十人接力参与这项工作。从今天开始,咱就实事求是地总结、讲述台蘑产业开发中的亦步亦趋,讲述朋友们参与的件件往事。</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21 12:09:55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9.5.6</b><b>、三大产业感悟深&nbsp; &nbsp;理论推敲旅途中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在1990年到2000年期间,老梁的大部分时间在在旅途出差中度过,出差的目的、思考的问题也多是食用菌。因此,在旅途中、在与各地朋友们饭桌上的调侃中、闲聊中,不时会迸出一些思维的火花,过后再深入思考、推敲、总结,有的就成了以后调侃逗乐的笑料笑谈,比如老梁抨击中国食文化的烧烤油烹、色香味型、坑蒙拐骗;中国酒文化的五粮液茅台几十元一杯,非要一口闷,没滋没味、伤心伤胃;就是起源于2010年王总在长治请客吃饭时的一次调侃;劳作成才、炒作成名、运作成事的经典,应该是起源于2001年滦南之行,但又经过多次推敲发展才最后定型;技术出产品、管理出产业也是在滦南讲课时首次提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食用菌产业属于培植业,与种植业、养殖业组成农业的三大产业,食用菌是属于第三代食品,第一代食品是植物性食品,第二代是动物性食品。这种三大产业、三代食品的新理论、新概念的提法,现在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也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认可,不少人在文章文献中经常引用。但谁能想到这个新的提法、新的理论的产生,竟然是在1999年夏季,在往返河南卢氏县三天旅途中的火车上。从那以后,我是只要有机会就讲,就完善、就发展,一直到将食用菌产业应正本清源的论文提交到到2010年全国的菌物学年会上。</font></p><br/>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在旅途中、在与各地朋友们饭桌上的调侃中、闲聊中,不时会迸出一些思维的火花,过后再深入思考、推敲、总结,有的就成了以后调侃逗乐的笑料笑谈。看来是一个肯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而这种人的事业是会成功的,头脑是清醒的,感情是丰富的。</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发布者 </font><a href="http://yayutanke.blog.sohu.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 size="5">亚羽谈克</font></a><font color="#0000ff" size="5"> 2011-01-05 10:10 </font></p>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2-18 08:42:48

<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 </font>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1997.7.30</b><b>、定计划赶进度大力栽培金针菇 &nbsp;产量高季节晚没有收入有收获 </b></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1997年7月30日,现在的丰源菇行老板,当时的大钟寺蘑菇销售商宋春领来电,要求尽快生产金针菇,争取利用山西北部气候冷凉的特点,能在9月份出菇,填补市场空白, 到时5元来收购,包销产品。</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紧接着几天,每天打电话催问落实之事,并一再声称,他要投资2-3万元发展北方金针菇生产。宋春领,从1990年他到北京四季青香菇场实习之日起,我们就结识,并且以师生相称,我们在发展北方香菇产业中,也一直密切合作,我负责技术指导,他负责收购产品,优势互补,珠联璧合,也干了几件大事。现在,他可能了解市场需求,急需大力发展金针菇种植,我当然要全力以赴地配合了。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一接到小宋的电话通知,我就紧锣密鼓地开始运作。首先利用我的关系,收集金针菇的种植信息,从各地收集菌种,组织菌种菌袋的生产。当时山西忻州基地,我正在大力推广北方花香菇的栽培,组织发动各路人马轰轰烈烈地生产花菇。 生产场地、设备、人员、基地都是现成的, 现在要组织金针菇的生产,也就是分出一部分人员和基地就可以了。因此,金针菇的生产比较顺利,虽然没有如约在9月份出菇,但到10月上旬就开始出菇了,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在9月份出菇,因为我们在8月初才开始筹划母种生产啊。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 当时,金针菇菌袋生产的配方是玉米面5、夫皮15、石灰粉1、其余高粱壳,出菇的方式就是菌墙出菇,一层泥一层菌袋,这种方法出菇的产量很高,但子实体长短不一。后来,小宋要求一定要直立出菇,但在大棚内的自然条件下,子实体整齐划一地生长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我们这里在折腾出菇技术,已经到了11月份,河北保定地区的金针菇也已经下来了,高寒冷凉地方的季节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市场销售也就没有一点优势了。可忻州基地正是出菇旺季,每天都近千斤,当时,只能就地销售,忻州、太原、大同,办法想尽了,市场不可能马上打开,大批的金针菇只好晒干,成堆的干金针菇,晒干的金针菇也没有市场,眼不见心不烦,后来就糊里糊涂地处理掉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翌年春天,小宋还派来个福建技术员管理,没有待几天,也就回去了,因为,出菇高潮已过,管理成本比售价都高了。</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由小宋发起的金针菇紧急种植活动,从1997年7月30日开始,到1998年5月上旬,也就糊里糊涂地结束了。小宋投资10000元,我忙乱多半年,虽然收入不高,但收获还是有的。金针菇种植技术是成功的,高粱壳做原料,菌墙出菇产量是很高的, 尤其是大棚内在0度左右,菌墙结冰,金针菇子实体还照样茁壮成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生物体的生命力也真是估不透。</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从下面的日记记载中也可看到当时我和小宋从筹划、种植到销售都是紧锣密鼓,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组织有方,尽心尽力。后来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恐怕还是出在生产季节迟了整整一个半月,错失了高寒冷凉地区的季节差,另外,保证出菇质量的技术当时也不完善、不成熟。</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当年冗长的日记记叙中,也可窥视出当时那场战役的时间长、规模大、惊心动魄、影响深远,也许就是那场战役奠定了丰源菇行日后在金针菇销售市场上的辉煌。</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7. 7.30 小宋来电要尽快生产金针菇,9月份出菇,5元来收。</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7.31&nbsp; 小宋打电话金针菇尽快。</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nbsp; 下午小庭来,从原平买两支金针菇母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nbsp; 小宋来电,他投资2-3万搞金针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5&nbsp; 为组织金针菇生产到处打电话。文水、大同、太谷、阳高、太原。</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6&nbsp; 到东营高小江处,小宋动员他全部种金针菇。8时小宋一块到办公室,研究今年山西金针菇生产,打印金针菇计划。</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7&nbsp; 金针菇方案给小宋,他太太小曾也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8&nbsp; 小宋给1万生产金针菇定金。</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9&nbsp; 下午小庭来,要到石家庄买金针菇菌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1 8时银双来,谈金针菇基地,五台山海拔高。</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2&nbsp; 到农科院买金针菇菌种,后到太谷王老师家,黄金针菇菌种。&nbsp;&nbsp; </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3&nbsp; 上午新路,嘱小庭尽快生产金针菇菌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4&nbsp; 收集金针菇资料</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6&nbsp; 小宋来电话催金针菇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8&nbsp; 约好明天叫上建安的一块来商量金针菇事。饭后,小任来,农大毕业。一块到酒厂,留下金针菇母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19&nbsp; 文水赵金风来电,文水黄金针菇多,现在还没有,1.5元/斤。</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1&nbsp; 上午新路,与小庭计划了金针菇生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3&nbsp; 经过艰苦谈判,爱秀同意搞金针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6&nbsp; 张振喜电话谈,金针菇一定要加玉米面,5玉米面、15夫皮,PH7.5。</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8.29&nbsp; 新路,谭上村生产金针菇的来,他们去石家庄参观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2&nbsp;&nbsp; 新路拿金针菇栽培种返忻,到代县刺孔后生长加快,下午又到十里铺,杨书记组织农民座谈,计划种金针菇,天冷。</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3&nbsp;&nbsp; 钢建在家等,带金针菇菌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4&nbsp;&nbsp; 上午小庭带石家庄雷来,考察金针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7&nbsp;&nbsp; 新路,小庭愁眉苦脸,金针菇原种长的慢。</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8 &nbsp; 到代县,月梅金针菇菌袋1.2/个。</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12&nbsp; 金针菇配方:玉米面5、夫皮15、高粱壳其余、石灰粉1。一天装袋金针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14&nbsp; 电脑打印金针菇香菇资料。</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9.19&nbsp; &nbsp;新路金针菇菌种没有长好的了,停产5天。</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18&nbsp; 小宋来电,金针菇要直起来出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0.28&nbsp; 上午到新路,黄金针菇根部发黑,原因浇水太多。白色的较好。</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6&nbsp;&nbsp; -5-14度,上午五寨拉2000花菇袋、2000金针菇菌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8&nbsp;&nbsp; 上午新路,金针菇大量出,墙式覆土效果可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9&nbsp; 上午小宋从北京带来包装袋,上午买封口机,到新路,金针菇要提前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0&nbsp; 小宋新路包装金针菇,火车发5箱,每斤加运费等0.5元。</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1&nbsp; 金针菇销售。</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2&nbsp; 月梅车顺道发10箱金针菇到北京。</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14&nbsp; 一天安排生产,白冰来,要把金针菇袋拉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20&nbsp;&nbsp; 地沟摆金针菇袋和香菇袋。晚上吕迎奎家,他太太顿村税务局上班,答应销售金针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1.26&nbsp; 上午科协,花香菇研究所批下来,到新路,小于消极怠工,金针菇烂掉一些。销售困难。</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1&nbsp; 一早喜根带4箱金针菇到太原给王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2&nbsp; 上午五寨小河头出菇现场,金针菇菌墙式出菇成功。</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5&nbsp; 大同小曾带金针菇花菇样品。</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6&nbsp; 大棚内温度升不起来,花菇大棚7度,金针菇0度。</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2.30&nbsp; 到小庭处,平菇金针菇长的很好。</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2.25&nbsp;&nbsp; 上午新路,金针菇结冰已开始大量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98.3.22&nbsp; 上午小宋从大同来。下午河北灵寿县小范来,河北现在已没有金针菇,干摆出,只能出一次。新路金针菇出的太多,浪费很大。</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3&nbsp; 上午小宋到煤机场。上午银双来谈五台如何搞。小宋到新路,出菇方法不满意,认为质量不高,菇高低不一。坚持要直立出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4 上午车站取托运的包装。后到新路与小宋安排采菇,浸水等。送去600多纸箱。</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5&nbsp; 煤机场的人撤回新路,金针菇全部采完晒干。</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26&nbsp; 新路挖地沟、垒菌墙、埋污染菌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3.30&nbsp; 雪,金针菇、香菇垒菌墙。</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10&nbsp; 8-23度,河北灵寿县来人说金针菇质量太差,没有兴趣。小宋电话要求到北京。</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27&nbsp; 小宋派人来忻管理金针菇,福建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4.29&nbsp; 阴、小雨&nbsp; 9-23,小宋派来福建张廷云两口,管理金针菇,提出承包大棚。</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9&nbsp;&nbsp; 下午冒雨黄良勇和张廷云回北京。</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5.13&nbsp;&nbsp; 倒金针菇菌袋,发酵、种双孢菇。</font></p><br/>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老梁故事会连载